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杆细胞
✍ dations ◷ 2025-11-28 19:06:06 #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拉丁语: radius; 德语:Stäbchen;英语:rod cell),是视网膜上与视锥细胞相称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心周围,且较视锥细胞对光更敏感,几乎主要全部用于夜视力,并作为外围视力的支持。人类视网膜平均有约1亿2500万个视杆细胞。其树突呈细杆状,称为视杆,视杆外节的膜盘除基部少数膜盘仍与胞膜相连,其余大部分均在边缘处与胞膜脱离,成为独立的膜盘。较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更尖细、瘦长,但两者基本结构是一样的。色素依附在细胞上皮的外围,维持着长时间的动态平衡,色素末端呈累起来的碟状。视杆细胞具有相当大的面积为视色素,因此极具捕获光线的能力。但由于其仅有一种光敏色素,而非视锥细胞的三种,因此很难形成色觉。如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也有一个突触末端,内里部分和外围部分。它的突触末端和另一个神经元形成一个突触,内里部分含细胞器和细胞核,外围部分则延向眼睛后端,并含光敏物质。1个光子就足以激发视杆细胞的活动,它对单个光子的敏感程度是视锥细胞的100多倍。也因此视杆细胞建立人类在夜晚最基本的视觉,暗视觉。视锥细胞则需要数十到上百个光子的激发。数个视杆细胞通常由单个神经元间汇集,以收集和放大视觉信号。然而这对视敏度则有所损失,单个神经元和单个视杆细胞相连的结构可得到更清晰的视觉图景。视杆细胞亦较视锥细胞传递光信号慢,收到刺激的时间约100毫秒。而这一特性虽然使其更适应于更少量的光线,但也降低了其捕获时空变化的能力,譬如快速闪现的图片。乔治·沃尔德和其他人的实验表明,视杆细胞对510 nm左右波长的绿-绿光最为敏感,对波长大于640 nm的红光则显迟钝。
相关
- 氢化可的松皮质醇(法语:cortisol),又译成可的松(音译),属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
-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简称疾管署),是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辖下的一个所属机关,负责建立现代化防疫体系。
- 循环换气循环换气又称作循环换气、吞气,是吹奏乐器中的一个技巧,这种技巧以同时以鼻吸气及口吐气,使声音不因换气而中断,可以连续吹奏很长(超过半分钟以上,只要条件许可甚至可以吹个几小时
- 主动宾语序在语言类型学中,主-动-宾语序(SVO,Subject–Verb–Object)指句子中主语(S)、宾语(O)、动词(V)按照“主-动-宾”的顺序排列。以人数计算,这种语序最为普及;以语言种类计算,这种语序为第二
- 蛀牙龋齿(英语: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于拉丁文的“腐烂”),俗称蛀牙,指牙齿因细菌活动而造成分解的现象。常见的龋齿菌种是乳酸链球菌(lactococ
- 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日语:わかやまけんりついかだいがく)是日本的公立大学。1945年创校。1948年设立大学部。大学略称为和医大。
- 植被植被是地球表面所覆盖的植物的总称。它是一个植物学、生态学、农学和地球科学的名词。植被可以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被分类,譬如高山植被、草原植被、海岛植被等。环境因素如
- 锫5f9 7s22, 8, 18, 32, 27, 8, 2主条目:锫的同位素锫(台湾称鉳;英语:Berkelium)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符号为Bk,原子序为97,属于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伯克
- HSsub2/sub二硫化一氢是一种短寿命的自由基,化学式为HS2,最初于1950年在光谱中检测到。HS2可以在纯H2S或H2S/Ar混合物的气相脉冲辐射分解中产生,而H2S/H2体系中无法观测到HS2。在H2S和氟
- 加的夫国家博物馆加的夫国家博物馆(英语:National Museum Cardiff,威尔士语:Amgueddfa Genedlaethol Caerdydd)是英国的一座博物馆,位于威尔士加的夫。加的夫国家博物馆是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