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乳光

✍ dations ◷ 2025-10-22 14:16:37 #相变,临界现象

临界乳光(Critical Opalescence)是透明液态物质在二级相变(连续相变)区域内的现象。在其温度压力接近临界点时,液体会看似混浊。最早是由Charles Cagniard de la Tour在1823年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发现临界乳光,后来托马斯·安德鲁斯在二氧化碳液态气体相变的条件下产生了临界乳光,之后也有许多其他物质的实验。最常用来说明的例子是用二元混合物进行的实验,例如环己烷和甲醇的混合物。当物质的状态接近其临界点时,液体和气体区域的大小开始大幅震荡(液态的相关长度(英语:Correlation length)发散)。当密度函数振荡到大约光波长的程度时,光会开始散射,因此原来透明的物质会变的不透光而混浊。

1908年,波兰物理学者马里安·斯茅鲁樵斯(英语:Marian Smoluchowski)在1908年首先提出了高密度下的临界浮光。爱因斯坦在1910年描述了临界浮光跟瑞利散射理论的关系。

相关

  • 上臂臂是动物上肢的一部分,通常指从肩膀到手腕的肢体部分。臂包含上臂与前臂,而其中的关节为肘。上臂骨称作肱骨,其上端为肩关节,下端为肘关节。上臂的肌肉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
  • 无壳弹无壳弹是一种小型枪械弹药,它并没有一般用来容纳底火、推进剂及抛射物的弹壳。无壳弹试图透过消除过往由黄铜或钢铁制成的弹壳以降低重量及成本,同时通过免却退膛及上膛来简化
  • 共同行动模式共同行动模式(英语:Shared Action Model)由嘉义长庚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陈锦宏医师提出之有关精神心理患者的照护模式。共同行动模式是透过“医疗专业人员”与“精神心理患者之
  • 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 靛蓝色靛蓝色,为光谱中从波长420到440奈米的色彩,一般泛指介于蓝色和蓝紫色之间的颜色。有一种方法可以观察光谱靛,将一般CD片置放于萤光管下即可反射出靛色。 原理是萤光灯因含有水
  • 西班牙裔西班牙裔(Hispanic)或西班牙语裔是美洲地区的一个特定语言族群,他们拥有来自于拉丁美洲或者伊比利亚半岛的血统。广义来说,西班牙裔包含所有在美洲居住并且自定义为西班牙裔或者
  • Walter Isaacson沃尔特·艾萨克森(英语:Walter Isaacson,1952年5月20日-)是美国的一位作家和记者,现执教于杜兰大学历史系。艾萨克森曾任阿斯彭研究所(英语:Aspen Institute),一家设立于华盛顿特区的
  • 波多马克河波托马克河(英语:Potomac River),是美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全美第21大河流。波托马克河有两个源头,北源发源于西弗吉尼亚州普雷斯顿县、格兰特县和塔克县交界处,南源发源于弗吉尼
  • 格拉克斯·巴贝夫格拉克斯·贝巴夫(Gracchus Babeuf,1760年11月23日-1797年5月27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者和记者。贝巴夫出身新教徒家庭。贝巴夫原本在法院中做簿记员,适逢法国大革命,在法庭
  • 阿瑟·麦克唐纳阿瑟·布鲁斯·麦克唐纳(英语:Arthur Bruce McDonald,1943年8月29日-),加拿大物理学家、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所主任,皇后大学的戈登和派翠西亚·葛雷粒子天体物理主席。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