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

✍ dations ◷ 2024-07-05 09:49:29 #威廉·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英语: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1910年8月26日),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斯是著名作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威廉·詹姆斯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的顶尖思想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出生于纽约市,1861年就学于哈佛大学劳伦斯理学院。1864年进入哈佛医学院并与1869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心身性疾病,经常靠阅读《圣经》来维持意志力。为了休息和治疗,曾到欧洲旅行。1878年结婚,健康状况渐趋好转。1875年成为哈佛心理学讲师,讲授解剖学和生理学。1876年到哈佛哲学系任教,1907年离休。威廉·詹姆斯在法国受到他的教育,他的专业是心理学。当时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分别还不很大。回到美国后他一直在哈佛大学教书。虽然他不相信利用实验可以研究人的心理,他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虽然他认为实践是生活之路,但他不相信通过实践人可以获得客观的真理。虽然每个人都是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他对世界的看法的,但詹姆斯认为,每个人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的看法是不同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点上他与约翰·杜威的看法不同。詹姆斯在宗教哲学上也很有建树。他列举了许多不同的“信仰的实践”(1902年),并使用他的实用主义的看法来体会这些不同的实践。他认为:他被尊称为美国心理学之父是“美国心灵学研究会”(1885年成立)的主要创立者,终其一生都在探讨超个人的心理现象与超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有不能以生物学概念加以解释的地方,可透过某些现象来领会某种“超越性价值”;并强调人有巨大的潜能尚待开发,人的意识只有很少一部分为人所利用。他曾参与类似禅坐的静坐活动,表示静坐是一种唤起深度意志力的方法,可以增加个人的活力与生命力,也做灵媒的实证研究。此外,威廉横跨哲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界,对超意识的自动书写很感兴趣,曾大量收集案例,并发现青少年最能借此表达内心的纠葛与人格之冲突,他还注意到自动书写有时能解开罪犯的犯罪症结,但并非人人能自动书写,必须透过催眠或其他方法。有趣的是,新时代大师《赛斯书》的作者珍·罗伯兹(Jane Roberts)曾收到过威廉死后的信息,并透过珍的自动书写出版《一位美国作家的死后生存:威廉.詹姆斯的世界观》(The Afterdeath Journal of an American Philosopher,1978)一书,此书除具有深度评论外,并兼论美国历史、心灵学、心理学与民主方面的问题。

相关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
  • 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亚病毒因子的一类,需要辅助病毒协助复制核酸,或者由辅助病毒提供衣壳蛋白来包被核酸。能利用自己核酸编码衣壳蛋白的为卫星病毒,不能的则称卫星核酸。
  • 表观因素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嘴唇嘴唇是在人类及许多动物的脸上一个明显易见的器官,由上下两唇构成。两唇皆为凸出而柔软、并能由内部肌肉牵引而自由移动。唇是一个触觉器官,主要功能为帮助进食以及准确闭合发
  • 乙烷乙烷是化学式为C2H6的烷烃。乙烷中的所有分子由共价键结合,通常在分子的书写中为了表现两个C(碳原子)之间只有一个化学键,写作CH3-CH3。它是由两个碳原子组成的烷烃中唯一的脂肪
  • 绿藻门绿藻门(学名:Chlorophyta)是植物中的一门,包含有约8000个物种。和陆生植物 (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一样,绿藻也含有叶绿素 a 和 c ,且将能源转化为淀粉存在其色素体内。绿藻门和轮藻门
  • 电导率电导率(英语:electric conductivity)是表示物质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的一种测量值。当施加电压于导体的两端时,其电荷载子会呈现朝某方向流动的行为,因而产生电流。电导率
  • 心智理论心智理论(英语:Theory of Mind,缩写为ToM),心理学术语,是一种能够理解自己以及周围人类的心理状态的能力,这些心理状态包括情绪、信仰、意图、欲望、假装与知识等。自闭症通常被认
  • 逻辑语义学我们在论证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句子/判决的有效性条件依赖于它们的意义,所以负责任的逻辑学家不能完全避免提供某种处理这些句子的意义的需求。逻辑的语义指称逻辑学家已经介入
  • 性取向性取向(英语:sexual orientation),或称性倾向、性向,是指一个人对异性、同性或两性产生的持久情感,喜爱、爱情或性吸引的现象。通常,性取向可归纳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三类,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