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波分析

✍ dations ◷ 2025-10-24 10:35:35 #地球物理学,地震学

在地震学与地球物理学中,转换波分析(英语:Converted-wave Analysis)是指分析地震波波相转换的科学。当地震波入射到介质界面时,会同时产生反射横波、反射纵波、透射横波、透射纵波等不同的波相,这些波就称为转换波,也就是C波(英语:Converted-wave),转换波分析就是探讨此间的过程、分析转换结果,并应用于地球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勘探的科学。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会被向外发射进入地球深处。当地震波的行进遇到介质不连续的地方,例如固液界面或任何岩石密度有显著改变的地方时,震波造成的质点的振动方式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在地球中许多不连续特别明显的地域(例如地幔与外地核的边界),振动方式的改变甚至明显到让一部分的纵波变成横波、让一部分的横波变成纵波。

转换波分析理论最出现于各教科书的应用就是他对于地核中P波—S波转换的解释。地球上,地质不连续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地幔(固体)—外地核(液体)及外地核(液体)—内地核(固体)的边界。这是因为地震波中包含的S波是横波,无法存在于液体的外地核,故地震波若欲向下传播,在这两种界面上,要先让S波从有到无,再由无到有。而这之中,所有能量移转都要以C波先将S波能量“寄放”于P波中来呈现。关于C波转换的原因,以下是目前通行理论的解释:

当P波行进,遇到不同介质的交界面时,如果不是以90度角直射,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界面质点垂直和平行两种方向的运动。这种复合式的运动的震动对从正上方的观察者来看,等价于垂直界面方向的“SV波”和平行界面方向的“SH波”两种“S波”的叠合。SH波的质点运动在通过界面后不会有任何的变化,但倘若SV波再遇到一次界面,则其造成的质点运动会是垂直的,所以又可以等价为P波。因此,地震波在地下行进时,会出现P波变成S波、S波变成P波的现象。

地震波的这种互相转换特性在地球物理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地球的外地核是液态的,从地幔进入的S波无法在其中活动,罔论穿越这层障碍,但是科学家却又在地球的内地核中检测出了S波活动的迹象。目前通行的解释是这种S波是由P波在内外地核的交界上转换形成的,P波得以穿过外地核。然而从P转为SV再转回P波的能量衰减非常大,如何去量度与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仍然是地震学家们争论的议题。

关于转换波分析的研究,虽然资料采集和资料分析虽然比一般的地球物理转性方法困难,但是研究C波也能为人类的科学带来许多贡献。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转换波分析的应用:

相关

  • 视觉化视觉化(英文:Visulation),又称为可视化模拟或者可视化仿真,是指其中对于特定系统的可视化与计算机模拟同时进行的一种混合过程。许多的用于GPGPU程序之中都包括有视觉化过程;通常,
  • 下门门(英文:Phylum),动物界的门(植物界的门(英语:Division (biology))为Division)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界和纲之间,有时在门下也分亚门。目前动物界拥有35个门,植物界则拥有16个门。真
  • 自由内容自由内容(英语:Free content),或自由信息(Free information),指其内容没有法律限制妨碍人们的使用、发布、改善、与分享艺术或创作。重要的是,当自由内容受到更改、延伸、或在其它作
  • Pantone彩通(英语:Pantone LLC,又译潘通)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卡尔士达特市(Carlstadt, NJ),是一家专门开发和研究色彩而闻名全球的权威机构,也是色彩系统的供应商,提供许多行业包括印刷及其
  • 沙利窦迈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酞咪脉啶酮、沙利窦迈、赛得(Thado),是研制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曾经作为抗妊娠呕吐反应药物在欧洲和日本广泛使用
  • 最中最中(日语:もなか)是一种日本甜食,做法是将糯米粉溶于水中杆成薄皮,放入模型中烤制成型,最后再将红豆馅填入烤好的外皮中。原本以外皮包着红豆内馅才称为最中,现在里头包着其他食材
  • 最爱女人购物狂《最爱女人购物狂》(英文:The Shopaholics)是2006年上映的贺岁片,由张柏芝、刘青云、陈小春、官恩娜及徐小凤主演的电影,导演为韦家辉,由中国星集团出品。此片为张柏芝在中国星集
  • 芝加哥论坛报《芝加哥论坛报》(英语:Chicago Tribune),美国销量第5高的报纸。它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为基地,是芝加哥地区和美国中西部的主要日报。原为帕特森-麦考密克报系(Patterson-Mccor
  • 三门峡市三门峡市,古称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市境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
  • 黄伯云黄伯云(1945年-),湖南益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粉末冶金专业,后赴美留学,1980年-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及埃姆斯实验室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后归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