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齿龙属

✍ dations ◷ 2025-08-13 02:57:00 #上白垩纪恐龙,下白垩纪恐龙,非洲恐龙,鲨齿龙科

鲨齿龙属(属名:)又名望齿龙、噬齿龙、噬人鲨龙,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白垩纪的阿尔比阶晚期到森诺曼阶早期,约1亿到9300万年前。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比暴龙还要长,但是重量不及暴龙,其高度与暴龙持平、甚至超越。鲨齿龙的属名意为“拥有鲨鱼牙齿的蜥蜴”,是以鲨鱼的属名为名;意为“锯齿状的”,意为“牙齿”,而意为“蜥蜴”。鲨齿龙原产于埃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基本覆盖棘龙的出没范围,但是又比棘龙的分布广。

鲨齿龙是已知最大型、最重的兽脚类恐龙之一,仅次于棘龙。根据不同科学家的估计值,撒哈拉鲨齿龙的身长约在12到13米之间,体重约在6到15公吨之间。由于伊吉迪鲨齿龙的头骨更大,伊吉迪鲨齿龙的身长可能超过13米。

鲨齿龙是肉食性恐龙,有巨大的嘴部,及达8英寸长的锯齿状牙齿。古生物学家曾一度认为鲨齿龙的头颅骨是兽脚亚目中最长的。可是因为原有的非洲头颅骨中缺少了前上颌骨及方骨,导致了对其实际大小的错误估计。有研究指撒哈拉鲨齿龙的头颅骨实际是1.6米长;而新发现的伊吉迪鲨齿龙(),头骨长达1.75米。目前最长、大的头颅骨属于鲨齿龙的近亲南方巨兽龙,估计可达1.95米。

撒哈拉鲨齿龙的颅腔及内耳结构很像鳄鱼。大脑与整个脑部的相对大小,类似爬行动物,但较虚骨龙类及鸟类为小。

鲨齿龙化石最先是由Charles Depéret及J. Savornin于1927年在北非所发现,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卡玛卡玛地层(Kem Kem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阿尔比阶。原先被归类为斑龙的一个种,撒哈拉斑龙()。在1931年,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 von Reichenbach)改建立为鲨齿龙属,模式种是撒哈拉鲨齿龙(),并沿用至今。他斯特莫命名鲨齿龙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有着类似噬人鲨属的牙齿,而这牙齿并非弯曲,几乎是两边对称而前缘凸。这个鲨齿龙的首个化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在1996年,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在摩洛哥的卡玛卡玛组发现了鲨齿龙的头盖化石。

在2007年,塞利诺也发现了鲨齿龙属的另一个物种,在上颌骨、脑壳与撒哈拉鲨齿龙有所差异。这一新的物种是1997年在尼日发现,并在2007年命名为伊吉迪鲨齿龙()。

鲨齿龙并不被一般大众所熟知。但鲨齿龙已在探索频道的电视节目《恐龙星球》()中出现过,但该节目错误地叙述鲨齿龙生存于南美洲,以萨尔塔龙为食;鲨齿龙其实生存于阿尔比阶到森诺曼阶的非洲北部,而萨尔塔龙生存于坎潘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南美洲。鲨齿龙还出现在探索频道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鲨齿龙与同时代的棘龙发生冲突,但很快的就被棘龙杀死。。

鲨齿龙也在某些电子游戏中出现,例如《侏罗纪公园:基因计划》()与《帕拉世界》()。

相关

  • 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B(英语:Polymyxin B,又名多黏菌素B)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药物。它是从一种名为Bacillus polymyxa的细菌中被分离出来的。多粘菌素B是多粘菌素的一种,由两
  • 动物生理学生理学(英语:physiology/ˌfɪziˈɒlədʒi/; 来自古希腊语 φύσις (physis),意即:“nature, origin”,和 -λογία (-logia),意即:“study of” ) 是生物学的一门子领域,研
  • 叶全真叶全真(1969年9月12日-),本名赵文君,曾为台湾电影明星,现为电视剧女演员。1987年,17岁时到模特儿经纪公司打工,拍摄服装平面广告。一个月后遇到电影公司前来甄选电影女主角,并在2654
  • Ohira–Bestmann反应Seyferth–Gilbert增碳反应(Seyferth-Gilbert homologation),又称Seyferth-Gilbert同系化反应芳酮(或醛)与重氮甲基膦酸二甲酯(Seyferth-Gilbert试剂)在叔丁醇钾存在下反应生成取代
  • 黑豆黑豆可以指:
  • 阿尔菲耶里维托里奥·阿尔菲耶里伯爵(意大利语:conte Vittorio Alfieri,1749年1月16日-1803年10月8日)是意大利剧作家和诗人。他被誉为“意大利悲剧的奠基人”。阿尔菲耶里于1749年1月16日
  • 棒曲霉棒曲霉(学名:Aspergillus clavatus)是属于散囊菌目发菌科曲霉属的一种真菌,可生长在土壤、霉果皮、动物粪等基物上。该种分布于中国、阿根廷、孟加拉国、巴西、埃及、希腊、印度
  • 牧歌牧歌是民歌的一种,描绘一个理想化的牧人生活的方式,流行放牧民族。牧歌有时描述的是一种田园风光。在欧州的古典文学中,牧歌呈现了牧羊人的生活形式,可能是在树荫下反复辩难,或倾
  • 和平文化和平文化(英语 Hòa Bình culture或Hoabinhian,词源自越南语和平省),首先被法国考古学家用于描述越南北部全新世时期的从岩洞中发掘的考古文化。后在英语文献中,“和平文化”被
  • 董行佶董行佶(1929年4月8日-1983年6月21日),又名邢佶,男,中国福建闽侯人,生于北京。表演艺术家,朗诵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1947年,董行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