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大地球仪

✍ dations ◷ 2025-11-13 11:34:46 #法拉盛大地球仪

坐标:40°44′47″N 73°50′41″W / 40.746426°N 73.844819°W / 40.746426; -73.844819

大地球仪(英语:Unisphere)是位于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内的大型装置艺术,是一座巨型不锈钢地球仪;球体高140英尺(43米),直径120英尺(37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地球仪下方则围绕着96座喷泉。

大地球仪由景观设计师吉尔莫尔·大卫·克拉克(英语:Gilmore David Clarke)设计,由于美国当时处于二次大战后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颠峰,登陆月球的梦想即将实现,为了庆祝太空时代的开始,这座大地球仪被构思及构建为1964-1965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标志建筑。世博会的主题是“通过理解实现和平”(Peace Through Understanding),大地球仪则代表了全球相互依存的主题,其寓意为“人类在膨胀的宇宙中不断缩小的地球上所取得的成就”,也象征了世界和平。

目前大地球仪已被视为皇后区以至于全纽约市的重要地标,多部电影均曾在该地取景,1995年5月10日,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授予该地球仪官方地标地位。

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以前是皇后区一座垃圾堆,后用于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结束后,它改作公园使用。1959年,法拉盛草原获选为1964年世界博览会的场地。上次世博会的布局设计师吉尔莫尔·大卫·克拉克和迈克尔·拉普阿诺(Michael Rapuano)被留下来,为新的世博会,对1939年原始的公园布局进行量身定制。:3纽约市公园(英语: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的专员罗伯特·摩西是世博会公司(World's Fair Corporation)的总裁。在世博会结束后,该公司从市里租下了公园,一直租到1967年。

1961年2月,摩西宣布了大地球仪计划,并于次年发布了拟议工作的模型。在最初的概念性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将其设计为铝制、带金属网格的物体。它由彼得·穆勒-芒克合伙人(英语:Peter Muller-Munk Associates)的工业设计师进行了进一步的工业设计,细化为不锈钢构件,并由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美国桥梁公司(英语:American Bridge Company)进行工程制造。

该球体在110天内建成。最后一块陆地在1963年8月13日安装。

在1964年世博会上,夜晚的梦幻灯光带来的日出效果在整个地球表面移动。此外,各国的首都以灯光标示出来。其中一盏灯放置在卡纳瓦克(英语:Kahnawake)印第安人保留地的位置,莫霍克的工人要求放在这里,以纪念他们的劳动。

1966年,世博会结束后,美国钢铁公司捐赠了100,000美元,使大地球仪成为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的永久景点。

1989年,纽约市公园休闲局宣布投资数百万美元,对法拉盛草原可乐娜公园进行修复。工程包括完全修复大地球仪。1993年工程动工,包括大量的结构修复,以及清除钢结构上多年积聚的污垢。自1970年代起关闭的喷泉也进行更换,并安装了新的泛光灯。此外,旁边的两个草坪为玫瑰花园。修复工作于1994年5月完成。当年,皇后区的年度建筑奖将最佳修复奖授予了大地球仪。

1995年5月,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将大地球仪确认为正式的城市地标。

在斥资200万美元对泵、阀和油漆进行修复后,大地球仪的喷泉于2010年8月12日重新开放。此外,其它网站称,地球仪及其周围环境,包括其倒影池和喷泉,已进行了翻新,费用为300万美元。在2010年布鲁克林/皇后区龙卷风(英语:2010 Brooklyn/Queens tornadoes)中,代表斯里兰卡的陆地从大地球仪上被吹落;那一块在第二年又重新安装。

大地球仪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球仪,直径120英尺(37米),高140英尺(43米),重700,000英磅(317,515千克)。但有些来源称,大地球仪的重量为900,000英磅(408,233千克),其中包括了100短吨(91公吨)的倒三脚架底座。球体由304L型不锈钢构造而成。位于水牛城的刚性金属公司(Rigidized Metals Corporation)使用特殊的纹理图案制作了球体上的各大洲。该纹理是专为这个建筑项目而开发的,命名为“1 UN”,代表“1 Unisphere”。

三个大型的不锈钢轨道环以不同的角度环绕着大地球仪。这些轨道环被认为代表着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第一个绕地球轨道的美国人约翰·格伦和第一个主动通讯卫星电星1号的轨道。实际上,早期的设计是,世博会时所有的十二颗人造卫星,每颗都有一个环。但事实证明这不切实际,不仅因为卫星数量和它们的轨道高度,还因为对地静止卫星并不存在一条轨道。结果,出于美学原因选择了象征性的数字3。

大地球仪位于一个大的圆形倒影池的中心,周围环绕着一圈喷泉。96个喷头成对布置,设计是用来遮挡地球仪的三脚架底座的。该设计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大地球仪看起来好像漂浮在太空中。

大地球仪建在支撑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封闭球(英语:Trylon and Perisphere)的结构基础上。1937年,在最初的封闭球建设期间,需要特别考虑法拉盛草原的沼泽土质。封闭球和后来的大地球仪使用的是同一个平台,其基础使用了528根95至100英尺(29至30米)长的压力矿物杂酚油花旗松木桩。在建造大地球仪之前,对三根木桩进行了结构完整性测试,结果发现它们在整个长度上结构都是完好的。

马里兰休闲世界(英语:Leisure World, Maryland)的正门有一座类似的金属地球仪。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使馆区的宪法大道(英语:Constitution Avenue (Islamabad))上也有一座类似的地球仪。法国的圣特罗佩也有一座。

1976年,乔治·威利格(号称“飞人”,后来又爬上了世界贸易中心)和杰瑞·休伊特(Jerry Hewitt)共同爬上了大地球仪,这是由保罗·霍恩斯坦(Paul Hornstein)执导的名为《第三块石头》(The Third Stone)的短片的一部分。之后没有人再爬上大地球仪,直到2019年9月6日,气候活动家组织反抗灭绝的成员格伦·施莱尔(Glen Schleyer)爬上大地球仪,悬挂横幅以抗议2019年亚马逊雨林野火。他选择大地球仪是因为,它庆祝了世博会的主题——“通过理解实现和平”。

大地球仪已作为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背景,包括电影《黑衣人》、《法律与秩序:犯罪意图(英语:Law & Order: Criminal Intent)》第6季的一集、《风琴飞行(英语:Flight of the Conchords (TV series))》的音乐号,《黑雨》的开头和美国情景喜剧《皇后之王(英语:The King of Queens)》的开场白。世博会的场地和一些展览是加里·辛尼斯的系列剧《CSI犯罪现场:纽约》在几集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第6季第9集《曼哈顿悬日》中,而大地球仪则被作为显著特色。在漫威电影宇宙的《钢铁侠2》、《美国队长》和《蜘蛛侠:英雄归来》中,都在大地球仪举办了史塔克博览会(Stark Expo)。

2018年夏

大地球仪于1964年世界博览会

当时新建的大地球仪在1964–1965年世博会期间

非洲特写

相关

  • 乏燃料池乏核燃料是经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通常是由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产生。这种燃料无法继续维持核反应。乏核燃料中仍然包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具有放射性,如果不加以妥
  • 丑纪范丑纪范(1934年7月23日-),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人,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丑纪范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1962年首先在世界上提出将数值天气预
  • 二氯化二硫二氯化二硫,有时亦作一氯化硫,化学式S2Cl2。二氯化二硫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窒息性恶臭,在空气中强烈发烟。遇水分解为硫、二氧化硫、氯化氢。溶于醚、苯、二硫化碳。室
  • 利夫奥克 (佛罗里达州)利夫奥克(英语:Live Oak),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下属的一座城市。建立于1878年。面积约 为29.5平方公里(约合11.4平方英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6,850人。论人口在本州排
  • 宗室奕功宗室奕功(1853年-1900年),清朝宗室、政治人物。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历任奉宸苑卿,至御前侍卫。光绪二十六年,义和拳乱时,八国联军攻破京师,光绪帝奉孝钦显皇后向西撤退,奕功以世受
  • 天才抢匪盗转地球《天才抢匪盗转地球》(日语:陽気なギャングが地球を回す),中文又译作“快乐暴力团转地球”,是伊坂幸太郎的推理小说。续集《陽気なギャングの日常と襲撃》在日本于2006年5月上市
  • 九州工大前站九州工大前站(日语:九州工大前駅/きゅうしゅうこうだいまええき  */?)是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户畑区中原西(日语:中原 (北九州市))一丁目12-18,九州旅客铁道(JR九州)的鹿儿岛本线车站
  • 外七星河外七星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一条河流,是乌苏里江左岸支流,外七星河上游称漂筏河,源自富锦市西南黑鱼泡滞洪区,承接来自集贤县小黄河、二道河子等无尾河的尾水,漂
  • U-90号潜艇 (1917年)陛下之90号潜艇(德语:SM U 90)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中型潜艇或称U艇。它由但泽的帝国船厂(英语:Kaiserliche Werft Danzig)承建,于1917年1月12日下水,至同年8月2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U-90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Naval warfare of World War I)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英语:Atlantic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在其七次巡
  • 莫龙根之战莫龙根之战(英语:Battle of Mohrungen)发生于1807年1月25日。此役中,法军在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元帅的指挥下,与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马尔科夫少将率领的俄国先锋部队交战。法军击退了俄军的主力部队,但俄军骑兵对法国辎重部队的突袭导致贝尔纳多特放弃了他的进攻计划。驱散俄军骑兵后,贝尔纳多特撤离战场,莫龙根随即被本尼格森伯爵的部队占领。此役发生在波兰北部的莫龙格及其周边地区,1807年这地属东普鲁士。此役是拿破仑战争中第四次反法同盟战役的一部分。在1806年10月和1806年11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