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龙
✍ dations ◷ 2025-04-04 18:03:40 #基龙
基龙属(学名:Edaphosaurus)又名棘龙,是种原始的草食性合弓动物,属于盘龙目基龙科,生存于石炭纪末期到二叠纪早期,约3亿到2亿8000万年前。基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世纪晚期发现于北美洲,1882年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叙述、命名。属名意为“地面蜥蜴”。近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新的基龙化石。基龙的最明显特征是背部的背帆,同时期的异齿龙、楔齿龙有类似背帆,但基龙的背帆形状、形态并不相同。基龙与阔齿龙是已知最早的草食性四足动物。早期研究根据基龙的锐利牙齿,认为它们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例如软体动物。但近年研究多认为基龙是草食性动物。基龙有者明显的短、狭窄的小型头颅骨。基龙有大量的锐利牙齿,下颌可以容纳强壮的颌部肌肉,使基龙可以坚硬的植物为食。基龙的背部有多条神经棘,从颈部延伸到臀部。与异齿龙相比,基龙的脊椎神经棘较短、较重而且承载者众多的小十字状分叉。基龙的身长从1米到3.5米,重量超过300公斤。基龙具有宽广的身体与粗厚的尾巴,显示它们的行动缓慢。已知最早的物种生存于石炭纪末期,是种小型动物,化石破碎、不完整。在早二叠纪,后来的物种体型增大,直到身长3.5米,像是E. cruciger与E. pogonias。这些大型物种的特征是,从颈部与前胸伸出的神经棘负载更大型棒状分叉。模式种是E. pogonias,化石发现于德州的二叠纪早期的红色岩层,是种大型动物。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发现基龙的化石。一种称作Naosaurus claviger的较小的物种,生存年代较早,也被归类在基龙属。基龙重建图基龙的大小基龙的头颅骨基龙出现在《与巨兽共舞》(Walking with Monsters)电视节目,节目提及对基龙最不利的敌人为异齿龙。
相关
- 猪肉绦虫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茎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是大多数植物可见的主干,也是维管植物两个主要结构之一,另一个是其根。茎是位于植物生长叶片的节点(或作“结节”)之间的部分。当然,例如仙人掌的变态茎。
- Pan黑猩猩属(Pan) 是灵长目人科人亚科人族之下的一个生物分类,包括两个物种:黑猩猩属生物与人属生物之间只有 1% 至 2% 的基因差异,部分生物学家因此主张把两个属的生物归入同一属
- 圣塞宁圣殿圣塞宁圣殿(法语:Basilique Saint-Sernin)位于法国图卢兹,建于公元1080年至公元1120年间,是一座罗马式的教堂。此教堂是一座砖制建筑,由于当地缺乏石料,只有少数部位才用到石材。它
- 酰化酰化反应或称(酰基化反应),为有机化学中,氢或者其它基团被酰基取代的反应,而提供酰基的化合物,称为酰化剂。酰化反应,可依攻击的亲核试剂不同,可分为:氧酰化反应、氮酰化反应、碳酰
- 闵桂荣闵桂荣(1933年6月2日-),福建莆田人,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及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全国政协第八、第九届委员,中国科协第三、第四、第五届常委。闵桂荣1952年毕
- 柏林危机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
- 哈罗德·亚历山大,第一代突尼斯的亚历山大伯爵哈罗德·鲁珀特·莱奥弗里克·乔治·亚历山大,第一代突尼斯的亚历山大伯爵,KG GCB OM GCMG CSI(英语: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 DSO MC CD(英语:Canadian Forces Decoration) PC
- 百武晴吉第二次世界大战百武 晴吉(1888年(明治21年)5月25日 - 1947年(昭和22年)3月10日)、日本大正~昭和时期的日本陆军军人。最终阶级为陆军中将。佐贺县出身。佐贺藩足轻百武庭藏的第六男
- 肯尼贝克河肯尼贝克河(Kennebec River)是美国东北部缅因州境内的一条240千米长的河流。其发源地是位于缅因州北部的穆斯海德湖,向南流过麦迪逊、斯科希甘、沃特维尔、缅因州州府奥古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