首页 >
极地苔原气候
✍ dations ◷ 2025-10-31 06:33:58 #极地苔原气候
苔原气候是极地气候两大类型之一,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标记为ET。北半球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所覆盖,除南极洲沿海个别岛屿以外,基本不存在此气候。该气候以最热月平均气温10摄氏度等温线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界,以最热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与极地冰原气候分界。该地区全年受到冰洋气团以及极地大陆气团控制。该气候带为冰沼土分布区。该气候带树木基本绝迹,只有较耐寒的苔藓及地衣生长。驯鹿为该气候带的标志性动物。圣诞节中的圣诞老人传说中就是居住在北极的苔原地带。亚洲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亚 · 东北亚
其他:近东 · 中东 · 远东 · 东亚岛弧 · 东印度 · 印度次大陆非洲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 黑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 中部非洲 · 西部非洲 ·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欧洲自然地理:东欧 · 西欧 · 南欧 · 北欧 · 中欧其他:东南欧/巴尔干地区 · 欧俄美洲自然地理:北美洲 · 南美洲政治地理:北美 ·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 加勒比地区) · 南美)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英语美洲 · 拉丁美洲(伊比利亚美洲 · 西班牙语美洲) · 中部美洲大洋洲澳洲:澳大利亚澳大拉西亚 · 美拉尼西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波利尼西亚极地北极地方 · 南极洲/南极地方其他环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 · 独立国家联合体地区 · 阿拉伯地区 · 环地中海地区 · 高加索地区大洋世界大洋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南冰洋气候区热带:热带雨林 · 热带莽原 · 热带草原 · 热带沙漠 · 热带季风
亚热带:副热带湿润/夏雨型暖湿 · 副热带季风
温带:温带海洋性 · 温带大陆性 · 温带地中海型 · 温带草原 · 温带沙漠 · 温带季风
副温带:
寒带: 极地气候 · 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 冰原气候)
副寒带:
其他: 高地气候 · 丘陵气候 · 平原气候 · 盆地气候 · 台地气候生物分布区新北界 · 古北界 · 埃塞俄比亚界 · 东洋界 · 澳新界 · 新热带界 · 南极界
相关
- 2016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选举2016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选举在2015年6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旨在选出由2017年1月1日起任期两年的五个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根据安理会的轮换规则,联合国
- 四警察四警察(英语:Four Policemen)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所创造的一个术语,用作当时同盟国阵营四个主要的国家及联合国的四个创办国: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苏维埃社会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英语: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简称:CRAO),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一个眼科急诊医生如果对此病误诊、漏诊,将给病人带来无可挽回的视力损失。顾名思
- 医疗占星术医疗占星术(Medical astrology,西方传统上被称为Iatromathematics或是Iatromathematica、Iatromathematici,另外也有称为“Doctorly Calculations”)是占星术的分支学科,作为一门
- 永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一种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可持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可持续设计领域旨在通过采用综合方法创造“三赢”设计来平衡这些领域的需求。可持续设计的范畴
- 基本相互作用基本相互作用(fundamental interaction),为物质间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常称为自然界四力或宇宙基本力。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所有关于物质的物理现象,在物理学中都可借助这四种基本相互
- 拉丁字母发展史拉丁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经历了大约2500年历史的转变,成为今时今日的样式,是现时世上应用最广泛的书写系统。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西部分支优卑亚字母。大约在
- 负反馈机制负反馈(英语:negative feedback),是反馈的一种。是指系统的输出会影响系统的输入,在输出变动时,所造成的影响恰和原来变动的趋势相反;反之,就称为正反馈。另一种说法是系统在一个条
- Ni镍(原子量:58.6934(2))共有24个同位素,其中有4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1890年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英语:1890 United States Census)1890年6月2日为普查日,大多数的189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1921年的一场大火中被摧毁了。1890年的人口普查收集所有受访者以下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