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菩提分法

✍ dations ◷ 2025-09-05 04:20:00 #佛教并称名词,佛教阿毘达摩术语,佛教名数37

菩提分法(巴利文:bodhipakkhikā dhammā、bodhapakkhiyā dhammā;梵文:bodhipakṣa dharma),有三十七项,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又译为三十七道品,三十七品助道法,为四圣谛中道谛的仔细开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内容,是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道路。

菩提,意译为觉,是觉悟的意思。分,有条件、要素的意思。法,是由释迦牟尼所发现、教导的修行法。字面上来说,菩提分法,意指成就觉悟的修行方法。

分(巴利语:pakkhiyā),字根来自于巴利语:pakkha或梵语:paksa,意指鸟类的双翼。由此字根引申,巴利语:pakkhiya,或梵语:paksya、paksika,原义为亲族的资助,有帮助、助益的意思。因此觉音在《清净道论》中,用巴利语:upakara来取代pakkha,解释它的意义为助成觉悟。那连提耶舍译《阿毘昙心论经》将其译为“三十七助菩提分法”。

在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以及南传《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中,已提到菩提分法这个名词,但只有提到七菩提分法,也就是七觉支。虽然四念住、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和八道支都已经被提到,但并未被称为菩提分法,也未提出这些法可以被并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直到《增一阿含》以及《增一阿含》、《中阿含》的别出单经,才开始提到三十七菩提分或其同义词。

早期的各部派论典中,也未提到三十七菩提分,但已经开始对菩提分法进行汇整,如分别说部《舍利弗阿毘昙论·非问分·道品》记载了佛陀说过种种道,并将菩提分法按增支法归结为:一种一支道,一种二支道,二种三支道,九种四支道,六种五支道,六种六支道,三种七支道,三种八支道,三种九支道,三种十支道,一种十一支道,涵盖了“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三种四支道,两种五支道,一种七支道和一种八支道。直到北传的《大毘婆沙论》及南传《弥兰王问经》、《清净道论》之后,才开始使用三十七菩提分这个名词。

说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论》对此进行了解释,有说是相关契经年代久远而隐没了,还记载分别论者立“四十一菩提分法”,此外再加上四圣种。

菩提分法是佛陀自觉证道之法和最后付嘱之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分为七种:

相关

  • RNA酶P核糖核酸酶P(Ribonuclease P,简写为RNase P)是一种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P也是一种核酶,即由一个RNA分子发挥催化活性,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蛋白质以外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 荷兰省级政治荷兰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荷兰省级政治是构成荷兰政治的网络之一,省份的地位仅次于中央政府,而省级政治由十二个省分主导。省级单位的官员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女王专员,第二
  • 士林慈坐标:25°05′22″N 121°31′28″E / 25.08954°N 121.5245°E / 25.08954; 121.5245农历三月廿二(绕境日期)士林慈
  • 冤案冤狱(Miscarriage of justice),或称司法误判、审判不公或冤假错案。当被认为是嫌犯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犯下被指控的罪行,可是在司法判决中予以定罪与刑罚。有时候当冤狱的判决被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中国最早的一次人口普查在西汉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进行,数据为12,366,470户,57,671,401人。但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离现在很远,不很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共进行过六次
  • 卡尔·米勒卡尔·米勒(德语:Karl Müller,1927年4月20日-,巴塞尔),瑞士物理学家,198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1904
  • 利通广场利通广场(Leatop Plaza)是一栋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与珠江大道的交汇处的写字楼,地处珠江新城。占地面积99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500平方米,其中地下5层,地上64层,设计高度3
  • 阿部浩之阿部浩之(1989年7月5日 -)是一位日本职业足球员,现效力于名古屋鲸鱼,司职中场,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小学一年级是就在当地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中开始了训练和比赛,高中时他来到了
  • 阿尔达河阿尔达河是欧洲南部的河流,流经保加利亚东南部和希腊东北部,属于马里查河的支流,发源自斯莫梁附近,河道全长290公里,流域面积1,455平方公里。
  • 阿勒夫·希克梅特帕夏阿勒夫·希克梅特帕夏(土耳其语:Arif Hikmet Paşa;英语:Arif Hikmet Pasha,1851年?月?日-1915年?月?日),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家、军人,毕业于海军学校(Deniz Harp Okulu),是帝国苏丹阿卜杜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