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

✍ dations ◷ 2025-04-28 19:39:12 #佛教并称名词,梵语词汇,巴利语词汇,佛教头衔

僧伽(巴利文: सन्घ,Saṅgha;梵语:संघ,Saṃgha),简称为僧,又译为僧众、僧侣、僧团、僧尼、教团、和合众、出家众,印度宗教术语,意译为大众,源自古印度传统,最初意指由多人所组成的团体。在各沙门传统中,如耆那教等,聚集的弟子皆称为僧伽。佛教也传承了相同传统,将信奉佛教的出家、在家弟子皆统称为僧伽。在一般的使用上,若不做特别指定,僧伽大部分用来泛指佛教僧侣,也就是受具足戒的出家众。

读音方面,“僧伽”的传承音“僧茄”(ㄑㄧㄝˊ,qié),“घा”(ghā)之声母为牙音,音译之“伽”当为牙音,唯后颚化为“ㆢ”(jj),平声全浊归次清(ㄑ,q)。不过,也有人撇开音韵学传承规律,读如全清“僧加”(ㄐㄧㄚ,jiā),这样读虽然在北方话的听感上更接近原音,但却无法通过音韵学推断原音,更会使吴赣方言区人士错将其认作Sangka。

僧伽,原意是众人集会,用于指代信奉教法的出家、在家弟子之集合,特指出家弟子之集合。。其梵文samgha的本意是集合,印欧语同源词包括拉丁语assimulare(相似集合,相同),英语assemble(集合,收集)、similar(相似的)等。

它原是古印度时代,各城邦中的贵族集会所。在佛陀时代,各个不同派别的沙门修行者,也各自设立自己的僧伽,来聚集弟子。释迦牟尼在证悟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僧伽,并制定了学处(戒律),来规范弟子。

佛教僧伽,分成出家众与在家众两大部分。佛教出家众,依性别,可分为比丘、比丘尼,称为出家二众,为僧伽的主体。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之后,称为出家五众。传统上,比丘与比丘尼不能居住在一处,但是在每月诵戒时,比丘尼可请上座比丘加入诵戒,并进行说法。在家众,依性别,分为优婆塞与优婆夷二者,称为在家二众。与出家众合称为七众弟子。

广义来说,僧伽可以包括出家众与在家众,也就是七众都可称僧伽。狭义来说,僧伽只用来指出家众,特别是比丘与比丘尼,因为沙弥、沙弥尼与式叉摩那三者皆依附于比丘与比丘尼团体中。最狭义的僧伽,只指特定的比丘与比丘尼团体。

释迦牟尼佛传正法,由僧伽守护,使正法传承不绝,僧伽又可被尊称为僧宝,意即僧团内的四双八辈圣弟子为珍宝。

上座部佛教的《清净道论》记载:

释迦牟尼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五比丘跟随释迦牟尼出家,这是出家众的开端。耶舍与其五十四名友人加入僧团,耶舍的父母成为首位优婆塞与优婆夷,以在家身份护持出家僧团,为在家众的开端。

随着佛教传布,出家众与在家众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在家众之中,有高层的贵族王者,例如瓶沙王,也有一般的农民、牧民、商人,也有出身低微的贱民,甚至奴隶、妓女等。

为了使正法久住,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益,释迦牟尼制定尸罗与学处,作为僧团修行共居的规范。其堂弟提婆达多,提出天授五法,希望用此来规范僧团,遭到释迦牟尼的拒绝。他于是决定另立僧团,这是僧团分裂的开端。

在释迦牟尼般涅槃后,大迦叶联同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召开第一次结集,由尊者优婆离诵出戒律,集结成在会中将波罗提木叉集结成戒经,尊者阿难诵出经。经与律形成出家僧侣与在家居士共同遵守的最高成文规章。但是僧团中对于戒律仍然有不同的看法,在释迦牟尼般涅槃后百年,僧团中因为十事非法的争议,召开了第二次结集。僧团在第二次结集中,分成两派,造成僧团根本分裂。随着佛教广泛被传播到印度各地,上座部与大众部又各自分裂出许多不同的僧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在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兴起,但是大乘佛教僧团并没有订定自己的戒律,他们仍然遵守着部派佛教的戒律。大乘佛教僧团,其他部派佛教的僧团,主要是基于经典教义及对戒律的解释不同而分隔的。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合称出家五众。

汉传佛教将比丘戒称为“大戒”,出家人还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在日本,由于历史关系,出家人只需要接受三归五戒,可以食肉娶妻。因违背佛制戒律,其他国家地区的佛教不认同此种僧为真正的出家人。

优婆塞、优婆夷合称在家二众。

对在家众最低的要求是接受三皈依,可视个人决心,进一步由出家众为他们授五戒,合称三归五戒。五戒是否需要全受,还是可以只受持其中一两条,自古有许多说法。一般认为,以受持五戒为圆满;但若信徒自认无法全受持,则可自行决定,选择其中几条戒来受。受五戒者称为五戒优婆塞或五戒优婆夷;如果受三到四条者,称为多分优婆塞或多分优婆夷;受三条以下者,称为少分优婆塞或少分优婆夷。

佛教戒律有“开、遮、持、犯”四种情况,佛陀为每种情况详细地制定了各自因缘条件。如,受戒后在守戒过程中需要临时“开遮”,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不破掉“戒体”,继续保持受戒身;如果不满足开遮条件而毁犯戒律,则称为“犯戒”,甚至完全破掉戒律成“不可悔”,则为“破戒”。破戒会招引更严重的恶业,但只要诚心忏悔,仍可以在下次重新再受戒一次。在大乘佛教中,在家众也可进一步受菩萨戒。

因为在家众平日需要经营生活杂事,无法精进。在布萨日,信徒可以进入寺院,与出家僧众共居一日一夜,在这一日一夜中,信徒需受持八戒,这称为八关斋戒。这是在家众精进用功的方法。

虽然在家众可以参加出家僧众的活动,但是一般来说,僧团诵戒时,在家众不能参加。在某些部派戒律和大乘佛教传统中,有在家居士不能阅读出家人毗奈耶(律藏)的禁忌。

相关

  • 冷冻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目前已知的液体几乎都可以在低温时凝固成为固体,氦是唯一的例外,常压下在绝对零度时仍为液体(液态
  • cGMP环磷酸鸟苷(cGMP或cyclic GMP或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跟环磷酸腺苷(cAMP)一样,是一种具有细胞内信息传递作用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但两者的生物效应却恰
  • 联邦交通运输与通讯部俄罗斯联邦交通运输部(俄语: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транспор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是俄罗斯负责制定航空、海运、水运、公路运输、铁路运
  • 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第二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XI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XIe Olympiade),于1976年7月17日至8月1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举行。当年有三个城
  • ð浊齿擦音全称是浊无咝齿擦音,辅音的一种,在某些语言中出现。在国际音标中,这种音用⟨ð⟩表示,在X-SAMPA则用⟨D⟩表示。它在国际音标的符号就是古英语字母里的Eth,但此字母在古
  • 义兵运动义兵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民众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朝鲜半岛称这些自发抵抗外国侵略的武装为“义兵”或“义军”:1099。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为铲除
  • 维基导游维基导游(英语:Wikivoyage)是基于Wiki系统,由志愿者撰写的免费互联网旅游指南。项目于2006年9月由德国的同名组织Wikivoyage e.V.发起,于2006年12月10日上线,2012年8月加入维基媒
  • 美洲原住民语言美洲原住民语言并不是一种语言,甚至也不是属于一种语系,而是美洲所有原住民的各种语言的总称。其中玛雅语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随着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以印第
  • 神 (一神教)在一神教中,神(英语:God)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力量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通常也是信仰的主要目标。一神教中有关神的概念有全知(无所不知)、全能(无所不能)、全在(无所不在),是永恒且
  • 迈克尔·阿什巴赫迈克尔·乔治·阿什巴赫(英语:Michael George Aschbacher,1944年4月8日-),美国数学家,研究领域为有限群。他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完成有限单群分类的领导人物。阿什巴赫目前是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