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AM R-2自行反坦克炮

✍ dations ◷ 2025-11-16 12:30:14 #罗马尼亚的驱逐战车

TACAM R-2(罗马尼亚语:Tun Anticar pe Afet Mobil,意为自走反坦克炮)是罗马尼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驱逐坦克。它结合了R-2轻型坦克的底盘与在战争中掳获的苏联76.2毫米ZiS-3野战炮而成。该车有一个3人战斗舱来保护乘员和火炮。1944年时,有20辆TACAM R-2被生产了出来,但只有一辆已知现存车。该车也参加了布达佩斯攻势与解放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斗。

到了1942年12月,罗马尼亚的R-2轻型坦克明显已无法应付苏联的中型坦克,但他们仍需要继续以其战斗,因此增加了该坦克的使用功能,决定以德国的黄鼠狼II和罗马尼亚自己的TACAM T-60自行反坦克炮(仍在发展中)为参考,将R-2坦克改装为驱逐坦克。1943年夏季后,罗马尼亚军将一辆R-2坦克的炮塔卸下以作测试样车,并把一具缴获的苏联76.2毫米M-1936 F-22野战炮去除炮架,加装于新造的炮座上,再移到没有炮塔的R-2坦克上。战斗舱的装甲由缴获的苏联坦克利用建造而成,并装载新的罗马尼亚和德国制瞄准器以适应罗马尼亚的弹药。经过1943年晚期的测试证明,该火炮并未超出底盘的负荷,但若要有效对付苏联坦克主力—T-34坦克则要在距离500-600米内击中才行。之后布加勒斯特的里欧尼达(Leonida)公司计划要改装该车40辆,但因为德国未交付生产比F-22炮还强的ZiS-3火炮而迟迟无法进行(已在测试中决定以ZiS-3取代F-22)。

有人提出重新武装该车能更有效抵抗新的苏联坦克—IS系列坦克的论点,认为该车不是搭载罗马尼亚本国制的75毫米雷希察1943型反坦克炮(Reşiţa)就是德国的88毫米炮,但在1944年8月罗马尼亚倒戈前,军方都未进行任何改装作业。

TACAM R-2主要武器为一门76.2毫米ZiS-3炮,搭载在R-2轻型坦克去除炮塔的底盘上。该炮由三面环绕的装甲所保护与固定,部分的炮盾与舱顶装甲有10到17毫米厚。该车的装甲钢板取自于缴获的苏联BT-7和T-26坦克。该炮可以左右摆动30度、仰角15度、俯角则5度。共可搭载30发主炮弹药,包括21发高爆弹和9发穿甲弹。底盘部分基本上与R-2相同,并保留了原本搭载的7.92毫米ZB-53机枪。车体装甲厚度约在8到25毫米之间。该车可穿越2米深的壕沟、爬过5米高的障碍物以及渡过8米深的溪流。

里欧尼达于1944年2月后半开始进行改装作业,第一批的20辆TACAM R-2已于同年6月底完成。但其生产没多久就宣告终止,原因是该炮被认为不足以对抗苏联的新锐重坦克—IS-2。生产出的车里,其中10辆于1944年7月被安排送往第63自走反坦克连,而后更被派至第1装甲训练师(1st Armored Training Division)。TACAM R-2被分发后好一段时间没有进行过战斗,直到罗马尼亚倒戈到同盟国一方。一个拥有12辆TACAM R-2的连被派往北方的尼古列斯库支队(Niculescu Detachment)单位里,并驻防于特兰西瓦尼亚,以防止轴心国从匈牙利复仇性地反击。之后罗马尼亚军又增加了4辆TACAM R-2至尼古列斯库支队中,还在9月29日另组了一个特别“装甲群”,计划扫除特兰西瓦尼亚附近的轴心国军。该作战后来成功,装甲群部队解散,轴心国军最后被迫于1944年10月25日离开罗马尼亚境内。

后来12辆的TACAM R-2在1945年2月被分发到了于斯洛伐克前线的第2装甲团。苏军很快的就缴获了大部分的TACAM R-2以交换一些缴获的德国坦克,但有2辆一直到3月31日仍在服役中,并到了4月24日仍还在使用。其中一辆在4月30日前就已遭破坏,而另一辆则在5月扫荡布尔诺附近的德军时受创。当该团于1945年5月14日返回布加勒斯特时,没有一辆车幸存。

现在还有一辆TACAM R-2保存于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国家军事博物馆。

相关

  • 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门(学名:Chlamydiae)是一门细菌。它们的生长完全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进行,是专性寄生菌。衣原体原先多被归入衣原体属(Chlamydia),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目前根据系统发育树分
  • 排泄排泄作用是指生物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作用,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必要过程。单细胞生物透过细胞表面排出废物。高级植物以叶面上的气孔排气。多细胞生物则有特别的排泄器官。其
  • 转化生长因子β乙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TGF-β)是存在于每个人体内的免疫调节因子,帮助改善过敏体质、调节免疫系统正常发展。TGF-β有三种异构物,其中‘TGF-β2’
  • 梅利卡拉梅利卡拉(英语:Merykara),埃及第十王朝国王。埃拉克雷奥波利斯唯一的国王王衔。其墓据铭文所载,意为“像拉一样热爱卡的权力。”他统治时期,由于西班政权多次进攻,埃拉克雷奥波利斯
  • 黄金二十年代黄金的二十年代(德语:Goldene Zwanziger,英语:The Golden Twenties),又称快乐的二十年代(The Happy Twenties),是指1920年代的德国,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终结于1929年华尔街崩盘。
  • 主缢痕染色体(英语:chromosome)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构造,主要由双股螺旋的去氧核糖核酸和5种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构成,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
  • F10-F19ICD-10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英语:ICD-10 Chapter V: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F10–F19)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ICD-10规定的
  • 美国编剧工会奖美国编剧工会奖(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Award)是美国编剧工会举办的影视颁奖活动,授予电视、电影的优秀剧作者。创立于1949年。带 * 表示它也获得了奥斯卡奖剧本奖
  • 诗蔻蒂诗寇蒂(Skuld),又译斯库尔德,是北欧神话中掌管命运的诺伦三女神其中之一(排行老幺),同时她也是女武神(valkyries)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意谓著“必要性”。在诺伦三女神当中,诗蔻蒂掌管的
  • 博埃 (几内亚比绍)博埃是西非国家畿内亚比绍的城镇,由加布区负责管辖,位于该国东南部,海拔高度76米,距离首都比绍约150公里,是该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人口约722。坐标:11°45′N 14°13′W / 1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