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龙
✍ dations ◷ 2025-04-26 01:26:25 #基龙
基龙属(学名:Edaphosaurus)又名棘龙,是种原始的草食性合弓动物,属于盘龙目基龙科,生存于石炭纪末期到二叠纪早期,约3亿到2亿8000万年前。基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在19世纪晚期发现于北美洲,1882年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叙述、命名。属名意为“地面蜥蜴”。近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现新的基龙化石。基龙的最明显特征是背部的背帆,同时期的异齿龙、楔齿龙有类似背帆,但基龙的背帆形状、形态并不相同。基龙与阔齿龙是已知最早的草食性四足动物。早期研究根据基龙的锐利牙齿,认为它们是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例如软体动物。但近年研究多认为基龙是草食性动物。基龙有者明显的短、狭窄的小型头颅骨。基龙有大量的锐利牙齿,下颌可以容纳强壮的颌部肌肉,使基龙可以坚硬的植物为食。基龙的背部有多条神经棘,从颈部延伸到臀部。与异齿龙相比,基龙的脊椎神经棘较短、较重而且承载者众多的小十字状分叉。基龙的身长从1米到3.5米,重量超过300公斤。基龙具有宽广的身体与粗厚的尾巴,显示它们的行动缓慢。已知最早的物种生存于石炭纪末期,是种小型动物,化石破碎、不完整。在早二叠纪,后来的物种体型增大,直到身长3.5米,像是E. cruciger与E. pogonias。这些大型物种的特征是,从颈部与前胸伸出的神经棘负载更大型棒状分叉。模式种是E. pogonias,化石发现于德州的二叠纪早期的红色岩层,是种大型动物。捷克、斯洛伐克也有发现基龙的化石。一种称作Naosaurus claviger的较小的物种,生存年代较早,也被归类在基龙属。基龙重建图基龙的大小基龙的头颅骨基龙出现在《与巨兽共舞》(Walking with Monsters)电视节目,节目提及对基龙最不利的敌人为异齿龙。
相关
- 体征医学征象(英语:Medical sign),(卫生福利部编码指引翻译为:征候),又称体征、病征,医学术语,指在进行身体检查或病理检查时,能够提供医生对医疗进展及疾病状况的迹象及指标,通常是可客观
- 雁南飞《雁南飞》(俄语: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是一部关于二战的苏联电影。它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卫国战争结束后给苏联人留下的心灵创伤。苏联格鲁吉亚导演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1
- 利雅德利雅得(阿拉伯语:الرياض;ar-Riyāḍ;意为“花园”)是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利雅得省的省会。它位于阿拉伯半岛传统上的中心地带内志,更细分的话是在“亚玛玛”区
- 位能标势或称标量位,在向量分析与物理学中是一个基本概念(形容词“标量”常被省略,只要不会与矢势发生混淆)。给定一向量场F,其标势V为一标量场;对此标量场取负值梯度则得到F:相反过来,
- 标示标示,又称标识,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为事物提供可辨认的讯息之装置,其形式多样,可以是图形、文字、颜色,以及任何可能引起别人注意的事物,通常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
- 铜(III)酸盐铜(III)酸盐是一类铜的含氧酸盐。在氧气中加热过氧化钾与氧化铜可制得铜(III)酸钾(KCuO2),这是一种浅蓝色反磁性的物质,高于500℃时分解。氢氧化铜与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与次溴
- 1999年土耳其伊兹密特地震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欧洲东部夏令时间(UTC+3)为准。1999年伊兹密特地震又称作科贾埃利地震或格尔居克地震,是一场发生于1999年8月17日清晨3点1分40秒的地震,震中
- 金头鲷金头鲷(学名:Sparus aurata)亦称大西洋鲷,为辐鳍鱼纲鲷形目鲷科,是鲷属的唯一物种,分布于东大西洋区,从不列颠群岛至佛得角群岛海域。栖息在海草床、沙底质海域,栖息深度1-150米。成
- 中伦敦中伦敦(英语:Central London)是指英国伦敦最重要的地区。伦敦市中心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定义,但一般以高建筑密度、高地价、较多的白天人口等标准来划定伦敦市中心的范围。伦敦
- 广西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属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一个省级军区,管辖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党、国)副主席(党、国)委员(党、国)军种: 陆军 海军 空军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