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离子导入法
✍ dations ◷ 2025-11-17 22:46:34 #离子导入法
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又称为离子电泳法。离子导入法是利用连续性之直流电流,以同电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的化学药物驱送至体内的治疗方法。早在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就已经有在使用离子电泳法,只是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个就叫此名称。西元一九零三年,LeDuc发现了离子电泳法,利用连续直流电,将生理所需的离子打入身体的表皮及黏膜组织内以达疗效。至今,此种疗法从原本只物理治疗用来止痛、消水肿等,变成现在热门的美容、美白等相关皮肤导药。某些物质如酸、碱、盐等溶于水时,会产生离子化,在水中分解成带正电和负电的离子,就可借由离子的移动导电。当我们置入通过连续性直流电的正负两个电极时,带正电性离子会远离正极向负极移动,而带负电性离子则离开负极向正极移动,利用离子在水中转移,形成电流通路。利用上述之观念,把两电极分别置放,以人体表面做为两电极沟通的介质,利用同电性相斥,使离子移动时就会进入人体,达到将药导入的疗效。图例:将带正电之药物放在正极(主动电极),药物因同电性相斥会进入人体,朝负极(回收电极)移动。也就是指离子在水中解离的程度。和:相关。而离子化程度会影响离子数目,进而对离子穿透体表造成影响。依导入药物分类,可用来:在选用离子导入法做为治疗时,一定要了解病人的状况,询问病史、药物史,注意并非每个病人都适合使用,避免除了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外,甚至可能会造成病人更严重的伤害。原则:过敏药物,不要使用。在电极片如棉花或是海绵,浸泡要导入的药水,假设药为带负电,就把药放在负极,反之亦然,利用同电性相斥,通入直流电,使药物进入体内。
相关
-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实质组织最末一级(24级)分支,外呼吸中气体交换的场所。成人肺中肺泡数目约为3亿。其大小约为0.2 mm。许多肺泡共同的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的组成:肺泡与肺部毛细血管
- 肝功能测试肝功能测试是为了解病患肝脏的状态,设计而成的临床生化学实验室血液检测方法的总称。相关测试参数包括:PT/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白蛋白、胆红素(直接和间接)、
- 过敏反应过敏(希腊语:ἀλλεργία; 德语、法语: Allergie;英语:allergy, allergic diseases)为人体接触环境中部分对一般人影响不大的过敏原因子后,所引发的一系列超敏反应现象,人体对
-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英语:demyelinating disease),患者脑或脊髓中的神经细胞表面的绝缘物质(即髓鞘)受到破坏,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受损,导致一
- 潮热潮热(英语:hot flash)多发于女性更年期时,因为体内的雌二醇减少而引起皮肤发红(英语:Flushing (physiology))的一种生理症状。 导致潮热的因素可能不只一种,然而常见的因素是:于更年
- 螺旋菌螺旋菌(英语:Spiral bacteria)系按形态分出的一种细菌种类。其种类次于球菌、杆菌,在细菌家族中位列第三。。螺旋超过一周的螺旋菌被称为螺旋菌,而不满一周的则被称为弧菌。另外,
- 病毒 (消歧义)病毒可以指:
- 布尼亚病毒目沙状病毒科 汉他病毒科 内罗毕病毒科(英语:Nairoviridae) 番茄斑萎病病毒科(英语:Tospoviridae) Phenuiviridae(英语:Phenuiviridae)本雅病毒目(Bunyavirales),又译为布尼亚病毒目,属于有
- 水疱病毒属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又称作水稻皱缩矮化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中的一属,其代表种为:*水稻破(烂;褴)褛矮小(化)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为一类植物病毒。
- 潜伏期疾病潜伏期是接触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者是化学制剂、辐射等)后,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表现前所经过的时间。疾病潜伏期可能短至只有几分钟,或者长达几十年(克雅氏病大概为30年)。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