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糖二酸

✍ dations ◷ 2025-11-10 12:59:54 #羧酸,二羧酸,糖酸

醛糖二酸是一种糖酸,糖酸是糖的末端羟基取代成羧酸,其化学式为HOOC-(CHOH)n-COOH。

醛糖二酸的合成由醛糖和硝酸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是一个开链(聚羟基醛)的糖合成反应。

醛糖二酸是一种醛糖,其中两个羟基的末端碳原子和第一碳的醛基已被充分氧化成羧酸。(醛氧化为醛糖酸,末端羟基则氧化为糖醛酸。)醛糖二酸不能像未氧化的糖一样形成环状半缩醛,但有时可形成内酯。

糖的命名是源自衍生他们的糖,例如:葡萄糖被氧化形成葡糖二酸还有木糖氧化形成木糖酸( xylaric acid)。

醛糖二酸有别于合成他的糖,其前后两端碳链上都有一样的官能基,所以不同的糖却可以氧化合成一样的醛糖二酸(可以利用费歇尔投影式理解和正常醛基的不同处,当醛糖的羟基团和醛基团互相调换位置时会产生不一样的醛糖,但在醛糖二酸因为都是一样的官能基所以如何翻转都不受影响。)举例来说:D-葡糖二酸和L-葡糖二酸为相同的化合物。都是因为建立在其糖酸的形式都有多掌性中心而无光学活性---这种情况下,糖和其对映异构物氧化产生相同的糖酸。举例来说:D-半乳糖有四个掌性中心,但D-半乳糖酸和L-半乳糖酸有相反的掌性中心配置,但事实上却是一样的化合物,因此,半乳糖酸是非掌性无光学活性的内消旋化合物。同样的,可以透过费歇尔投影式去理解,糖酸的碳从上翻转下来,所有的碳都会换过去。

Aldaric acids.gif

己二酸, HOOC-(CH2)4-COOH,不是醛糖二酸,虽然在结构上类似。事实上,六碳的醛糖酸可视为四羟基衍生的己二酸。

相关

  • 马来群岛《马来群岛》(The Malay Archipelago)是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所著的一本游记,其记录了他在1854年至1862年期间对马来群岛南部的科学考察,包括马来西亚、新加
  • 美苏关系美苏关系指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关系,继承了俄罗斯帝国时代的俄美关系(1776-1917),早于苏联解体后的美俄关系。由于相互间的敌视政策,两国很晚才建立全
  • 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有益生物有益生物泛指进行对人类有益作用的生物。界定有益生物的标准相当主观:人类往往衡量某个品种的生物对人类的贡献多寡去判断其是否有益。例如从农业的角度看,种植农作物是首要的
  • 癸酸癸酸,结构式CH3(CH2)8COOH。白色具难闻气味的结晶。不溶于水,溶于稀硝酸和多数有机溶剂中。癸酸为月桂油、椰子油或山苍子油水解制取月桂酸时的副产物,其收率约为月桂酸的30%。
  • 多姆峰多姆峰(Dom)是阿尔卑斯山脉的山峰,位在瑞士境内,海拔4,545米。魏斯峰是本宁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位于瓦莱州兰达与萨斯费山谷之间,是阿尔卑斯山脉第三高峰,也是瑞士境内第二高峰(仅
  • 日本维新会日本维新会(日语:日本維新の会,简称维新会、维新)是日本的一个保守主义政党,目前该党在日本国会众参两院皆为在野势力的第三大党。2015年11月,反对维新党和民主党合并的成员脱离维
  • 汉儿言语汉儿言语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在北方汉人和汉化了的北方异民族之间通行的一种共同语。汉儿言语是北方各民族迁徙和融合时期产生的,其形成历史久远,并非自金朝、元朝开始。作为汉语
  • 韦斯特韦斯特(West)是美国德克萨斯州麦克伦南县的一座城市,2010年人口为2674,以该市首任邮政局长 T·M·韦斯特(T.M. West)的姓氏而命名。2013年4月17日,韦斯特的一家化肥厂发生爆炸,爆炸
  • 火柴盒贴画火柴盒贴画,也叫“火花”,是指火柴盒子上的贴画,包括商标、广告或设计图样,也是收藏者对这种迷你艺术品的一种爱称。火柴,在中国近代称为“洋火”,常见于中国近代文学家的作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