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

✍ dations ◷ 2025-10-28 19:32:13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英语:vagus nerve)是脑神经,故亦称第十对脑神经(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出延髓,从颅顶穿出后,沿着食道两旁,纵贯颈部和胸腔,经位于横膈上T10高度的食道裂孔入腹部;支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和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发自于延髓的椎体束(英语:pyramid (brainstem))和下小脑脚(英语: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之间(称为疑核的构造),之后会钻入颈静脉孔(英语:jugular foramen),进到颈动脉鞘(英语:carotid sheath)之中,沿内颈动脉和内颈静脉(英语:internal carotid vein)的中间下行至颈、胸、腹部,支配内脏神经。迷走神经中有80-90%是由传入神经纤维构成,可将感觉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纤维中。在颈动脉鞘中,迷走神经会先在内颈动脉和外颈动脉之间下行,到两动脉会合处后,再走到总颈动脉后外侧。迷走神经的一般内脏传入神经(英语:General visceral afferent fibers)(GVA)细胞体会聚集于两侧的迷走神经下神经节(英语:Inferior ganglion of vagus nerve)。右侧迷走神经会分支出一条上行支,称为右喉返神经。右喉返神经会绕过右锁骨下动脉(英语:right subclavian artery),并上行至气管和食道。右迷走神经则继续下行,经过右锁骨下动脉(英语:right subclavian artery)前方并沿上腔静脉下行。之后再经右主支气管后方,并分支加入心(英语:cardiac plexus)、肺(英语:pulmonary plexus),和食道(英语:esophageal plexus)等器官的神经丛。而右迷走神经再经过食道下段后,会形成后迷走神经干(英语:posterior vagal trunk),后进入横膈的食道裂孔(英语:esophageal hiatus)左迷走神经也同样经由左总颈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英语:left subclavian artery)之间,并附于主动脉弓上。左迷走神经也会分出喉返神经,但与右侧不同的是,左喉返神经会绕过主动脉弓,经动脉韧带(英语:ligamentum arteriosum)左方上行至气管和食道。而左迷走神经也会分支加入心、肺、食道等器官的神经丛,并形成食道前方的前迷走神经干(英语:anterior vagal trunk),进入食道裂孔进入横膈下方,进入腹腔支配肝、肾、肠、胃等器官。迷走神经和颈动脉鞘(英语:carotid sheath)内的总颈动脉及内颈静脉(英语:internal jugular vein)平行。人脑内部的脑神经第六颈椎胸部的肺动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硬脑膜(英语:Dura mater)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英语:Tracheobronchial lymph nodes)橄榄体(英语:Olivary body)中的延髓中脑和后脑(英语:Hindbrain)中脑、后脑(英语:Hindbrain)以及髓质交感神经干(英语:Sympathetic trunk)和胸椎、腹部以及骨盆神经丛(英语:Nerve plexus)腹腔神经节(英语:Celiac ganglia)和交感神经食管和颈部以及后纵隔甲状腺满月胎儿的胸腺迷走神经深层解剖图迷走神经解剖图本条目使用了部分解剖术语,概述请参阅这里(英语:anatomical terminology)。

相关

  • 列文虎克安东尼‧菲利普斯·范‧列文虎克(荷兰语: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1632年10月24日-1723年8月26日)是一位荷兰贸易商与科学家,有光学显微镜与微生物学之父的称号。最为著名
  • 巨细胞巨细胞(英语:giant cell,或称为多核巨细胞)是多个不同细胞(常为组织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常伴随形成肉芽肿。巨细胞可作为感染的反应而形成,这些感染包括结核病、疱疹或HIV,也可由
  • 羟基脲羟基脲(INN:Hydroxycarbamide,又名Hydroxyurea,商品名包括Hydrea和Droxia)是一种化疗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疾病。
  • 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英语:Insulin aspart),由诺和诺德生产,药物商品名诺和锐(英语:NovoRapid),胰岛素类似物,用于治疗糖尿病。无色澄明液体。患者用药,反应不良,主要视乎剂量,与胰岛素药理学作用
  • 林可酰胺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英语:Lincosamides)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效果较好。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能够与核糖体上的50S
  • 外呼吸外呼吸是指氧与二氧化碳在肺脏内与其周围微血管血液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相对的概念是内呼吸(指一般细胞内与微血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 祠祭祠祭是在宗族祠堂祭祀祖先,又称族祭。闽南裔台湾人的祭祀时间除了祖先或亲人忌日外(一般“对年”之后就不拜生日,除非视为神明),常在除、清、盂、九等节庆:客家裔台湾人通常在公厅
  • 医学索引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是一医学杂志文章的综合索引,刊登于1879年到2004年间(其中1899年到1902年中断)。由于免费的搜寻引擎如PubMed的广泛应用,2004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停止出
  • Q热Q型流感或羊流感(英语:Q fever或Goat flu),又称Q热或寇热,是指一种在荷兰爆发的新流感。这种流感由贝纳氏立克次体(学名:Coxiella burnetii)细菌引起 。这种流感能够通过羊群传染给
  •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的一种形式,它可以与肾炎有关。这可能与细小病毒B19(Parv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