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来语
✍ dations ◷ 2025-04-26 11:56:27 #马来语
马来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主要使用于马来西亚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苏门达腊岛的部分地区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在1945年以前,印尼苏门达腊以外的很多地方也使用马来语。但是在印尼独立以后,该国所使用的马来语被称为印尼语,并以之为国语。在马来西亚,大概有1,300万人是以马来语为母语,约占全国人口的55%。此外,在马来西亚还有1,000万人是以马来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至于在其他国家,印尼的苏门达腊也有1,000万的马来语使用人口,泰国有100万,新加坡则有40万人左右。根据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共同达成的默契,马来语是以廖内语(Bahasa Riau) 苏门达腊廖内省的口音当作标准腔的。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现属印尼的廖内省一直被视为马来语的诞生地。在马来西亚,马来语被称为“Bahasa Melayu(马来语言)”或“Bahasa Malaysia(马来西亚语言)”。“马来西亚语言”是马来西亚政府在1967年的“国语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语汇。一直到1990年以前,“马来西亚语言”比较常被用来指涉马来语。但是在1990年以后,不论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学院里面的学者,却都逐渐倾向于用“马来语言” --- 这是马来语版的“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中所使用的语汇 --- 来指涉马来语。印尼在宣布独立以后,也使用某种形式的马来语当作其官方语言,但是却将其称之为“Bahasa Indonesia(印尼语言)”。至于在文莱和新加坡,他们所使用的马来语则是被简单称为“Malay(马来语)”或者是“Bahasa Melayu(马来语言)”。基本上,所谓“马来语言”和“印尼语言”的区别,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非语言学上的考虑。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沟通的,虽然有不少语汇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很多马来方言彼此之间反而无法完全互相沟通。比如说,对很多马来人而言,他们就很难理解吉兰丹语(Kelantanese)的发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马来语(Javanese Malay),则拥有很多特有的词汇,即使熟悉马来语的马来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另外,根据闽南语读音,马来人以及马来语(Melayu)也有译作“巫来油”的。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可以模拟为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语(American English)之间的差别。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沟通的,只是在书写系统的拼音和语汇上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语从爪哇语和荷兰语借用了不少词汇。比如说,马来语的“邮局”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语的“邮局”则是“kantor pos”,这是借用“kantoor”荷兰语中的“办公室(office)”而产生的词汇。在马来人皈依伊斯兰教前,曾用多种文字,其中最早使用的是爪哇语字母(马来语存世的最早记录:Kedukan Bukit的石刻,就是用爪哇语字母写成)。其中,有一种叫Rencong(英语:Rencong script)的自创字母。在20世纪以前,由于多数的马来人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们是使用一种叫做“爪夷文”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书写系统来进行书写的。在西方殖民者到来后,另外一种叫做“Rumi”的罗马字母书写系统,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爪夷文”原本的地位。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其实正反映了当时统治两地的不同殖民政府──英国殖民政府和荷属东印度公司——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在印尼语中,英文字“moon”中的母音,是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写成“oe”。在日本占领印尼的时候,这个母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为“u”(因此,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卡诺的名字,也从Soekarno被改为Sukarno)。同样,在1972年以前,英语“chin”中的子音,虽然在马来语中是用“ch”来表示,但是在印尼语中,则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书写成“tj”。所以,“孙子”在马来语中的写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语中的写法却是“tjoetjoe”。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变。由于印尼“Ejaan Yang Disempurnakan(精确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布,马来语和印尼语中书写系统的这些差异才有了缩小的迹象。比如说,在这之后,马来语的“ch”和印尼语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孙子”就变成了“cucu”。此外,印尼语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马来语中已经采用的“j”,因此,雅加达的拼法,就从“Djakarta”变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语中被保留来发半母音的“j”(即英语“young”的第一个发音),也由马来语中的“y”所取代。虽然马来语和印尼语在书写系统上已经几乎获得了统一,然而由于某些历史上的原因,这两种语言的某些词汇还是有差异。比如说,“钱”在马来语写作“wang”,但是在印尼语则写作“uang”。(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带的马来人或印尼人与华人杂居,所以日用马来语都掺杂了许多汉语词汇:如kuih(闽南语“粿”;意为“糕点”),cukong(主公,指华人资本家),kicap(闽南语“豉汁”,指酱油),gue(闽南语的“我”,雅加达方言指“我”),tionghoa(中华,指当地华人事物),除此之外中国除了广泛称为China外,也能称为TiongKok(闽南语发音),头家也被称为tauke或taukeh(老板)等。由于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第一个据点是马六甲,所以许多中国特色词汇也透过马来文词汇进入葡萄牙语,继而进入英语,如中国度量衡单位: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带的华人因常与马来人接触,故其日用中文和英文都掺杂了许多马来词汇。例如:此外,由于欧洲人在东南亚的首个据点为马六甲,所以许多欧陆词汇也透过马来文进入中文。例如:巴刹马来语(马来语:Bahasa Pasar)是流通于马来西亚集贸市场(即所谓巴刹)的通用语(lingua franca),主要由马来语构成,并混有少许汉语方言、英语、淡米尔语成分。
相关
- 红斑狼疮症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为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即免疫系统非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症状可能会发生于全身各处,包含关节、皮肤、肾、血球、心脏,以及肺。最常见
- 溶细胞素溶细胞素(Cytolysin),亦作溶胞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分泌的对特定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这类物质通常是通过让靶细胞因裂解而溶解而起效的。通常,溶细胞素会因对某一类细胞
- 伤寒伤寒疫苗(Typhoid vaccines)是用于预防伤寒的疫苗。有两种疫苗类型可广泛使用:活性口服伤寒疫苗(英语:Ty21a)(口腔中的减毒性病毒)和纯化Vi多糖疫苗(英语:Vi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 碳锌电池碳锌电池,又称碳锌干电池、碳性电池、碳性电芯、干电池、酸性锌碳电池。碳锌电池有一层由锌构成的外壳,作为电池的负极。碳锌电池是从液体Leclanché电池发展而来。传统或一般
- 梨形鞭毛虫病梨形鞭毛虫病(Giardiasis或beaver fever),系为一种由兰氏贾第鞭毛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约有一成的患者毫无症状 ,可能的症状则有腹泻、腹痛及体重减轻 。呕吐,粪便有血(英语:Blood in s
- 墨伽拉墨伽拉(希腊语:Μέγαρα)是位于希腊阿提卡的一座古老城市,2001年时的人口为28,195人。墨伽拉位处科林斯地峡北部,萨拉米斯岛的对岸。在萨拉米斯岛仍未被雅典占据的古时,萨拉米
- 我思故我在“我想,所以我是”,旧译“我思故我在”(拉丁语:Cogito, ergo sum;法语:Je pense, donc je suis)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命题,又称为“笛卡尔的cogito”。印欧语系中,很多语言的系词
- 鲁道夫·卡尔纳普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又译卡纳普,1891年5月18日-1970年9月14日),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分析哲学家,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维也纳学派的领袖
- 斯提里科弗拉维斯·斯提里科(Flavius Stilicho,约359-408年)也译作斯蒂里格、斯底里哥,是拥有半蛮族的血统的高级将领,贵族和西罗马帝国执政官。斯提里科出生在日耳曼地区,是一位汪达尔父亲
-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英语:proteomics,又译作蛋白质体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是在90年代初期,由Marc Wikins和学者们首先提出的新名词。更重要的是,基因组是相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