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阿蒙森-史考特南极站
✍ dations ◷ 2025-11-20 03:57:59 #阿蒙森-史考特南极站
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英语:Amundsen-Scott South Pole Station)是美国于1957年在南极点设立的科学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是地球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其名称是为纪念在1911年第一个抵达南极点的罗尔德·阿蒙森和1912年抵达的罗伯特·斯科特。为支持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此站在1956年开始建设,并自此一直有人居住于此,目前此站所在处距离地理上的南极点约100米,并以约每年十米的速度漂移远离南极点。虽然美国自1957年一直在南极点维持有基地,但中央建筑、厨房和通讯单元曾重建和迁移过数次,包含这些单元的基地就叫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海拔约2,835米,该站位置的冰盖厚度约2,850米,雪约以每年60–80毫米(换算成水)的速度累积。最早的此站是由美国海军的一个18人小组在1956年–1957年间构筑,此小组在1956年10月到达此地,并在此地度过1957年的冬天,成为第一群在南极点过冬的人。因为南极点的冬季状况从未被测量过,因此初始站部分被建在地下,以在能想像的最糟气候下保护它,1957年记录的最低温度是零下74.5°C,这样低的气温,再加上低湿度和低气压,使得只有在适当保护下人类才有可能应付。如同所有在南极点的建筑,初始站使得雪在风吹下不断累积在周遭,更以约每年1.2米的速度将此站不断埋深,因此此站于1975年被放弃。现已被雪深埋,大半木制的屋顶也已被压崩,因而属危险区域并禁止人员进入。在1958年1月3日,英联邦横南极探队中的新西兰部分在艾德蒙·希拉里爵士领导下从斯科特站到达此地,卫维恩·福斯爵士(Vivian Fuchs)领导的英国科学小组随后。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位于南极高原,属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一年有8个月(3月至10月)的平均气温在-50°C以下。寒季(4月至10月)时,最低气温低于-70°C的情况十分常见,可偶尔降至-80°C以下。即便在最热月,气温也鲜少高于-20°C。最冷月为7月,平均气温-60°C,极端最低气温-82.8°C(1982年6月23日)。最热月为12月,平均气温-28°C,极端最高气温-12.3°C(2011年12月25日)。由于地处南极洲内陆,阿蒙森斯科特风速不高,强风少见。年平均风速约5.5米/秒,最大风速为25米/秒。该站的极昼极夜现象十分显著,极夜现象从3月下旬开始,延续到9月下旬,长度几近6个月,极昼时间同等。
相关
- μg微克,质量单位,符号μg或者mcg(法语:microgramme → 英式英文:microgramme, 美式英文:microgram)。1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10-6克)1 微克 = 1000 奈克1,000 微克 = 1毫克1,000,000
- 脂质体脂质粒(英语:Liposome)也称为微脂粒,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脂质粒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
- 中视新闻台中视新闻台(英语:CTV News Channel),全名为中国电视新闻台(官方),是中国电视公司(中视)的无线数字电视频道之一,2004年7月1日开播。2004年6月1日,中视总经理江奉琪任命新闻部经理胡雪珠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旧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种类型,患者的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过高,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口渴、易饿以及体重下降;其他症状
- 太学太学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周朝已有太学之名,当时的太学指中央设立的辟雍等大学。《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太学,承师问道”。汉代
- 蒂塞利乌斯阿尔内·威廉·考林·蒂塞利乌斯(瑞典语:Arn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1902年8月10日-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化学家,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71年逝世于乌普萨拉
- 卡米洛·高尔基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语:Camillo Golgi,1843年7月7日-1926年1月21日),是一位意大利医师与科学家,高尔基体的发现者,出生于布雷西亚。1906年因为神经系统的研究,而与西班牙的桑地牙哥
- 体育联盟列表体育联盟列表:
- 1985年 贝卢诺第十二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85年在意大利的贝卢诺举行。本次比赛于2月16日至24日举行,为期9天。本届赛事共设9个项目。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000名运动员参加
- 街头艺人街头艺人,指在公共场所为公众表演拿手绝活的艺人,包括在街头表演的音乐家、画家、行为艺术家等。街头艺人的表演形式繁多,例如歌唱、舞蹈、偶戏、口技、默剧、乐器演奏,画画,杂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