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 dations ◷ 2025-07-10 03:04:11 #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东北抗日联军,1938年抗日战争,1938年中国军事事件,吉林民国时期军事事件,吉林抗战史,牡丹江历史,林口县,1938年10月,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投入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牺牲,史称八女投江。

八位女战士皆隶属于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下辖第5军妇女团。1937年冬,日本增兵伪满洲国,抗联处于最困难的时期。1938年,为冲出日伪军的包围圈,抗联开始“西征”。10月某日夜间,第5军第1师的百余人在乌斯浑河西岸宿营,准备天亮渡河。因生火取暖,被抗联叛徒、汉奸,日军密探葛海禄发现。驻扎在此时日军,集结千余人的日伪军,对第5军战士形成包围。天亮时分,当第5军战士正准备渡过乌斯浑河时,日伪军发起进攻。冷云等八人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在耗尽弹药的情况下,八人投入乌斯浑河,全部牺牲。两天后,突围的抗联战士在殉难地两里外的牡丹江河口找到五具遗体,就地安葬。后因乌斯浑河改道、牡丹江洪水,已无从查找安葬地。

冷云八人战斗、牺牲的地点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屯附近柞木岗山下的乌斯浑河渡口。具体时间有六种说法,2000年后,于春芳等人考证的1938年10月20日得到普遍认可。相关纪念活动通常选择在10月20日举行。

八女投江的事迹最初见于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所记日记。

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拟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48年,颜一烟开始创作以“八女投江”为题材的电影《中华女儿》。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取得了成功,获得1950年第5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1962年,历史学者开始对这一史实进行专业研究。当时,东北烈士纪念馆在工作人员温野的申请下,“八女投江”史实调研被列入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主要研究课题。通过温野等人的调查,明确八名女战士的名字和身世。同时,温野还找到误以为当时与女战士同时牺牲的第五军一师参谋金世峰。

这8名牺牲的女战士分别是:

相关

  • 德国足球协会德国足球协会(德语:Deutscher Fußball-Bund,简称DFB),乃德国足球界的官方机构,掌管德国所有足球事宜,包括管理各级别联赛、国家队等等,总部设于法兰克福,属欧洲足联和国际足联会员。
  • 红褐鲤红褐鲤(学名:Cyprinus rubrofuscus)通称为鲤鱼,又名阿穆尔鲤、华南鲤、青鲤等,是鲤科鲤属的一种鱼类,广泛分布于东亚的淡水河流中。本种广泛分布于东亚淡水河系,北起黑龙江、南至红
  • 辩护人 (电影)《辩护人》(朝鲜语:변호인/辯護人 )是一部2013年上映的韩国电影。以1980年代第五共和国初期发生于釜山的釜林事件为背景,讲授一名税务律师因为突如其来的案件,决意冒着得罪独裁者
  • 约翰·巴西隆陆军第16步兵团(英语:16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D连 陆军第31步兵团(英语:31st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D连 第1海军陆战师 第5海军陆战师(英语:5th Mari
  • 欧姆计欧姆计 (ohmmeter) ,又称为电阻表,是一种专门测量电阻的仪器。电机元件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称为电阻,单位为欧姆。毫欧姆计专门测量微小的电阻;而百万欧姆计,又称为兆欧计,或高阻表
  • 彰化温泉彰化温泉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八卦山麓,在日治时代名闻一时,唯现已不存,原址现为大佛风景区后方停车场。彰化温泉系加热八卦山涌出之矿泉,属于碳酸铁泉,对胃肠病及妇人病有效。彰
  • IPFilterIPFilter(通用简称:ipf)是一个开源的软件项目,可以为类Unix操作系统提供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IPFilter目前仍在一些Unix类操作系统中使用,例如illumos、NetBSD、FreeBSD
  • 插座效率在光学中的插座效率(wall-plug efficiency)是指系统将电力转换为光功率的能量转换效率。定义为辐射功率(输出的总光功率)和输入电力的比值。
  • 克里斯赫纳拉贾纳加尔克里斯赫纳拉贾纳加尔(Krishnarajanagar),是印度卡纳塔克邦Mysore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060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0603人,其中男性15589人,女性15014人;0—6岁人口3263人,其中
  • 朱自清旧居朱自清旧居(亦作朱自清故居)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安乐巷27号,为建于晚清的扬州传统住宅。朱自清6岁时随家人自东海县迁居扬州,共在扬州生活了13年,其文章中也自称“我是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