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波分析

✍ dations ◷ 2025-07-02 21:02:29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

在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中,转换波分析(英语:Converted-wave Analysis)是指分析地震波波相转换的科学。当地震波入射到介质界面时,会同时产生反射横波、反射纵波、透射横波、透射纵波等不同的波相,这些波就称为转换波,也就是C波(英语:Converted-wave),转换波分析就是探讨此间的过程、分析转换结果,并应用于地球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勘探的科学。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被向外发射进入地球深处。当地震波的行进遇到介质不连续的地方,例如固液界面或任何岩石密度有显著改变的地方时,震波造成的质点的振动方式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在地球中许多不连续特别明显的地域(例如地幔与外地核的边界),振动方式的改变甚至明显到让一部分的纵波变成横波、让一部分的横波变成纵波。

转换波分析理论最出现于各教科书的应用就是他对于地核中P波—S波转换的解释。地球上,地质不连续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地幔(固体)—外地核(液体)及外地核(液体)—内地核(固体)的边界。这是因为地震波中包含的S波是横波,无法存在于液体的外地核,故地震波若欲向下传播,在这两种界面上,要先让S波从有到无,再由无到有。而这之中,所有能量移转都要以C波先将S波能量“寄放”于P波中来呈现。关于C波转换的原因,以下是目前通行理论的解释:

当P波行进,遇到不同介质的交界面时,如果不是以90度角直射,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界面质点垂直和平行两种方向的运动。这种复合式的运动的震动对从正上方的观察者来看,等价于垂直界面方向的“SV波”和平行界面方向的“SH波”两种“S波”的叠合。SH波的质点运动在通过界面后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但倘若SV波再遇到一次界面,则其造成的质点运动会是垂直的,所以又可以等价为P波。因此,地震波在地下行进时,会出现P波变成S波、S波变成P波的现象。

地震波的这种互相转换特性在地球物理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地球的外地核是液态的,从地幔进入的S波无法在其中活动,罔论穿越这层障碍,但是科学家却又在地球的内地核中检测出了S波活动的迹象。目前通行的解释是这种S波是由P波在内外地核的交界上转换形成的,P波得以穿过外地核。然而从P转为SV再转回P波的能量衰减非常大,如何去量度与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仍然是地震学家们争论的议题。

关于转换波分析的研究,虽然资料采集和资料分析虽然比一般的地球物理转性方法困难,但是研究C波也能为人类的科学带来许多贡献。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转换波分析的应用:

相关

  • 火鸡野生火鸡 Meleagris gallopavo 眼斑火鸡 Meleagris ocellata火鸡(英语:turkey),又名七面鸟或吐绶鸡,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家禽。火鸡体型比一般鸡大,可达10公斤以上。根据传统,美国
  • probability概率,旧称几率,又称机率、机会率或或然率,是数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之可能性的度量。概率常用来量化对于某些不确定命题的想法,命题一般会
  • 碳燃烧过程碳聚变过程是一种核聚变反应,发生在质量较重的恒星(诞生时至少4 MSun以上)耗尽了核心内较轻的元素之后。它需要高温(6×108 K)和高密度(大约2×108 kg/m3),主要过程是:另一类为:在氦的
  • 外阴干枯症外阴干枯症、外阴干皱(英语:Kraurosis vulvae),是一类妇科外阴和阴道皮肤干枯和萎缩症状,经常与内部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 移动进动(precession)是自转物体之自转轴又绕着另一轴旋转的现象,又可称作旋进。在天文学上,又称为“岁差现象”。常见的例子为陀螺。当其自转轴的轴线不再呈铅直时,即自转轴与对称轴
  • 蛋白质减肥杜坎纤体法是一种盲从的饮食风潮(英语:fad diets)。其理论中的蛋白质减肥法是由法国医生和营养师皮埃尔·杜坎(Pierre Dukan)博士得出的结论。杜坎减肥瘦身法是以巩固蛋白质的摄
  • 亚历西斯·托克维里亚历西斯-夏尔-昂利·克雷莱尔·德托克维尔(法语: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1805年7月29日-1859年4月16日),是法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法兰西
  • 新斯科细亚省坐标:45°13′N 62°42′W / 45.217°N 62.700°W / 45.217; -62.700 (Nova Scotia)新斯科舍省(英语:Nova Scotia;法语:Nouvelle-Écosse),简称诺省, 是加拿大东南岸的省份,面积55,28
  • 泡囊狸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学名:Pagumogonimus veocularis)为并殖科狸殖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青川县、广东等地,营寄生生活,自然终末宿主待查。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青川县。
  • 锯齿波锯齿波(英语:sawtooth wave)是一种非正弦波,由于它具有类似锯子一样的波形,即具有一条直的斜线和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的重复结构,它被命名为锯齿波。锯齿波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