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进士
✍ dations ◷ 2025-10-30 07:10:29 #进士
进士原是科举的科目之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到了元朝以后,惟存进士一科,遂成为科举功名的最高等级。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和“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武后为了与唐朝宗室、善考明经的士族抗衡,特别重视进士科的地位,以选拔贤才。唐武宗下诏,凡进士及第者称为“衣冠户”,其家享受轻税免役之权,成为一种殊荣。宋真宗时,尚有衣冠户之名,后来由“官户”所取代。唐朝科举,进士科最难,明经科较易,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因为明经科较易,而五十岁登进士第,已经很年轻了。一般进士百人中取一二人,明经十人中取一二人。韩愈称进士考试,到最后录取时,“有终身不得与者焉”,一旦得第时,“班白之老半焉”。依据清徐松《登科记考》记载,孟郊于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登进士第,时四十六岁。从他的〈登科后〉一诗来看,登科的喜事几乎把几十年为仕途的努力和艰辛都一扫而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时人称进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在唐朝,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在唐朝,进士及第后,要到吏部进行关试,才能得到官职。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复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有一名考生张元因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宋朝的科举制度,一开始,也分为进士、明经、诸科等。直到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改革,废明经、诸科,只用进士一科取士。元朝正式仅存进士一科。明朝、清朝继承,亦只有进士一科取士。自此,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越南科举并无此限制),中国历史上只有武进士马全考中探花后改名重考武举,并中武状元。而民间对各类名次的进士习惯皆以“状元郎”称呼之。日本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唐代制度,由式部省实行的次于秀才、明经的第三等官吏考试制度,亦称进士试。
因为比秀才叙位低,问题又难,所以考进士的人并不多。平安时代贞观年间废除进士制度,后遂成为汉文考试选拔纪传道学生文章生的别称。
相关
- 志贺杆菌病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性行为 (消歧义)性行为可能指:
- 国际通用资源回收编码国际通用资源回收编码(International Universal Recycling Codes)利用标志与编码标示著物品的制造材料,这样的编码可以使资源回收的分类更加容易。国际通用资源回收编码包含了
- 涅伽达三期文化奈加代三期文化(英语:Naqada III)是古埃及史前历史的奈加代文化的最后阶段,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200年至3000年。由奈加代二期形成的国家,在此期间变得非常常见。此时国王拥有
- 毛里求斯中华民国与毛里求斯关系是指中华民国与毛里求斯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两国无正式外交关系,目前也没有在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性质的代表机构。对毛里求斯的相关事务由驻南非共和
- 宣传模式宣传模式(英文:Propaganda model),由Edward S. Herman和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理论,以结构性经济原则解释大众传媒报道是无可避免会有偏见的原因。最先出现于两人的1988年著作《Ma
- 1097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慢食运动慢食运动(Slow Food)是由意大利人卡尔洛·佩特里尼提出,目的是对抗日益盛行的快餐。运动提倡维持单个生态区的饮食文化,使用与之相关的蔬果、促进当地饲养业及农业。亦是慢生活
- 睦邻政策睦邻政策是小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时期对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它有两个主要目标:保证拉美国家加入二战盟军,不与轴心国或共产主义有任何联系;将拉美转变为美国原材料的供应地与商品
- 恒山恒山又名元岳、常山、北岳,明代之前指河北大茂山,清代顺治时因改祭北岳于山西省浑源县玄岳山,遂称浑源玄岳山为恒山。恒山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50公里。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