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耳曼行省
✍ dations ◷ 2025-05-16 06:19:30 #日耳曼行省
日耳曼尼亚(拉丁语:Germania;德语:Germania)是古代欧洲的一处地名,位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同时也包括被古罗马控制的莱茵河以西地区。地名来自高卢语,由罗马共和国统帅尤利乌斯·凯撒最先使用,以指代莱茵河以东的居民,意为“邻居” 。日耳曼尼亚地区分布着多个部落,以日耳曼人为主,同时还包括凯尔特人、波罗的人、斯基泰人和古斯拉夫人。在随后的数个世纪中,该地区的部落组成受民族融合和民族迁徙的影响而几经变化。公元前2世纪之前,人们对居住在北欧的部落情况知之甚少。约公元前320年,来自马西利亚的探险家毕提亚斯航行至不列颠和北欧沿海,成为最早能够区别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的地中海人。尤利乌斯·凯撒对日耳曼人、罗马人和高卢人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描述:高卢人虽然好战,但还算文明,而日耳曼人则是野蛮未开化的民族,对罗马人和高卢人是严重的威胁。有关日耳曼尼亚最详尽的资料是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人将日耳曼尼亚分为两个部分,即莱茵河以西及以南、由罗马人占领的小日耳曼尼亚和莱茵河以东的大日耳曼尼亚。小日耳曼尼亚又被分为两个行省:下日耳曼尼亚省(相当于今天低地国家的南部,首府科隆)和上日耳曼尼亚省(相当于今天的瑞士和法国的阿尔萨斯大区,首府美因茨)。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开始征战大日耳曼尼亚,并委任日耳曼尼库斯和提比略管理该地区。至公元6年,罗马人已控制易北河以西的日耳曼尼亚地区,计划继续征服整个地区并将其并入罗马帝国疆域。公元9年,日耳曼人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击败罗马人,使罗马人的计划破灭。随后,奥古斯都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依托建立起帝国的边界。英语中“德国(Germany)”的称谓(英语:Names of Germany)即来自于日耳曼尼亚,而德国人自己称自己的国家为“Deutschland”。其它现代语言如希伯来语、保加利亚语、意大利语、希腊语、罗马尼亚语、维吾尔语和俄语中对德国的称谓同样来自日耳曼尼亚。
相关
- 蛔虫蛔虫(学名:Ascaris lumbricoides)中文全名为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也作“蚘虫”,属于线虫动物门,最长可达35 cm。蛔虫会导蛔虫病,属于被轻忽的热带疾病(英语:neglected
- 附睾炎附睾炎(英语:epididymitis)表现为阴囊部位突然性疼痛,触痛明显等,附睾炎可影响精子的发育程度,使精子受精能力降低,也有可能造成不孕。附睾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时期,是男性疾病中的一
- 放射科影像诊断学(英语:Radiology)是通过特殊手段,展示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影像,揭示有无病变及对病变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是现代医学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取得成
- 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arteria coronaria sinistra,英文简称LCA),又称左主冠状动脉(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简称LMCA)为主动脉的一条分支,负责供应心脏左侧的血流。其源自于主动脉瓣(英语:ao
- 墨洛温王朝图尔奈(457-508)阿里乌派(496年以前) 正统基督教(496-751)墨洛温王朝(法语:Mérovingiens,又译梅罗文王朝或梅罗文加王朝)是一个法兰克人王朝和中世纪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希尔德
- 垂体腺瘤垂体瘤(英语:pituitary tumours)是发生于脑下垂体的肿瘤,70%为厌色细胞瘤,其次为嗜酸细胞瘤和混合瘤(含有嗜酸和厌色两种细胞),嗜碱细胞瘤较罕见。从生物化学角度讲,催乳腺瘤(prolacti
- 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又称企业管理硕士 (英语: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BA),是指旨在培养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专业学位。大学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设有企管或商学硕
- 蛋白质方法蛋白质方法(英语:Protein methods)指那些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技术。其中有研究蛋白质的遗传学方法、检测蛋白质的方法、分离与纯化蛋白质的方法以及其他表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方
- 方铅矿方铅矿(英语:Galena,又称立方硫化铅)是一种铅与硫的化合物,其英文名称源自于拉丁文,为铅之意。化学式为PbS(理论组成:铅:86.60%,硫:13.40%),混入物以银为最常见,其次为铜与锌,有时含有铁、
- 伊勒-维莱讷省伊勒-维莱讷省(法语:Ille-et-Vilaine)是法国布列塔尼的一个省。这个省和莫尔比昂省、阿摩尔滨海省、大西洋卢瓦尔省、曼恩-卢瓦尔省、马耶纳省、芒什省六个省接壤。气象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