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

✍ dations ◷ 2025-11-09 05:03:03 #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梵语:ऋग्वेद,转写:ṛgveda),梵文由ṛc(“歌颂”)和veda(“知识”)两个词根构成,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汉译为《歌咏明论》,是吠陀经中最早出现的一卷,成文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是除了赫梯语的文献外,在印欧语系语言中最古老的书籍。与其他文明的古老文献不同,它是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的。《梨俱吠陀》分十卷,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被认为是附录,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诗有58节,是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两岸,对神的赞歌。雅利安人将宇宙分为三界:天界、空界和地界,每一界有11个神,三界共33个神,天界的神有帝奥斯、婆楼那、苏利耶、乌莎、罗底利;空界的神有因陀罗、阿邦那波陀、鲁陀罗;地界之神有泼利提韦、阿耆尼、苏摩,这些深厚而丰富的精神思维体系,反映出雅利安人对于先智慧开导者们的崇拜与向往。因陀罗是古印度人部落的首领,骁勇善战,在公元前2000年征服印度,古印度人的诗人为了歌颂他而创作出200余首神曲。《梨俱吠陀》中所记载的妖魔,后人推断为古代印度的奴隶,西来的雅利安人又以“瓦尔那”来分别其阶级,最后再转义为“种姓”,《梨俱吠陀》末卷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梨俱吠陀》除颂神的诗歌外,还有世俗诗歌,有一些以婚礼、爱情、巫术甚至是赌博为内容的神曲,例如第六章俗谛神曲序《赌徒忏悔录》,描写掷骰子的迷人之处,一位教徒赌输后跪在神像前忏悔,哀号凄切,以及家中母亲和妻子的忧伤。这些作品都反映着吠陀时期人民的生活习俗。《梨俱吠陀》的成书时间大致是在公元前2000至1500年之间,由于本地印度人没有惯用文字记述,《梨俱吠陀》实际上是靠婆罗门祭司们代代口耳相传,尔后才有手稿。玄奘在迦湿弥罗的时候就曾读过“四吠陀”。19世纪欧洲人第一次刊印《梨俱吠陀》,有德、英、法等译本。

相关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1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症(英语: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简称TPP)是一种因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病况,特征是病发时会有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的症状。症状发作时一般
  • 焦虑症焦虑症或称焦急症(英文:anxiety disorder)是明显感觉焦虑和恐惧感的一种精神疾病。焦虑是对未来事件的担心,恐惧则是对当前事件的反应,这些感觉可能会导致身体症状,如心跳过速和颤
  • 古代史古代世界,或者古代史一词,用法相当模糊。其所指称的历史时期依各文明发展情况快慢而有所不同,但就其上限而言,一般是以出现文字作为古代史与史前史之分界。古代史之下限,则各文明
  • 配子配子(英语:Gamete)是单倍体细胞,它由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特定的器官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性配子通过配子结合 产生合子。有性生殖的好处是遗传讯息的重组,这也是物种内遗传信息的
  • 可的松可的松(法语:Cortisone),又译作可体松、考的松、俗称皮质素,和皮质醇(氢化可的松)都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化学学名:17-羟-11脱氢皮质(甾)酮。也可指肾上腺皮质激素型药
  • 腹部肥胖肚腩赘肉俗称啤酒肚,泛指囤积在腰间的脂肪组织,在腹部外斜肌附近尤其常见。男性比女性较容易有肚腩赘肉,那是由于女性身体一般会把脂肪储备在臀部与大腿附近。人年纪愈步入中年
  • 喉方膜喉方膜(quadrangular membrane、方形膜、四方膜、四角膜)属于喉内(intrinsic laryngeal)构造的一个粘膜下层(英语:Submucosa)。它包含楔形软骨。膜在会厌的侧面方向和及杓状软骨的
  • 白银时代白银时代(希腊语:Αργυρόν Γένος)是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词汇,尤其是在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被使用。根据该著作,人类世纪划分为五个时代,其中白银时代为第二个
  • 豆固醇豆固醇(英语:Stigmasterol,24β-乙基-5,22-胆甾二烯-3β-醇)是植物固醇中常见的一种,通常位于水果与蔬菜的细胞膜中,在大豆中的含量最多。
  • 阿米塔布·巴沙坎阿米塔·巴强(英语:Amitabh Bachchan;.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