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杆细胞
✍ dations ◷ 2024-11-05 17:18:36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拉丁语: radius; 德语:Stäbchen;英语:rod cell),是视网膜上与视锥细胞相称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心周围,且较视锥细胞对光更敏感,几乎主要全部用于夜视力,并作为外围视力的支持。人类视网膜平均有约1亿2500万个视杆细胞。其树突呈细杆状,称为视杆,视杆外节的膜盘除基部少数膜盘仍与胞膜相连,其余大部分均在边缘处与胞膜脱离,成为独立的膜盘。较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更尖细、瘦长,但两者基本结构是一样的。色素依附在细胞上皮的外围,维持着长时间的动态平衡,色素末端呈累起来的碟状。视杆细胞具有相当大的面积为视色素,因此极具捕获光线的能力。但由于其仅有一种光敏色素,而非视锥细胞的三种,因此很难形成色觉。如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也有一个突触末端,内里部分和外围部分。它的突触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内里部分含细胞器和细胞核,外围部分则延向眼睛后端,并含光敏物质。1个光子就足以激发视杆细胞的活动,它对单个光子的敏感程度是视锥细胞的100多倍。也因此视杆细胞建立人类在夜晚最基本的视觉,暗视觉。视锥细胞则需要数十到上百个光子的激发。数个视杆细胞通常由单个神经元间汇集,以收集和放大视觉信号。然而这对视敏度则有所损失,单个神经元和单个视杆细胞相连的结构可得到更清晰的视觉图景。视杆细胞亦较视锥细胞传递光信号慢,收到刺激的时间约100毫秒。而这一特性虽然使其更适应于更少量的光线,但也降低了其捕获时空变化的能力,譬如快速闪现的图片。乔治·沃尔德和其他人的实验表明,视杆细胞对510 nm左右波长的绿-绿光最为敏感,对波长大于640 nm的红光则显迟钝。
相关
- 奇霉素奇霉素,通常以曲必星(Trobicin)为名贩售,系为一种用以治疗淋病感染症状的抗生素。投药方式是注射进肌肉以发挥药效。常见的副作用包含注射处疼痛、起疹子、恶心、发烧及出现睡
-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Fast breeder reactor),或称快中子滋生反应堆、快滋生反应堆、快堆等,是一种核子反应器,核燃料和一颗快中子在核分裂后产生更多的中子,且利用增殖性材料吸收快中
- 日本水污染日本四大公害病(日语:公害病/こうがいびょう Kōgaibyō */?;“公害”即污染)指的是日本在高度经济发展期,由产业活动所排出的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被列举出的有因大气污染所
- 免疫能力贫弱免疫缺陷(英语:immunodeficiency)是指免疫系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失常或欠缺。免疫缺陷还可能降低肿瘤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缺陷多为继发性(secondary)免疫缺陷,不过也有些人生来就有
- 基督教化基督教化,也称基督化(英语:Christianization或Christianisation)指个人改宗(英语: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或集体改宗至基督教。从古典时代晚期直到中世纪,人们使用过各种各样不
- 白色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其明度最高,就如计算机程序设计领域就依照白色科学的定义而将参数值常定义成所有色彩的最大值,如白色=RGB(255,255,255)或#FFFFFF最大值(
- 原结原结是脊椎动物在囊胚于原肠形成所留下的,又可以称为汉森结/亨生结,因为由Victory Hensen所发现;而两生类则被称为史培曼/史佩曼组织,因为是由Han Spemman所发现(在1924年与Mangold
- Hsub2/subNsub2/subOsub2/sub连二次硝酸(化学式:H2N2O2),也称为连二亚硝酸、连二次亚硝酸(Hyponitrous acid),无色小片状晶体,是氮的含氧酸之一。可溶于水和乙醇。是硝酰胺(H2N-NO2)的异构体。结构写作HO-N=N-OH,有
- 司马法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清人所辑《司马法逸文》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中收录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司马
- 石黄雄黄,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As4S4,占90%以上)。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