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菩提分法

✍ dations ◷ 2025-11-05 10:01:49 #佛教并称名词,佛教阿毘达摩术语,佛教名数37

菩提分法(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bodhapakkhiyā dhammā;梵文:bodhipakṣa dharma),有三十七项,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又译为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助道法,为四圣谛中道谛的仔细开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是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道路。

菩提,意译为觉,是觉悟的意思。分,有条件、要素的意思。法,是由释迦牟尼所发现、教导的修行法。字面上来说,菩提分法,意指成就觉悟的修行方法。

分(巴利语:pakkhiyā),字根来自于巴利语:pakkha或梵语:paksa,意指鸟类的双翼。由此字根引申,巴利语:pakkhiya,或梵语:paksya、paksika,原义为亲族的资助,有帮助、助益的意思。因此觉音在《清净道论》中,用巴利语:upakara来取代pakkha,解释它的意义为助成觉悟。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将其译为“三十七助菩提分法”。

在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以及南传《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中,已提到菩提分法这个名词,但只有提到七菩提分法,也就是七觉支。虽然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和八道支都已经被提到,但并未被称为菩提分法,也未提出这些法可以被并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直到《增一阿含》以及《增一阿含》、《中阿含》的别出单经,才开始提到三十七菩提分或其同义词。

早期的各部派论典中,也未提到三十七菩提分,但已经开始对菩提分法进行汇整,如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道品》记载了佛陀说过种种道,并将菩提分法按增支法归结为:一种一支道,一种二支道,二种三支道,九种四支道,六种五支道,六种六支道,三种七支道,三种八支道,三种九支道,三种十支道,一种十一支道,涵盖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三种四支道,两种五支道,一种七支道和一种八支道。直到北传的《大毘婆沙论》及南传《弥兰王问经》、《清净道论》之后,才开始使用三十七菩提分这个名词。

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对此进行了解释,有说是相关契经年代久远而隐没了,还记载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此外再加上四圣种。

菩提分法是佛陀自觉证道之法和最后付嘱之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分为七种:

相关

  • 根肿黑粉菌门根肿黑粉菌属 Entorrhiza Talbotiomyces根肿黑粉菌纲(学名:Entorrhizomycetes)是担子菌门黑粉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仅含一个目(根肿黑粉菌目,Entorrhizales),该目下也仅含一个科(
  • 火麻仁火麻仁、大麻仁、麻仁,为大麻的种子,即大麻籽,去除外瞉后的产物,可以食用及制油。经过用小镬炒熟的热处理程序后可入药。火麻仁易于消化,比奇亚籽或亚麻籽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是一种
  • 广义相对论入门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关于引力的理论,它在1907年到1915年由爱因斯坦完成。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之间的引力来自于时空的弯曲。在广义相对论出现之前的200多年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被
  • 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全称: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或译在线电脑图书馆中心、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创建于1967年,最初名为俄亥俄学院图书馆中心(Ohio College Libra
  • 雅卢在古老埃及神话之中的雅卢(Aaru,埃及语:
  • 男子气概男性气质(Masculinity,Manliness或Manhood),也称作男子气概、男性化或男人味,是指通常与男孩或者男子相关的一组特质、行为和角色。男性气质包括生理决定的因素和社会决定的因素,
  • 暗黑无界:星际争霸战《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英语:Star Trek Into Darkness)是一部2013年公映的美国科幻动作片。它是第十二部星际旅行电影,为2009年电影《星际迷航》的续集。基于吉恩·罗登伯里创造
  • 糖高粱糖高粱,俗名“甜杆”、“甜芦粟”或“芦穄”,属禾本科高粱属,指粒用高粱中茎含糖较多的品种。糖高粱形状同高粱类似,叶青灰色,茎杆中有含糖汁液。糖高粱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严格,分
  • 2020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2020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20年4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意味着“一个人获取政治定向以及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一般指一个人在政治体系中获得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基本的态度倾向的过程。只要生活在政治体系内,便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