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得兰岛

✍ dations ◷ 2025-05-19 19:04:49 #瑞典岛屿,瑞典旧省,哥得兰

哥得兰岛(瑞典语:Gotland)位于瑞典,也是瑞典及波罗的海最大的岛屿,面积为3,145.45平方公里,占瑞典国土的不足1%。据2004年资料显示,岛上有居民5.76万,其中约2.26万居住在主要城市维斯比。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和农业。

哥得兰岛建有自己的旧省、省和自治市,也包括了北面的法罗岛和哥得兰沙岛两座小岛,以及西面更小的卡尔斯岛(Karlsö)。岛上共有57317名居民(2006年统计数字),其中22600名居住于主要城市维斯比。岛上收入以旅游业与农业为主。这一区域也是传说中哥特人起源的一部分。

历史上的哥得兰岛属于哥得兰旧省。现时管治哥得兰岛的哥得兰省,和其辖下的惟一一个自治市──哥得兰市,所覆盖的土地和旧省相同。哥得兰省及市的治所俱位于岛上5分之2人口(约22600人)居住的维斯比。

哥得兰位于瑞典大陆以东90公里,距离波罗的海三国约130公里。虽然哥得兰看来只是一个岛屿,但哥得兰旧省也包括邻近几个小岛屿,同样受哥得兰文化影响:

哥得兰岛于志留纪为沉积岩形成,岩石向东南方向沉积。志留纪的石灰岩和页岩由13层组成,厚200至500米,其中南部的最厚,覆盖75至125米厚的奥陶纪岩石排列。它沉积于一个浅而热,又充满盐分的海上的一个赤道大陆的边缘。其水深从未超越175至200米,并随着时间而变浅。礁石于兰多维列世开始形成,当时海深50至100米。南部一些较晚形成的岩石有一些砂岩,表示沙块于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形成。

哥得兰岛由沉积岩形成,主要是石灰岩,但南部也有砂岩。石灰石经风化而形成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又称为Rauk。岛上有很多主要由rogosa珊瑚和腕足动物组成的化石,海上还有很多保全良好的海柱。

哥得兰岛是哥得兰人的居所,Ajvide等遗迹显示哥得兰人自史前已定居于该岛。哥得兰岛很早便成为商业中心,而维斯比城则是波罗的海上最重要的汉萨城市。于中世纪晚期,岛上有20个“庭”(ting),各自选出法官在“岛庭”(landsting)作代表。“岛庭”负责通过新律法,也会代表整个岛作出其他决定。

《Gutasaga》讲述希亚费和其后裔定居于岛上的传说。该书也讲述三分之一的人口须移居至南欧,与哥特人移居的习俗有关,而哥特人与哥得兰人(当地人自称Gutar)两者的名字同源。该书说后来哥得兰人主动向瑞典国王投诚,并声称这是根据双方当时的协议,而且瑞典国王和主教对哥得兰有责任和义务。故此,这不但记载了哥得兰岛的历史,而且指出了哥得兰岛独立于瑞典。

书中指出,促进哥得兰人与瑞典国王之间互利协议的人是Awair Strabain,而这事发生于9世纪完结前。当时,Wulfstan记载说该岛已属于瑞典人:

维斯比城和岛上其他地方是分别管治的。维斯比的德国商旅和乡郊的商农因争执而爆发内战,由瑞典国王马格努斯三世于1288年调停。1361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侵略哥得兰。海盗Victual兄弟于1394年占据该岛,以在维斯比建立坚固的基地。哥得兰成为条顿骑士的采邑,以攻打Victual兄弟的堡垒。条顿的侵略军队于1398年征服哥得兰,摧毁维斯比城,并把Victual兄弟驱逐出去。

在哥得兰岛上发现的阿拉伯迪拉姆币的数目颇多。在岛上各处的藏宝处发现的银币,比欧亚大陆西部的其他地方发现得还要多,总值仅次于在穆斯林世界出土的银币。这些银币透过罗斯商旅和阿拔斯王朝的贸易向北移,而斯堪的纳维亚商人赚取的金钱使北欧(尤其是维京斯堪的纳维亚和卡洛林帝国)在之后的几个世纪成为主要交易中心。

条顿骑士团占领哥得兰岛后,“岛庭”的权威日渐下降,最终卖给埃里克七世,并自1449年起由丹麦派置总督管治。中世纪晚期,“岛庭”由代表农民、财产完全保有人和佃户的12个代表组成。自丹麦和瑞典于1645年签订《布勒姆瑟布鲁条约》起,哥得兰岛由瑞典统治至今。

尽管哥得兰当时被丹麦军队占领,但它于1560年获得了纹章。纹章连同一个公爵冠冕。纹章的口号是:“Azure a ram statant Argent armed Or holding on a cross-staff of the same a banner Gules bordered and with five tails of the third”哥得兰省于1936获得同样纹章作省徽。1971年成立的哥得兰市获得的纹章也大致相同。

哥得兰旗以白色为底,上有红色哥得兰纹章,是自13世纪哥得兰共和国的印章图案──公羊。上面写着:“Gutenses signo xpistus signatur in agno”,可翻译为“我(即公羊)是哥得兰人的标志,小羊象征基督。”

维斯比的中世纪城镇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特色是自汉萨时期已包围旧城的城墙。

哥得兰岛上的居民传统上说自己的语言,称为gutniska。他们现时说瑞典语的一种方言,称为“哥得兰语”(gotländska),有人认为是瑞典语中最美的一种方言。13世纪有文献记载岛上的律法,称为“哥得兰律法”(Guta lagh),也以古老的gutniska文字写成。

哥得兰岛以其94座中世纪教堂驰名,其中大部分已重建并继续运作中。这些教堂展示两大建筑特色:罗曼式和哥特式。较古老的是1150至1250年的罗曼式教堂,而较新的是在1250至1400年间流行的哥特式建筑。其中一座教堂的古老油画可追溯至12世纪。

哥得兰岛上的传统游戏包括国皇棋Kubb、Pärk和Varpa,是岛上夏季节庆“Gutniska Lekar”的一部分。这些游戏的名声传扬,远至美国也有人玩这些游戏。

瑞典力学之父克里斯多福·波勒姆(Christopher Polhem,1661─1751)于维斯比出生,他也被誉为“北方的阿基米德”。

著名瑞典导演英格玛·柏格曼(1918─2007)自中年起住在哥得兰主岛北方的法罗岛上,在那里创造了一些电影,直至在当地去世。

自1772年起,瑞典王子都被封为不同旧省的公爵。这只是名义上的头衔。

畅销的瑞典语小说,由Frans Gunnar Bengtsson所著的《Röde Orm》鲜明地描绘了维京时期的哥得兰。小说其中一节专门讲述驶往俄罗斯的维京船只,在哥得兰岛上停留并雇用了当地一个舵手,他在航程中担当重要角色。书中把维京时代的哥得兰人描述为城市人,较其他斯堪的纳维亚人心思缜密和见识广博,并以其知识和技术自豪。

卫星图片

法罗岛上的Raukar

哥得兰岛的Lärbro教堂

坐标:57°30′N 18°33′E / 57.500°N 18.550°E / 57.500; 18.550

相关

  • 迪维尼奥文森特·迪维尼奥(英语:Vincent du Vigneaud,1901年5月18日-1978年12月11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5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
  • 秦佐八郎秦佐八郎(日语:秦 佐八郎/はた さはちろう Hata Sahachirou,1873年3月23日-1938年11月22日)日本岛根县美浓郡都茂村(现益田市)出身的细菌学者,与德国学者保罗·埃尔利希共同发明治疗
  • 桑额 (尚书)桑额(满语:ᠰᠠᠩᡤᡝ,穆麟德:;?-1712年),祖籍不详,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康熙年前,其担任江宁管理织造。康熙三十一年,升任湖广巡抚,后调任山东巡抚。康熙三十四年至四十九年,担任
  • 浜藜叶科浜藜叶科,只有1属1种,是单种科,只生长在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是当地的特有种。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单叶互生,肉质,无托叶;花两性,雌雄同株,雄花球状,末端有刺,花瓣4,雌花生于花茎顶
  • 本·哈洛兰本·哈洛兰(Ben Halloran)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边锋和攻击型中场。他现在效力于德国足球乙级联赛球队杜塞尔多夫足球俱乐部。他也代表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参
  • 长江福北水道拖轮自沉事故长江福北水道拖轮自沉事故是发生于2015年1月15日下午3点在江苏省靖江市对开长江水域(福北水道)的一艘试航中的拖船沉没事故。经过最终确认,失踪的22人的遗体全部发现,除此之外早
  • AvometerAVOMETER(AvoMeter, AVOmeter)是英国万用表和电子测量仪器的商标,用在英国的自动绕线机暨电气设备公司(Automatic Coil Winde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o.)于1923年开始生产的
  • 跑吧孩子《跑吧孩子》(英语:Homerun),是一部2003年新加坡华语剧情电影,改编自伊朗电影《小鞋子》。这部电影讲述着一对贫穷的两兄妹,为了一对鞋子而踏上旅途的一部感人剧情片。故事背景设
  • 相柳相柳,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蛇妖。相柳见载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其文为:“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
  •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瑞典语:Atlas Copco Aktiebolag)是一家创立于1873年的瑞典工业企业,主要制造工业用工具和设备。其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雇员超过33,000人,在20个国家生产着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