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龙线虫

✍ dations ◷ 2025-05-15 07:25:52 #麦地那龙线虫
麦地那龙线虫病,又名几内亚线虫病(GWD),是龙线虫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人类饮用不洁净的水后,如果水中含有感染了龙线虫幼虫的水蚤,就会受到感染。患者起初没有症状。大约一年后,母虫通常会在下肢的皮肤上形成水疱,患者因此感到痛苦和灼烧。之后线虫会用数周时间从皮肤中逐渐脱出。这段时间内,患者行动与工作可能会受到很大困扰。该病极少导致患者死亡。人类是唯一已知能被龙线虫感染的动物。龙线虫粗约1到2毫米,雌性成虫体长60到100厘米之间(雄性则要短得多)。在人体体外,龙线虫卵最长可存活三个星期。在此期间,虫卵需被水蚤吞食。虫卵可在水蚤内继续存活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因此,该疾病若要保持存在,则必须每年都在人体中进行致病。对该疾病的诊断,通常可根据其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对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防止患者伤口接触饮用水可起到预防作用。其他预防措施包括:改善洁净水供应,对非洁净水进行过滤。使用布料进行过滤通常就可起到效果。受污染的饮用水可用化学品双硫磷进行处理,以消灭幼虫。龙线虫病没有药物或疫苗可用。线虫可用小棍花数周时间缓慢卷出。线虫脱出形成的溃疡可能会遭受细菌感染。龙线虫脱出数月后,患者可能依然感到疼痛。龙线虫病2013年共报告148起病例,较1986年350万起病例大幅减少。该病80年代在20多个国家中存在,现仅存在于3个非洲国家。其中,南苏丹病况最为严重。龙线虫病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消灭的寄生虫病。龙线虫病在古代就已为人知晓。公元前1550年的埃及医书埃伯斯纸草卷(英语:Ebers Papyrus)就提到了该病。龙线虫病的名称源自拉丁语 “小龙带来的苦恼”,而“几内亚虫”这个名称,出现在欧洲人17世纪于西非沿岸的几内亚目睹该疾病之后。一种类似于龙线虫的物种会在其他动物中致病。该物种没有感染人类的迹象。龙线虫病被列入被忽视热带病中。

相关

  • 发冷发冷,是人体在发烧期间感到寒冷的感觉。在人体体温因发烧而上升的过程中,在体温停止增加前,会使患者感觉到寒冷,同时身体为了增加体温,会产生发抖的现象,称之为冷颤。通常会产生发
  • 喘鸣喘鸣(英语:Wheeze, Sibilant Rhonchi),又称啰音,是指呼吸过程中呼吸道持续产生的粗糙声音。哮鸣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呼吸道的某些部分缩小或被堵塞,亦可能是呼吸道内的气流速度提高。
  • 公共事业振兴署公共事业振兴署(英语: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 WPA)(1935年-194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时期建立的一个政府机构,以助解决当时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是新政时期(以及
  • 矫形外科骨科即骨外科,也被称为矫形外科(英语:Orthopedic surgery 或 Orthopaedics,美式英文:Orthopedics)是使用手术和非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创伤、脊柱损伤、运动损伤、退行性
  • 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力,方向与其所受重力相反。浮力来自各表面受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差(合力)。浮力的单位是牛顿(N)。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
  •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英语:Bioremediation)是一种使用生物体来移除或中和污染现场内污染物的技术。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定义,生物修复是一种“使用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来把有害物质分解成
  • 周质空间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又称为周质(periplasm)或壁膜间隙,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与外膜(Outer membrane)之间的间隔区域。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
  • 胸腔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呼吸医学为探讨呼吸器官疾病之一门学
  • 头孢匹胺头孢匹胺也称为“头孢吡胺”“头孢吡四唑”或“甲吡唑头孢菌素”,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此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消化球菌等)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绿脓
  • 蚱蜢总科: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总科:区蚱总科Tetrigoidea总科:蜢总科Eumastacoidea总科:牛蝗总科Pneumoroidea总科:锥头蝗总科Pyrgomorphoidea总科:蝗总科Acridoidea总科: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