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磺胺嘧啶银
✍ dations ◷ 2025-04-02 18:02:06 #磺胺嘧啶银
磺胺嘧啶银(INN:Silver sulfadiazine,或silvadene)是一种磺胺类/银盐抗细菌药,用于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用于二度灼伤和三度灼伤以预防感染。磺胺嘧啶银通常被制成1%的药膏或水悬浮液。品牌有Silvadene(通用商标)等。研究发现,磺胺嘧啶银可能会增加治疗的时间——如果用这种药物治疗,伤口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愈合,因此科克伦系统评价的作者不推荐使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使用部位的瘙痒和疼痛,其他副作用包括低白细胞水平、过敏反应、皮肤蓝灰色变色、红血球分解或肝炎,对其他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用。接近分娩的孕妇也不应该使用,两个月以内的儿童也不建议使用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此种化合物被列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内,其中包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英语:Health system)所需的最重要药物。它是学名药,在发展中国家,批发成本在每克0.004到0.072美元之间,在美国,一个疗程一般花费为25至50美元。磺胺嘧啶银兼有磺胺类和银盐的抗菌效果,可抗各种细菌,外用于局部轻度烧伤和大面积擦伤处。2008年科克伦的系统评价发现,大部分试验的方法存在缺陷,因此其结果没有太大用途。另一个2010年的科克伦系统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含银敷料或外用药是否能促进伤口愈合,或防止伤口感染”。对其他结果的评价也认为“试验的质量有限”。科克伦的评价增加了人们对愈合时间延长及使用剂量增加的担忧。一项2012年的研究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外用银药物延长了伤口的愈合时间,且没有证据显示其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伤口表面可能会有无菌的渗出液(透明液体)。偶有灼热和疼痛感,但只是暂时现象。约0.1至1%的患者出现超敏反应,如皮疹或多形红斑。其他磺胺类药物,包括抗菌剂、噻嗪类利尿剂和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也有类似反应,但关于交叉过敏可能性的数据并不一致。银离子的吸收可导致局部银中毒(皮肤变色),特别是在用紫外线照射过治疗部位后。至今只在过度长期使用、或于严重发炎的烧伤伤口上反复使用的案例中发现了积聚于肾脏、肝脏和视网膜所造成的广泛银中毒。广泛银中毒可能会造成间质性肾炎和贫血。软膏中用于去除伤口死皮的蛋白酶,如胰蛋白酶和梭菌蛋白酶,如果同时使用,则会被银离子抑制。若磺胺嘧啶银的吸收量足够多,某些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则会增强,如维生素K拮抗剂。该药物本身难溶于水,且通过皮肤渗透也非常有限。银与蛋白质结合从伤口渗出,且从药物中释放出来的磺胺嘧啶只有小比例(最多10%)被吸收。只有当用于大面积烧伤或其他病灶时,机体才可能出现吸收的问题。多可沙诺
相关
- 低血压低血压在生理学及医学上是指血压不正常地低。比起病症,低血压较适合称作一种生理状况。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没有订定低血压的标准,但如果一般成人肱动脉血压小于(90/60mmHg)时,可能
- 供暖暖气狭义上是指一种集中供暖设施。它由管道(即暖气管)将锅炉产生的蒸汽或热水输送到房间或车体内的散热器(即暖气片),散出热量,使室温增高,然后流回锅炉重新加热、循环。有时也将“
- 巨细胞巨细胞(英语:giant cell,或称为多核巨细胞)是多个不同细胞(常为组织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常伴随形成肉芽肿。巨细胞可作为感染的反应而形成,这些感染包括结核病、疱疹或HIV,也可由
- 尼古丁贴尼古丁贴,俗称戒烟贴,是一种贴在皮肤上的低浓度尼古丁贴片,能透过皮肤向人体释放尼古丁。它在1991年就开始投入使用,据信能够帮助戒烟。在戒烟方法之中,其乃应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最
- 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又称丛发性头痛 (英文:Cluster headache) ,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反复性的严重单侧头痛,常见在眼眶周围。 通常会伴随着流眼泪、鼻塞、患侧眼眶红肿。 一般而言
- 死刑犯死刑犯(英语:Death row,或称死囚、死刑囚犯)常指被司法宣判为死刑,而尚未被处决的犯人。他们被监禁在监狱中(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的死刑犯则是囚禁在看守所内),等待死刑的执行。但
- 角膜炎角膜炎(英语:Keratitis),是指眼睛角膜发炎的症状,患者会感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及流眼泪等。角膜炎的最主要成因是由病原体引致,如棘变形虫、镰孢菌等。佩戴隐形眼镜的人士,有较大
- 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英语:Biophysics)是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的物理特性。生物物理涵盖各级生物组织,从分子尺度到整个生物体和生态系统。它的研究范围有时会与生理学、生物
- 烟灰缸烟灰缸,是一个盛载烟灰、烟头的器皿,形状似一个开口碗、有盖的盒、邮箱,或者垃圾桶等。烟灰缸用料为耐燃物料,包括石、瓦、金属等。礼品公司不少利用烟灰缸表面作广告宣传。在禁
- 生活史生物学上,生物生命周期指得是一个生物体在生命开始到结束周而复始所历经的一系列变化过程。“这个概念与生命史,发育生物学和个体发生学密切相关,但在强调再生方面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