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

✍ dations ◷ 2025-11-21 23:37:00 #电子束
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电子流。真空管是一个被抽成真空的、装有两个电极(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的玻璃管。阴极被加热后,其释放出来的电子会像射线一般移离。假设在阳极后面的玻璃片覆有磷光物质,则它会形成磷光。阴极与磷光之间的金属板会在磷光玻璃板上留下影子。这说明磷光是由阴极发射出来的粒子打到磷光板上后发出的。1690年奥托·冯·格里克发明真空泵后物理学家开始在稀薄空气中做电的试验。1705年人们发现在稀薄空气中的电弧比在一般空气中的长。1838年迈克尔·法拉第在充满稀薄空气的玻璃管中输送电流,他发现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之间有一道奇怪的光弧。只有直接在阴极前没有这道光弧,这个地方被称为“法拉第暗空间”。1857年德国玻璃工海因里希·盖斯勒(英语:Heinrich Geissler)发明了更好的泵来抽真空,由此发明了盖斯勒管(英语:Geissler_tube)。盖斯勒管的意图在于使得管内的气体发光。而有人则发现管壁也会发光,而且只有在阳极的一端会发光。威廉·克鲁克斯发明了更先进的克鲁克斯管,专门用来研究这样发出的光。1859年,德国物理学者尤利乌斯·普吕克观测到,当管内部气体足够稀薄时,在阴极附近的管壁会出现绿色磷光,施加磁场可以改变磷光的位置,因此,他分辨出这种放电与普通放电不同,他推断绿色磷光是出自于电流撞击于玻璃所产生的现象。:104-105普吕克的学生约翰·希托夫(英语:Johann Hittorf)于1869年发现,假设在阴极与磷光之间置入一块物体,则辉光会被限制在阴极与物体之间,玻璃管壁会因为物体的遮挡而在磷光曲面内出现一片阴影,这意味着辉光是由只会以直线传播的射线形成,并且在管壁造成磷光。1876年,德国物理学者欧根·戈尔德斯坦发现,辉光不是朝着所有方向发射,而是朝着垂直于阴极表面的方向发射,这与烛光的发射方式大不相同,烛光是朝着所有方向发射。:56-57戈尔德斯坦称这辉光为阴极射线,他主张,阴极射线是某种传播于乙太的电磁波,因为,如同紫外线一般,阴极射线以直线移动,并且当撞击时会造成磷光。:95-9619世纪末许多著名科学家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莱纳德对阴极射线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很快人们就认识到阴极射线是由今天被称为电子的带电粒子组成的。由于阴极发射这个射线,因此其电荷是负的。在没有外部影响的情况下阴极射线直线传播。电场和磁场可以改变它们的方向。人们利用这个现象发明了阴极射线管,它是电视机、示波器等的原理。在许多工业中极高速的电子束用来做电子束焊接、迅速修补热固性塑料以及交叉结合热塑性塑料来改善其物理特性。极高速电子流也可以作为自由电子激光的增益介质。

相关

  • 血氧饱和仪血氧饱和仪(英语:Pulse Oximeter,简称:血氧仪),是一种主要为测量病人的血液中的脉搏氧饱和度的仪器。最初的一台血氧饱和仪由G.A. Millikan于20世纪40年代研发成功。自1980年代,美
  • 牙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医学(法语:Dentisterie; 英语:Dentistr
  • 弗雷德里克·图尔特弗雷德里克·威廉·图尔特 FRS(Frederick William Twort,1877年–1950年)是一位英格兰细菌学家,他在1915年发现了噬菌体。 他曾在圣托马斯医院研究医学,是布朗动物研究所(Brown In
  •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英语:apoptosis,源自希腊语:απόπτωσις,有“堕落、死亡”之意),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对于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实施的。细胞凋亡一般由生理或
  • 相似疾病或共病指的是将某个特定疾病从其他展现类似症状的疾病中区分开来。医师对病患作鉴别诊断,诊断特定的疾病,或著至少消除立即致命的情有时每个可能的病因都被称为一个鉴别诊断(例如:在评
  • 眼(亦称眼睛、目、目睭)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线,转换为神经中电化学的脉冲。比较复杂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可以收集周遭环境的光线,借由虹膜调整进入眼睛的强度,利用可调整的晶
  • 少数寡关节炎(英语:oligoarthritis,源自希腊语oligos,即“少”或“寡”)是指在发病的前六个月内,关节炎影响到 2 到 4 个关节。若一次同时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关节发炎,则称为多关节炎;若
  • 主要药物分类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英语: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TC),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系统。ATC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
  • 增长的极限《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对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模型分析结果。丹尼斯·米都斯(Dennis L. Meadows)主笔。这本书用World3模型对地球和人类系统的互动作用进
  • 不耐寒冷失温症(Hypothermia,源自希腊文“ὑποθερμία”),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