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俱吠陀

✍ dations ◷ 2025-04-03 16:56:16 #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梵语:ऋग्वेद,转写:ṛgveda),梵文由ṛc(“歌颂”)和veda(“知识”)两个词根构成,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汉译为《歌咏明论》,是吠陀经中最早出现的一卷,成文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是除了赫梯语的文献外,在印欧语系语言中最古老的书籍。与其他文明的古老文献不同,它是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的。《梨俱吠陀》分十卷,收诗1028首﹐其中有11首被认为是附录,最短的诗只有3节,最长的诗有58节,是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河两岸,对神的赞歌。雅利安人将宇宙分为三界:天界、空界和地界,每一界有11个神,三界共33个神,天界的神有帝奥斯、婆楼那、苏利耶、乌莎、罗底利;空界的神有因陀罗、阿邦那波陀、鲁陀罗;地界之神有泼利提韦、阿耆尼、苏摩,这些深厚而丰富的精神思维体系,反映出雅利安人对于先智慧开导者们的崇拜与向往。因陀罗是古印度人部落的首领,骁勇善战,在公元前2000年征服印度,古印度人的诗人为了歌颂他而创作出200余首神曲。《梨俱吠陀》中所记载的妖魔,后人推断为古代印度的奴隶,西来的雅利安人又以“瓦尔那”来分别其阶级,最后再转义为“种姓”,《梨俱吠陀》末卷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种姓。《梨俱吠陀》除颂神的诗歌外,还有世俗诗歌,有一些以婚礼、爱情、巫术甚至是赌博为内容的神曲,例如第六章俗谛神曲序《赌徒忏悔录》,描写掷骰子的迷人之处,一位教徒赌输后跪在神像前忏悔,哀号凄切,以及家中母亲和妻子的忧伤。这些作品都反映着吠陀时期人民的生活习俗。《梨俱吠陀》的成书时间大致是在公元前2000至1500年之间,由于本地印度人没有惯用文字记述,《梨俱吠陀》实际上是靠婆罗门祭司们代代口耳相传,尔后才有手稿。玄奘在迦湿弥罗的时候就曾读过“四吠陀”。19世纪欧洲人第一次刊印《梨俱吠陀》,有德、英、法等译本。

相关

  •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emplate:Taxobox and拆除 纳米比亚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为革兰氏阴性的球状变形菌,发现于纳米比亚大陆架的海洋沉淀物中。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细菌,半径0.1~0.3 
  • 强酸强酸,是指在水溶液中接近完全电离的酸(硫酸这类多元酸不在此限),或以酸度系数的概念理解,则指pKa值 < −1.74的酸。这个值可以理解为在标准状况下,氢离子的浓度等同于加入强酸后的
  • 清蛋白结构 / ECOD白蛋白(英语:Albumin)又称清蛋白,旧称胉,是属于球状蛋白的一种蛋白质,但并不是球蛋白。在人体内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在奶和蛋里也有白蛋白。人体内白蛋白
  • 文本和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有时也被称为文字探勘、文本数据挖掘等,大致相当于文字分析,一般指文本处理过程中产生高质量的信息。高质量的信息通常通过分类和预测来产生,如模式识别。文本挖掘通常
  • 全色盲色盲(英语:Color blindness),又称色觉辨认障碍(英语:Color vision deficiency),是指看见颜色及辨别颜色的能力减退的状况。色盲有可能造成学习困难 ,购买水果、挑选衣物,及辨识交通号
  • 多音字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自我复制自我复制(英语:Self-replication) 是动力系统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出和自身相同的结构。在适当的环境下,细胞会通过细胞分裂进行自我复制。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DNA完成了自
  • 乙酰氯乙酰氯是乙酸衍生出的酰氯,分子式为CH3COCl,结构如右图所示。标准状态下,乙酰氯是无色澄清液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乙酰氯与水反应,生成乙酸和氯化氢,因此乙酰氯不会存在于自然界
  • 中古希腊语中古希腊语,又被称作拜占庭希腊语,是指从公元7世纪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为止的这一时期的希腊语。从7世纪起希腊语就作为拜占庭帝国唯一的管理和行政语言。所以对中古希腊
  • 安得拉邦安得拉邦(泰卢固语:ఆంధ్ర ప్రదెౕశ్;乌尔都语:آندھرا پردیش‎;印地语:आंध्र प्रदेश;拉丁字母转写为:Andhra Pradesh),印度东南部的一个邦,位于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