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

✍ dations ◷ 2025-10-29 00:35:05 #正义
正义或公平正义(英语:justice;德语:Gerechtigkeit)是关于适当安排社会内的东西和人民的概念,此概念是哲学、法学和神学历史上不断思考和辩论的话题。公平正义的研讨可大略分为两类,分配正义(英语:distributive justice)着重在人群间适当分配好的东西——如财富、权力、报酬、尊敬。例如平等主义就是一种分配正义理论,认为对财富的适当分配方式是平等分配。应报正义着重对恶行的适当回应。例如说同态报复法就是一种应报正义理论,认为适当的惩罚是等同所受到的不正当损害:“以命还命、以眼还眼、以毒攻毒、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伤还伤、以打还打”。西方曾激烈辩论过关于公平正义的几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公平正义?它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要求?怎样才是对一个社会内财富和资源的适当分配:平等制、精英制、视地位而定或其他的排列方式?各种政治观点和哲学系统对这些问题可能有无数答案。一些理论家,例如古代希腊人,将公平正义视为一种美德——一种人格特质,并只衍生于人们的行为和人们所设立的机构,其他人则强调行为或机构,并只衍生于使它们成真的人。公平正义的来源被不同看法认为来自于和谐、神圣命令、自然法或人造,它可能被认为次于另一伦理价值。“正义”有多重意思:德语中对应中文“公平正义”的词为Gerechtigkeit。据考证,其在古高地德语中的形容词"gireht"始现于西元八世纪,意为“直的”、“对的”或“合适的”。"gerecht"一词在中古高地德语中衍生出抽象的涵义“依循正义感”(dem Rechtsgefühl entsprechend),后来又发展出“直线的”(gradlinig)、“适度的”(angemessen)与“相应的”(gemäß)的涵义。在正义(或不正义)惩罚和确立之的正义(或不正义)判决两者间,那个比较重要?公平正义被设想为,主要是,道德正确的分配好和坏的东西(包括财富、权力、报酬、尊敬和惩罚)。另一解释是,公平正义是那个为了正确分配而表态或行动的人的美德,无论行为是正义的因为行为者是正义的人,抑或一个人是正义的因为他做正义的事。20世纪道德哲学家伊丽莎白·安斯康柏(Elizabeth Anscombe)主张现代哲学将焦点集中在行为和造成的结果而非行为者人格特质是错的,她的主张启发了现代德行伦理学,此学派跟随亚里士多德将正义视为好人的一种美德,并只会间接成为一个事态的属性。公平正义与其它伦理价值区别在于被视是必要和压倒性的重要:公平正义可能被认为与善意、博爱、仁慈、慷慨、同情不同且更为重要,这些虽然都很重要,但它们与其说必要不如说是额外价值,但我们需要知道的不只这些:我们需要知道公平正义是什么,而非仅仅它不是什么,对此问题已有不少答案被提出。公平正义,不管在语意或概念上,皆与辩护的概念紧密联系:对一个人信念和行为持有及提出决定性的理由,因此,尝试理解公平正义通常就是尝试发现正当理由–公平正义的来源或基础–从而证明(或反驳)它的压倒性重要性。录《理想国》,使用角色苏格拉底来主张用单一正义解释同时含盖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正义是一个人或城市内的敌对部分处于适当和协调的状态,一个人的灵魂有三部分–理智、心灵和欲望–一个正义的人是理智控制其他两部分并且每个部分各尽其责的人,与之相似,一个城市有三部分 - 热爱学问的人、士兵和工人-一个正义的城市是热爱学问的人统制其他两者,且每个人各尽其责的城市。苏格拉底用一辆战车的寓言来解释他的观点:一辆战车能共同工作,是因为两指挥。热爱学问的人-或称“哲学家”-应该作为统治者,因为只有他们了解什么是善,一个人如果生病了,会去看医生而不是江湖郎中,因为医生是健康议题的专家,与之相似,一个人应将他的城市托付与善方面议题的专家,而非区区政治家,因政治家是给与人们他们想要的东西来获取权力,而非对他们有益的。苏格拉底用一艘船的寓言来解释此观点:一个不正义的城市如同在大洋中的一艘船,船长(一般平民)虽然强大但喝醉酒,一群不值得信赖的参谋(政治家)尝试操弄船长给他们控制船只行进方向的权力,而只有一位导航员(哲学家)知道如何将船带回港口,对苏格拉底而言,这艘船能底达目的地 -善-的唯一方法是由导航员来指挥。主张正义,乃至于所有道德规范,所引导的意识价值。例如说,谋杀是错的且必须受惩罚,当且仅当,应当如此。对神圣命令理论的常见回应是提出尤西弗罗困境,其问道:正确的事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下令,抑或是对实际上道德正确的事下令?若是前者,则正义是武断的,若是后者,那道德是比还要高级的存在,变成仅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神圣命令的支持者可能选择回应指出此两难是错的:善是真正天性且必定会表现在人性的价值观中。功利主义 · 归结主义 · 义务论 · 关怀伦理学 · 德性伦理学 · 情绪主义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 孔子 · 孟子 · 荀子 · 奥古斯丁  · 阿奎那 · 斯宾诺莎 · 休谟 · 康德 · 黑格尔 · 叔本华 · 边沁 · 密尔 · 齐克果 · 西季威克 · 尼采 · 摩尔 · 罗尔斯 · 威廉姆斯 · 麦基 · 麦金泰尔 · 辛格 · 帕菲特 · 斯坎伦 · 内格尔 · 泰勒 · 阿苏尔门迪(英语:Joxe Azurmendi)

相关

  • 孔道蛋白结构 / ECOD2fgrA:21-351 2fgqX:20-351 1pho :27-351 1iivA:27-378 1osmA:27-363 1opfD:28-362 1mpf :28-362 2omf :28-362 1gfm :28-362 1hxuA:28-362
  • 身高身高,又称身长,是指一个人从头顶到脚底的身体长度。成年人的身高有一个标准范围,并且在同民族同性别内部遵循正态分布。身高的标准范围可以用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σ)定义的z-scor
  • 精神药物精神药物(英语:psychoactive drug),又称精神药品(psychopharmaceutical,或psychotropic)。有些精神药品具有医疗和科学价值。一种化学物质的概称,这些物质能够穿越血脑屏障,直接作用
  •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普瑞德威利综合征(俗称小胖威利症,英文名Prader-Willi syndrome,PWS)是一种肇因于特定基因功能丧失的遗传性疾病 。新生儿患者会出现包括肌肉无力(英语:Hypotonia)、进食不良及发育
  • 无菌技术无菌操作(英语:aseptic technique)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由约瑟夫·李斯特在1865年首
  • 新天地教会新天地耶稣教证据帐幕圣殿(朝鲜语:신천지예수교 증거장막성전/新天地예수敎 證據帳幕聖殿*/?),简称新天地教会或新天地,是由李万熙于1984年3月14日在韩国创建的基督教系新兴宗教团
  • 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包括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动作、行动方式,以及对所处环境与其他生物体或物体的一种反应。词性为中性。在生物适应环境上,行为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避免受到负面的环
  • 物理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是路易斯·哈米特(Louis Hammett)于194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是指关注化学结构与反应性之间关系的有机化学学科,尤其是将物理化学的实验工具应用于有机分子的研究。
  • 基态由量子力学创始人提出。在量子力学里,一个系统可能处于一系列量子态中的一个。这一系列的量子态依能量(能阶)多少排列,其中能量最少的量子态称为基态。具有更高能量的状态称为激
  • 烷基化抗肿瘤剂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或烷基化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使烷基转移到其他分子上,此过程称为烷基化。烷化剂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可用来当作化学武器,如芥子气。一般也应用于炼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