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杆细胞
✍ dations ◷ 2025-07-07 07:32:49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拉丁语: radius; 德语:Stäbchen;英语:rod cell),是视网膜上与视锥细胞相称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心周围,且较视锥细胞对光更敏感,几乎主要全部用于夜视力,并作为外围视力的支持。人类视网膜平均有约1亿2500万个视杆细胞。其树突呈细杆状,称为视杆,视杆外节的膜盘除基部少数膜盘仍与胞膜相连,其余大部分均在边缘处与胞膜脱离,成为独立的膜盘。较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更尖细、瘦长,但两者基本结构是一样的。色素依附在细胞上皮的外围,维持着长时间的动态平衡,色素末端呈累起来的碟状。视杆细胞具有相当大的面积为视色素,因此极具捕获光线的能力。但由于其仅有一种光敏色素,而非视锥细胞的三种,因此很难形成色觉。如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也有一个突触末端,内里部分和外围部分。它的突触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内里部分含细胞器和细胞核,外围部分则延向眼睛后端,并含光敏物质。1个光子就足以激发视杆细胞的活动,它对单个光子的敏感程度是视锥细胞的100多倍。也因此视杆细胞建立人类在夜晚最基本的视觉,暗视觉。视锥细胞则需要数十到上百个光子的激发。数个视杆细胞通常由单个神经元间汇集,以收集和放大视觉信号。然而这对视敏度则有所损失,单个神经元和单个视杆细胞相连的结构可得到更清晰的视觉图景。视杆细胞亦较视锥细胞传递光信号慢,收到刺激的时间约100毫秒。而这一特性虽然使其更适应于更少量的光线,但也降低了其捕获时空变化的能力,譬如快速闪现的图片。乔治·沃尔德和其他人的实验表明,视杆细胞对510 nm左右波长的绿-绿光最为敏感,对波长大于640 nm的红光则显迟钝。
相关
- 石房蛤毒素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STX)是一种极强的神经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T)。石房蛤毒素首次分离于帘蛤科的石房蛤体内,并由此得名。石房蛤毒素实际上是一些藻类和蓝细
- 语义饱和语义饱和(英语:semantic satiation),又称字形饱和、完形崩坏(日语:ゲシュタルト崩壊,德语:Gestaltzerfall),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的是人在重复盯着一个字或者一个单词长时间后,会发生突然
- 笑气一氧化二氮或氧化亚氮(英语:Nitrous oxide),无色有甜味气体,又称笑气,是一种氧化剂,化学式N2O,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但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于1799年由英国化学家
- 咽部人类的咽(pharynx),又称咽头,是颈部的一个部分,为一条连接口腔和鼻腔至食道和气管(食道和气管交界)的圆锥形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咽头与喉头在解剖学上合称为咽喉。人类
- 深圳大学医学部深圳大学医学部成立于2008年12月。医学部下设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大学医学中心、医学人文中心、校医院等。
- 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英语:Bulgarians、保加利亚语:българи or bǎlgar)是巴尔干半岛的原始居住族群,母语是保加利亚语。保加利亚人口大约是9,000,000~10,000,000左右,分布于全世界,保
- 总督古罗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元首制西罗马帝国君主制东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Kingdom) 共和
- 楚国楚国,又称荆国、荆楚,周朝诸侯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后来亦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国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
- 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扬·彼得·巴尔克嫩德(荷兰语:Jan Peter Balkenende,1956年5月7日-),荷兰政治家,前荷兰基督教民主党领袖,2002年—2010年担任首相。巴尔克嫩德是家中长子,其父是商人,其母是教师。他在
- 格令格令(grain),符号gr,量度质量单位,旧译英厘或喱。例如:据1856年伦敦造币厂对中国流通的银币的一次化验,证明墨西哥银元含纯银371.57英厘(grain),值英币50.21便士,而西班牙加罗拉银元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