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比妥类药物
✍ dations ◷ 2025-04-24 21:12:29 #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属于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其应用范围可以从轻度镇静到完全麻醉,还可以用作抗焦虑药、安眠药、抗痉挛药。长期使用则会导致成瘾性。巴比妥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已很大程度上被苯二氮䓬类药物所替代,后者过量服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远小于前者。不过,在全身麻醉或癫痫的治疗中仍会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空气中稳定。一般微溶或极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钠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巴比妥类药物的六元环内存在1,3-二酰亚胺基团,可发生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故巴比妥类药物呈弱酸性,pKa为7.3至8.4。二酰亚胺基团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释放出氨气。巴比妥钠盐在吸湿的情况下也会水解。巴比妥类药物六元环中的丙二酰脲或酰亚胺基团可与部分重金属离子发生颜色反应。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可与硝酸银反应,先生成可溶的一银盐。若硝酸银过量,则生成难溶的二银盐白色沉淀。巴比妥类药物在吡啶溶液中生成的烯醇式异构体可与铜吡啶试剂反应,生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一般的巴比妥类药物出现紫堇色或紫色沉淀,含硫巴比妥类药物则出现绿色沉淀。在pH值较高的溶液中,在三氯甲烷中,该沉淀的溶解度随着5,5取代基亲脂性的增加而增大。巴比妥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钴离子生存紫堇色配位化合物。巴比妥类药物可与硝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能溶于氨水中。巴比妥类药物六元环中的丙二酰脲基团中氢可与香草醛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显棕红色。《英国药典》2005年版即采用该原理鉴别戊巴比妥。巴比妥类药物的电离会引起共轭体系延长,所以电离极数的不同会影响其紫外吸收光谱。5,5二取代巴比妥类药物可发生二级电离,1,5,5三取代巴比妥类药物则只发生一级电离。因此,在酸性溶液中,二取代和三取代巴比妥类药物不电离,无明显吸收峰;在pH为10的溶液中,两者都发生一级电离,最大吸收峰位于240nm处;在pH为13的溶液中,二取代巴比妥类药物发生二级电离,所以其最大吸收峰红移至255nm处。医学导航: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历程障碍(o, p, m, p, a, d, s)症状/齐名/涉及操作(评估/治疗)药物(N5A/5B/5C/6A/6B/6D)
相关
- 人体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又
- 螺旋体纲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很有特点的细菌,具有长的螺旋形盘绕的细胞。它们独具细胞全长、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鞭毛,称为“轴丝”(axial filament)。螺旋体可以通过轴丝产生
- 蕈类中毒蕈类中毒(英语:Mushroom poisoning)是指因为摄取有毒蕈类后因为其毒性物质(真菌毒素(英语:Mycotoxin))造成的中毒反应。症状轻微的话,可能只有肠胃不适,而严重时也会致命。蕈类中的毒
- 活性炭活性炭(英语:Active charcoal),亦称活性碳(英语:Active carbon)、活化炭(英语:Activated charcoal;Activated char)或活化碳(英语:Activated carbon),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碳物质。活性炭
- 眼睛眼(亦称眼睛、目、目睭)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线,转换为神经中电化学的脉冲。比较复杂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可以收集周遭环境的光线,借由虹膜调整进入眼睛的强度,利用可调整的晶
- 西非西非通常是指非洲大陆南北分界线和向西凸起部分的大片地区,为地理、人种和文化过渡地带。非洲大陆南大西洋海岸线在这一地区呈东西走向的部分曾以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而闻名。
- 盐桥盐桥 (Salt bridge) 在化学上是指一种实验装置,用以连接贾凡尼电池(伏打电池,一种电化电池)的氧化半电池和还原半电池。盐桥通常分为两类:玻璃管型和滤纸型。此型盐桥由U型管和填
- 三明市三明市(闽中语三明话:.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 甘氨酸甘氨酸(英语:Glycine,简写为Gly或G),即胺基乙酸,是20个蛋白氨基酸中分子量最小的一个。它是白色或浅黄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甘氨酸的侧键是一个氢原子。甘氨酸的α碳连接两个氢
-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形成的疝囊通过腹股沟管内口或腹股沟三角进入腹股沟管或阴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和腹股沟直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