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

✍ dations ◷ 2025-05-19 11:31:55 #佛教并称名词,梵语词汇,巴利语词汇,佛教头衔

僧伽(巴利文: सन्घ,Saṅgha;梵语:संघ,Saṃgha),简称为僧,又译为僧众、僧侣、僧团、僧尼、教团、和合众、出家众,印度宗教术语,意译为大众,源自古印度传统,最初意指由多人所组成的团体。在各沙门传统中,如耆那教等,聚集的弟子皆称为僧伽。佛教也传承了相同传统,将信奉佛教的出家、在家弟子皆统称为僧伽。在一般的使用上,若不做特别指定,僧伽大部分用来泛指佛教僧侣,也就是受具足戒的出家众。

读音方面,“僧伽”的传承音“僧茄”(ㄑㄧㄝˊ,qié),“घा”(ghā)之声母为牙音,音译之“伽”当为牙音,唯后颚化为“ㆢ”(jj),平声全浊归次清(ㄑ,q)。不过,也有人撇开音韵学传承规律,读如全清“僧加”(ㄐㄧㄚ,jiā),这样读虽然在北方话的听感上更接近原音,但却无法通过音韵学推断原音,更会使吴赣方言区人士错将其认作Sangka。

僧伽,原意是众人集会,用于指代信奉教法的出家、在家弟子之集合,特指出家弟子之集合。。其梵文samgha的本意是集合,印欧语同源词包括拉丁语assimulare(相似集合,相同),英语assemble(集合,收集)、similar(相似的)等。

它原是古印度时代,各城邦中的贵族集会所。在佛陀时代,各个不同派别的沙门修行者,也各自设立自己的僧伽,来聚集弟子。释迦牟尼在证悟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僧伽,并制定了学处(戒律),来规范弟子。

佛教僧伽,分成出家众与在家众两大部分。佛教出家众,依性别,可分为比丘、比丘尼,称为出家二众,为僧伽的主体。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之后,称为出家五众。传统上,比丘与比丘尼不能居住在一处,但是在每月诵戒时,比丘尼可请上座比丘加入诵戒,并进行说法。在家众,依性别,分为优婆塞与优婆夷二者,称为在家二众。与出家众合称为七众弟子。

广义来说,僧伽可以包括出家众与在家众,也就是七众都可称僧伽。狭义来说,僧伽只用来指出家众,特别是比丘与比丘尼,因为沙弥、沙弥尼与式叉摩那三者皆依附于比丘与比丘尼团体中。最狭义的僧伽,只指特定的比丘与比丘尼团体。

释迦牟尼佛传正法,由僧伽守护,使正法传承不绝,僧伽又可被尊称为僧宝,意即僧团内的四双八辈圣弟子为珍宝。

上座部佛教的《清净道论》记载:

释迦牟尼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五比丘跟随释迦牟尼出家,这是出家众的开端。耶舍与其五十四名友人加入僧团,耶舍的父母成为首位优婆塞与优婆夷,以在家身份护持出家僧团,为在家众的开端。

随着佛教传布,出家众与在家众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在家众之中,有高层的贵族王者,例如瓶沙王,也有一般的农民、牧民、商人,也有出身低微的贱民,甚至奴隶、妓女等。

为了使正法久住,未生信者生信,已生信者增益,释迦牟尼制定尸罗与学处,作为僧团修行共居的规范。其堂弟提婆达多,提出天授五法,希望用此来规范僧团,遭到释迦牟尼的拒绝。他于是决定另立僧团,这是僧团分裂的开端。

在释迦牟尼般涅槃后,大迦叶联同五百阿罗汉在王舍城召开第一次结集,由尊者优婆离诵出戒律,集结成在会中将波罗提木叉集结成戒经,尊者阿难诵出经。经与律形成出家僧侣与在家居士共同遵守的最高成文规章。但是僧团中对于戒律仍然有不同的看法,在释迦牟尼般涅槃后百年,僧团中因为十事非法的争议,召开了第二次结集。僧团在第二次结集中,分成两派,造成僧团根本分裂。随着佛教广泛被传播到印度各地,上座部与大众部又各自分裂出许多不同的僧团,进入部派佛教时期。

在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兴起,但是大乘佛教僧团并没有订定自己的戒律,他们仍然遵守着部派佛教的戒律。大乘佛教僧团,其他部派佛教的僧团,主要是基于经典教义及对戒律的解释不同而分隔的。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合称出家五众。

汉传佛教将比丘戒称为“大戒”,出家人还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在日本,由于历史关系,出家人只需要接受三归五戒,可以食肉娶妻。因违背佛制戒律,其他国家地区的佛教不认同此种僧为真正的出家人。

优婆塞、优婆夷合称在家二众。

对在家众最低的要求是接受三皈依,可视个人决心,进一步由出家众为他们授五戒,合称三归五戒。五戒是否需要全受,还是可以只受持其中一两条,自古有许多说法。一般认为,以受持五戒为圆满;但若信徒自认无法全受持,则可自行决定,选择其中几条戒来受。受五戒者称为五戒优婆塞或五戒优婆夷;如果受三到四条者,称为多分优婆塞或多分优婆夷;受三条以下者,称为少分优婆塞或少分优婆夷。

佛教戒律有“开、遮、持、犯”四种情况,佛陀为每种情况详细地制定了各自因缘条件。如,受戒后在守戒过程中需要临时“开遮”,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才能不破掉“戒体”,继续保持受戒身;如果不满足开遮条件而毁犯戒律,则称为“犯戒”,甚至完全破掉戒律成“不可悔”,则为“破戒”。破戒会招引更严重的恶业,但只要诚心忏悔,仍可以在下次重新再受戒一次。在大乘佛教中,在家众也可进一步受菩萨戒。

因为在家众平日需要经营生活杂事,无法精进。在布萨日,信徒可以进入寺院,与出家僧众共居一日一夜,在这一日一夜中,信徒需受持八戒,这称为八关斋戒。这是在家众精进用功的方法。

虽然在家众可以参加出家僧众的活动,但是一般来说,僧团诵戒时,在家众不能参加。在某些部派戒律和大乘佛教传统中,有在家居士不能阅读出家人毗奈耶(律藏)的禁忌。

相关

  • 别构位点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源自希腊语allos——“其他”、stereos——“固态(物体)”)又称变构调节、异构调节或是异位调节,是酶活性调节的一种机制,也称为变构调节。其原理
  • 东斯拉夫语支东斯拉夫语支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分支,另外两个分支是西斯拉夫语支及南斯拉夫语支。东斯拉夫语支包括以下各种语言:其中,俄语为使用者最多的语言,母语使用者约1.204亿人,加上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语: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是1972年的一部苏联影片,改编自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俄语: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повест
  • 日本狼日本狼(学名:Canis lupus hodophilax)是一种已灭绝的狼亚种,曾经在日本大量繁衍,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之后被人大量猎杀,最后在1905年灭绝。另一亚种北海道狼和日本狼是近亲,但亦
  • BiopreparatBiopreparat(俄语:Биопрепарат,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
  • 测深学测深学(英语:Bathymetry;来自希腊语:βαθύς,bathus,“深度”和希腊语:μέτρον,metron,“测量”)是研究水面下海床或湖床深度的学科,测深学相当于海面上的测高学(英语:hypsometry
  • 丙烯腈丙烯腈(CH2=CH-C≡N)是有刺激性气味,极易燃的有机液体。IUPAC名称是2-丙烯腈(英文:2-propenenitrile)。丙烯腈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燃液体。有毒。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朱安 (鲁迅夫人)朱安(1878年-1947年6月29日),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中国作家鲁迅(周树人)的元配,亦是包办婚姻妻子,比鲁迅大三岁,是一位传统缠足女性:会烹饪,会缝纫,不识字,性格温顺。1906年,远在日本医学
  • 孔祥珂孔子 (远祖) 孔宪培 (曾祖父) 孔宪增 (本生曾祖) 孔庆镕 (祖父) 孔繁灏 (父) 孔祥珂(1848年-1876年),字则君,号觐堂。孔子七十五代嫡孙,山东曲阜人。父为衍圣公孔繁灏,母为名宦毕沅
  • 耶灵坟冢耶灵坟冢(Jelling Mounds)是位于耶灵的丹麦两座坟冢。两座平顶的坟冢在形状和大小上相类似,直径均约70米,高11米。经发掘得知,它们的结构也类似,由草皮小心堆积而成,草面朝下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