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科·契尔文科夫

✍ dations ◷ 2025-09-08 18:56:53 #1900年出生,1980年逝世,保加利亚共产党党员,保加利亚总理

维尔科·维列夫·契尔文科夫(保加里亚语:Вълко Велев Червенков,1900年9月6日-1980年10月21日) 保加里亚共产主义政治家,他在1949年至1954年任保加里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50年至1956年任部长会议主席(总理)。他的统治期间,保加里亚作为斯大林主义的整合模型,快速工业化、集体化和大规模迫害政治反对派。

契尔文科夫出生在保加里亚兹格蒂查,1919年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体参与活动和任报纸编辑。他参加了1923年9月反法西斯武装起义,起义失败被王国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但被允许移民到苏联。

1925年契尔文科夫逃往苏联,他在莫斯科马克思-列宁学校学习,1928年毕业于并留校任教,1937-1938年任该校校长。期间他成为了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执政风格的支持者,他还是个众所周知的高智慧和渊博知识的共产主义者,1938年起在第三国际执委会工作。他被任命为苏联内卫部队“斯巴达”("Spartak")的特工。1941年契尔文科夫成为“赫里斯托·鲍泰夫”秘密广播电台的总编辑,作为保共中央国外局成员,向保加里亚人宣扬反德国和亲共消息。

在1944年契尔文科夫回到保加里亚,当选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进入权力核心,在他的妻兄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的政府中任职。1945年-1947年任科学、艺术和文化委员会主席(文化部长),1947年7月-1949年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副总理)。不久保加里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去世,契尔文科夫当选党的总书记,成为保加里亚的最高领导人。1950年2月部长会议主席瓦西里·科拉罗夫去世,契尔文科夫在苏联的批准下以党总书记身份兼任政府首脑,掌握党政大权。他与苏联关系密切,有“小斯大林”的称呼。 他残酷镇压所有偏离党路线的派别,任意抑制文化和艺术,实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个人崇拜以及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1950年发起集体化运动。1951年初契尔文科夫驱逐了五分之一的党员,包括很多高级官员,到1953年46万个党员中的10万人被逐出共产党。

到1953年,保加里亚已经切断与西方的联系,90%的出口和进口依靠苏联。在集体化下,1950年和1953年之间,国有耕地从12%上升到61%。他期间也作了不少好事,特别是对于保加里亚水资源的贡献。许多水坝和蓄水工程几乎都有他的主持。

斯大林逝世之前,契尔文科夫已经开始渐渐远离斯大林主义路线。1953年与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关系重新恢复,一些政治犯被特赦,1954年,他放弃共产党总书记的职务,减少了苏联对保加里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指导,减少了集体化的步伐,释放了约1万名政治犯。1956年,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之后,保加里亚共产党谴责斯大林主义,进而讨伐契尔文科夫的威权主义。1956年4月保加里亚共产党召开中央全会,批判和肃清部长会议主席契尔文科夫的“个人迷信”,主要是说他在1949年12月把前副总理特拉伊乔·科斯托夫安了个“因卖身投靠英、美和南斯拉夫谍报机关和进行破坏国家经济活动”的罪名,处以死刑。契尔文科夫为这个责任问题降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兼教育和文化部长。1961年12月契尔文科夫被撤销一切党政职务,1962年11月被开除出共产党。1969年5月恢复共产党党籍。1980年10月21日病逝于索非亚。

1926年契尔文科夫娶了共产国际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的妹妹埃琳娜(Elena),他们有两个孩子 - 弗拉基米尔 (Vladimir,1935-1965)和伊丽娜 (Irina,b. 1939).

 美国

 尼加拉瓜

 阿根廷

 意大利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

 朝鲜

 蒙古人民共和国

 北越

 马来西亚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

 澳大利亚

 北也门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上沃尔特

 达荷美

 刚果民主共和国

 罗得西亚

相关

  • 云杉5 种云杉(学名:Picea asperata)为松科云杉属的一种,是原产于中国西部的特有树种,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与南部、到四川西部一带。云杉为多年生长绿乔木,栖息在海
  • 国立巴黎歌剧团国立巴黎歌剧团(法语:Opéra national de Paris)是法国具代表性的歌剧、芭蕾舞演出团体之一。主要演出场地是巴黎歌剧院和巴士底歌剧院。国立巴黎歌舞团成立于1669年,是世界上最
  • 悉尼歌剧院坐标:33°51′26.07″S 151°12′56.24″E / 33.8572417°S 151.2156222°E / -33.8572417; 151.2156222悉尼歌剧院(英语: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
  • 泰雅族泰雅族(泰雅语:Atayal),清代称为黥面番或王字头番:96,为台湾南岛语族的一支。其分布区域横跨宜兰县、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与南投县,占台湾中北部三分之一的山
  • 文鲜明文鲜明(문선명,1920年2月25日-2012年9月3日),本名文龙明,韩国新兴宗教统一教创始人。1920年2月25日出生于平安北道一个信奉佛教的传统家庭,10岁时全家皈依基督教。文鲜明自称16岁时
  • 约克大学 (加拿大)AUCC,CARL,IAU, COU,CIS,OUA,CUSID 菲尔兹研究所,CBIE 约克大学(英语:York University,法语:Université York),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一家著名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约克大学以
  • 建成区 (台北市)邻接行政区 大同区、中山区、延平区、城中区建成区为台湾台北市已整并的行政区之一,区名取自老地名“建成街”。位于台北市西侧旧市区之市中心,为当时台北市面积最小、人口密
  •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拉丁美洲文学爆炸(西班牙语:Boom Latinoamericano)是一场发生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的文学运动,在那期间一大批相关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于欧洲并最终流行于全世界。说起这
  • 施善继施善继(1945年4月6日- ),台湾作家,左翼诗人,社会运动家。施善继,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人。曾任职于台北县工务局工程队。高中时代开始写诗,1971年与辛牧、萧萧等三人筹组龙族诗社。以
  • 萩生田光一萩生田光一(1963年8月31日-),日本政治人物,自由民主党党员,众议院议员(5期)。出身于东京都,毕业于明治大学。曾于福田康夫内阁与麻生内阁担任文部科学大臣政务官,于第三次安倍内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