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波分析

✍ dations ◷ 2025-11-13 13:19:25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

在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中,转换波分析(英语:Converted-wave Analysis)是指分析地震波波相转换的科学。当地震波入射到介质界面时,会同时产生反射横波、反射纵波、透射横波、透射纵波等不同的波相,这些波就称为转换波,也就是C波(英语:Converted-wave),转换波分析就是探讨此间的过程、分析转换结果,并应用于地球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勘探的科学。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被向外发射进入地球深处。当地震波的行进遇到介质不连续的地方,例如固液界面或任何岩石密度有显著改变的地方时,震波造成的质点的振动方式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在地球中许多不连续特别明显的地域(例如地幔与外地核的边界),振动方式的改变甚至明显到让一部分的纵波变成横波、让一部分的横波变成纵波。

转换波分析理论最出现于各教科书的应用就是他对于地核中P波—S波转换的解释。地球上,地质不连续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地幔(固体)—外地核(液体)及外地核(液体)—内地核(固体)的边界。这是因为地震波中包含的S波是横波,无法存在于液体的外地核,故地震波若欲向下传播,在这两种界面上,要先让S波从有到无,再由无到有。而这之中,所有能量移转都要以C波先将S波能量“寄放”于P波中来呈现。关于C波转换的原因,以下是目前通行理论的解释:

当P波行进,遇到不同介质的交界面时,如果不是以90度角直射,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界面质点垂直和平行两种方向的运动。这种复合式的运动的震动对从正上方的观察者来看,等价于垂直界面方向的“SV波”和平行界面方向的“SH波”两种“S波”的叠合。SH波的质点运动在通过界面后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但倘若SV波再遇到一次界面,则其造成的质点运动会是垂直的,所以又可以等价为P波。因此,地震波在地下行进时,会出现P波变成S波、S波变成P波的现象。

地震波的这种互相转换特性在地球物理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地球的外地核是液态的,从地幔进入的S波无法在其中活动,罔论穿越这层障碍,但是科学家却又在地球的内地核中检测出了S波活动的迹象。目前通行的解释是这种S波是由P波在内外地核的交界上转换形成的,P波得以穿过外地核。然而从P转为SV再转回P波的能量衰减非常大,如何去量度与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仍然是地震学家们争论的议题。

关于转换波分析的研究,虽然资料采集和资料分析虽然比一般的地球物理转性方法困难,但是研究C波也能为人类的科学带来许多贡献。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转换波分析的应用:

相关

  • 肋膜腔胸膜腔(pleural cavity)为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之间反折包围的一对空腔,左右胸腔各有一个。脏层胸膜紧紧被覆于肺脏表面,而壁层胸膜则紧贴于胸壁(英语:thoracic wall)上。胸膜腔内含
  • 彼得·斯唐彼得·约翰·斯唐(英语:Peter John Stang,1947年11月17日-),德裔美国化学家。斯唐主要的研究内容在于特殊几何构型的分子的分子建构和超分子组装化学。他分别在2006年与2010年时获
  • 雅克·莫诺雅克·吕西安·莫诺(Jacques Lucien Monod,1910年2月9日-1976年5月31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巴黎,他与弗朗索瓦·雅各布共同发现了蛋白质在转录作用中所扮演的调节角色,也就
  • 筑波筑波市(日语:つくば市/つくばし Tsukuba shi */?)是位于日本茨城县南部的都市,以坐落于此的筑波科学城(筑波研究学园都市)为人熟知,集中了筑波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语:産業技
  • 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亦称斯普拉特利群岛,英语:Spratly Islands),古称万里石塘,是南海中南海诸岛的四大群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上位于北纬3度40分到11度30分和东经
  • 橄榄枝请愿书橄榄枝请愿书(英语:Olive Branch Petition)是1775年7月5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的文书,做为避免大不列颠王国和由大陆会议所代表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之间发生全面战争的最后努力。
  • 净化政策除垢法案,(净化政策,英语:lustration),指纯化或洁净之意思。高度政治性政策,用于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国家转型正义时期,清除过往苏联残余旧势力的政策。
  • 五指山猪五指山猪又称老鼠猪,是分布于中国海南省五指山地区的小型家猪品种之一。五指山猪原产于海南岛中部,多分布在海南岛交通不遍,比较偏远的山区乡村地区,属于国家濒危畜种。成年公猪
  • 让·西贝柳斯让·西贝柳斯(瑞典语: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出生名约翰·尤利乌斯·克里斯蒂安·西贝柳斯(瑞典语:Johan Julius Christian Sibelius),芬兰作曲家,民族主义音乐和
  • 丁龙讲座丁龙讲座(英语:Dean Lung Professorship of Chinese),是1902年设立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专门研究中国文化与汉学的讲座,创立者是加州奥克兰市首任市长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英语: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