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提

✍ dations ◷ 2025-10-20 14:55:58 #娑提
娑提(印地语:सती;梵语:सत्),亦作萨蒂,原为印度教司婚姻幸福的女神达刹约尼的别名之一,因为传说的关系成为了忠贞的代名词。神话中的娑提为了控诉父亲达刹(英语:Daksha)侮辱其恋人湿婆而投火自尽,她的灵魂转世为雪山神女并与湿婆再度结婚。这段恋爱故事在印度与孟加拉的民间地区演变成习俗,即妇女在丈夫死后(一般是葬礼上)自焚殉夫以表达对先夫的忠贞,甚至有证据显示这个习俗散播到其他宗教如锡克教、耆那教和伊斯兰教。印度寡妇进行“娑提”的仪式一般都是自愿的,但亦有文献记录或作画显示有的妇女是受到社会压力,甚至是被他人强迫执行仪式的。这种习俗源于突厥穆斯林入侵印度时期,拉杰普特人的女眷为避免受入侵者所辱而出现。根据印度政府1987年制定的防止娑提法案1章2(c)节,对娑提习俗的定义为:(i) 活着的寡妇与其已故的丈夫、其他亲属或与先人有联系的文献、物品共同接受火葬或埋葬;或者 (ii) 不论殉身者自愿与否,任何活着的女性与其亲属的尸体共同接受火葬或埋葬仪式会以婚礼的形式在公开场合受人围观下进行,寡妇不是穿寿衣而是穿婚袍以映射神话中女方死亡、转生、与先夫重逢再度结合。妇女焚身的方式可以是躺在丈夫的遗体旁同时被烧,另一种是当火葬的火焰烧得熊熊时妻子投进火堆中,寡妇反抗拒绝接受仪式的场合下多为前者,并且会被捆绑防止逃走。 殉夫的寡妇会获树立“娑提墓石”或圣坛以表扬她们的行为。 根据记载,娑提习俗在笈多王朝建立前,大约公元400年已经出现,笈多王朝约于公元500年衰落后此仪式更为盛行。印度教经典对妇女追随先夫殉葬的态度并不统一,娑提本身亦非因为丈夫(湿婆)之死而自尽。《阿闼婆吠陀》13.3.1提议寡妇为先夫服丧及寻找其他男子再婚。《摩诃婆罗多》的记载中一个自焚的女人玛德利,与丈夫般度交欢而导致其身上致死的毒咒发作,玛德利因为自责而寻死。《罗摩衍那》的多罗(英语:Tara)因为丈夫瓦里的死而决定进行娑提仪式,但成功被罗摩和哈奴曼阻止下来。(不过罗摩衍那中还有另一段妇女自焚的桥段,就是悉多为了让丈夫罗摩相信自己仍是清白之身而投火自焚,以无伤证明未被罗波那玷污。)《往世书》则相反,例如《迦楼罗往世书(英语:Garuda Purana)》1.107.29记述了“妻子陪伴丈夫死去会长久地同住天堂。”另外维护娑提的人士经常引用梨俱吠陀10.18.7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对于原文的翻译存在多个解读,但大意都是指寡妇不要带着苦恼踏进先夫的墓,然而就算这句中对寡妇在丧礼中的举动有何种建议,下一节10.18.8就会将殉葬的解读驳回:“起身吧,来到(充满)生命的世界,女人啊,汝身旁的夫君已经无生命力了。你的丈夫提着你的手发誓成为你的恋人、你的一部分。”近代文明社会始将娑提视为陋习,印度的执政者多通过各种方式呼吁社会抵制娑提习俗,莫卧儿帝国时代的官员被国王赋予延缓寡妇跟随先夫接受火葬的职权,希望以此缓和寡妇的情绪而放弃自杀,另外有孩子的寡妇绝不可以被允许执行仪式。此后政府还通过向试图自焚的妇女提供金钱及礼品,劝导她们珍惜生命。18世纪末印度在欧洲列强入侵时,各国政府都发出了对娑提的禁令,不过其中葡萄牙政府的禁令被认为效果不大。 英国及丹麦在19世纪前仍然不反对娑提,但以英国为本部的福音教会就以自己的力量,由克理及威尔伯福斯领队,带着部分传教的目的到印度进行反娑提习俗的运动。曾经亲眼目睹亲人进行娑提的孟加拉改革者罗姆摩罕罗易参考了福音会的运动亲自到加尔各答对当地寡妇进行游说,并组织了监察团体。1829年孟加拉管辖区由总督威廉·斑迪克正式立法取缔娑提,法案之后受到邻接地区的跟随。到了1987年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村庄发生了一宗轰动一时的娑提案,事件引来全境人民的强烈抗议,促使印度政府进一步立法保护妇女,并取缔制作娑提墓石的行为。现在,不论寡妇自愿与否,教唆、强迫、执行、协助、旁观或歌颂娑提仪式都属违法,最高刑罚可以是死刑或终生监禁。

相关

  • 增殖性材料增殖性材料是指本身在热中子的作用下不易发生核裂变,但是通过中子俘获和接下来的核反应产生裂变物质的材料。可以通过在核反应堆中接受辐射转换为裂变物质的天然增殖性材料有
  • APP1AAP, 1AMB, 1AMC, 1AML, 1BA4, 1BA6, 1BJB, 1BJC, 1BRC, 1CA0, 1HZ3, 1IYT, 1MWP, 1OWT, 1QCM, 1QWP, 1QXC, 1QYT, 1TAW, 1TKN, 1UO7, 1UO8, 1UOA, 1UOI, 1X11, 1Z0Q, 1ZE7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前11世纪-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
  • N-乙酰血清素N-乙酰血清素(英语:N-Acetylserotonin,NAS,也作normelatonin)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是从血清素到褪黑素的内源性合成的反应中间体。它由血清素(又称为5-羟色胺)在N-乙酰基转移酶(AA
  • 詹姆斯·萨姆纳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年11月19日 - 1955年8月12日),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
  • 核酶核酶(英语:ribozyme,又译核糖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的RNA分子,类似于蛋白质中的酶。在核酶的发现之前,酶,其被定义为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远紫外分光探测器远紫外分光探测器(英语: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缩写为FUSE)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为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颗紫外天文卫星,是美国宇航局“起源计划”的
  • 厄尔兰格约瑟夫·厄尔兰格(Joseph Erlanger,1874年1月5日-1965年12月5日)是一位美国生理学家,由于发现了多种不同的神经纤维,而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生于旧金山,逝世于密苏里州的圣
  • 台北和平篮球馆坐标:25°01′17.2″N 121°32′43.7″E / 25.021444°N 121.545472°E / 25.021444; 121.545472台北市和平实小附属篮球馆(英语:Taipei Heping Basketball Gymnasium),简称台北
  • 极地低压极地低压是在两极地区发生的低气压系统。低气压内气温极低。一般都是寒冷的极地气团通过海面时发生。相较于温带低气压,极地低压的规模更小,并会带来大雪。极地低压发生在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