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宇宙观认为,世界有无数无尽的佛陀依次出世传法。在我们的娑婆世界中,现在所处的时代叫贤劫,有千佛出世,过去叫庄严劫,也有千佛出世。拘留孙佛为贤劫千佛之第一佛,释迦牟尼佛为贤劫千佛之第四佛,而拘留孙佛之前,则是庄严劫出世的佛陀。过去庄严劫最后出世的三佛,与现在贤劫最先出世的四佛,合称为“(过去)七佛”,为离我们现在时间最近、依次出世的七尊佛陀;南传上座部佛教还有“二十八佛”之称,见于《佛种姓经》。
释迦牟尼佛曾列举过娑婆世界过去世的六尊佛,加上释迦牟尼佛(乔达摩),称为过去七佛。
根据经文记载,弥勒菩萨已经升到兜率天内院净土,等待着下生成佛,名叫弥勒佛。
上座部佛教转述过去二十五佛,后发展为二十七佛,加上释迦牟尼佛,称为“二十八佛”,再加当来下生弥勒佛,共称“二十九佛”。
那体慧和Richard Gombrich(英语:Richard Gombrich)等学者认为,“过去二十五佛”可能是要与耆那教竞争而提出来的,因为耆那教有一套相当明确的二十四位宗师底里坦迦罗(Tīrthaṅkara)的体系,很可能是在西元前二或三世纪时,作为二十五佛来源的《佛种姓经》完成了编辑和入藏。其中,过去七佛在很多经藏中都能见到,提舍佛(Tiṣya)和弗沙佛(Puṣya)也见于《大悲经》,仅有这九尊佛陀常见于多本经典。
音译鸡头城、鸡翅城、翅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