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

✍ dations ◷ 2025-05-17 05:28:55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及华夏最大的一缉书,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仅存418册823卷,散藏于9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个公私收藏机构,约为原书的4%。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唐语林》,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但谢保成该文仍正向评论永乐大典:“从编纂体例看,《永乐大典》凡所抄原书,均直录原文,或整段移录,或整篇移录,甚至整部书移录。……使这部类书在某种意义上又具有丛书的性质”并无认为‘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而是认为文字错漏甚多,随意删改和错漏,概念上完全不同。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张忱石《〈永乐大典〉正本之谜》:“归纳起来,正本下落大体上存在五种说法。首先,毁于乾清宫大火……其次,毁于明亡之际……第三,毁于明万历宫中火灾说……第四,藏皇史宬夹墙说……第五,殉葬说。……由于明世宗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笔者认为极有可能正本为其殉葬于永陵……”《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3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大英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位于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代表“盛世修书”的传统,如宋代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清代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是为一个时代“文治”之象征。《永乐大典》收录中国明代之前的图书文献近八千种,内容包括十三经、史书、子书、集部、释藏、道经、农艺、戏剧、工技等各类典籍文章,采掇搜罗,浩繁渊博。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按韵列单字,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再行记录楷篆隶各书写体,汇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乃至于抄录整本书、整篇内容,全文录入。书名和作者名称,用红字写出。明世宗命人照永乐原本摹写两部,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正本于明亡之时全毁。《永乐大典》的功能多用于辑佚与校勘。嘉靖年间张四维从《大典》辑出《名公书判清明集》十七卷,是最早的辑佚之作。乾隆元年全祖望住李绂家中,通过李绂借阅《大典》,辑出王安石《周官新义》60卷、高氏《春秋义宗》150卷等。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512种书,均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包括已失佚的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薛居正《旧五代史》、林宝《元和姓纂》、胡瑗《洪范口义》、赵善湘《洪范统一》、《两朝纲目备要》(佚名)、周巽《性情集》、钱宰《临安集》、路振《九国志》、《东南纪闻》(佚名)等巨篇,皆由邵晋涵自《永乐大典》辑出。嘉庆中叶修《全唐文》,从中辑出大量唐文,学者徐松又辑出《宋会要》500卷、《宋中兴礼书》300卷、《中兴礼书续编》80卷;至清代戴震在四库馆发现《永乐大典》几乎保存了完整的《水经注》(卷11127至卷11141),郦道元《水经注序》原已失佚,也由《永乐大典》保存。其他的辑文还有《析津志》等。张忱石整理点校《永乐大典方志辑佚》,是唯一比较完整保存在残本《大典》中的宋代方志。卷551卷920卷2262卷2275目前完整册数有378册,计中国收藏164册(43.4%),台湾72册(19%),日本49册(13%),美国46册(12.2%),英国36册(9.5%),德国6册(1.6%),越南4册(1.1%),韩国1册(0.3%)。

相关

  •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阴离子(Anion,带负电)和阳离子(Cation,带正电)组成,以本质上是库仑力的离子键相结合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通常熔点和沸点较高,熔融时或电离产生其组成离子的水溶液中
  • 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直接简称为音韵学、声韵学,因用中文表达并省略“汉语”就隐喻指汉语)是研究汉语音韵学,即语音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汉语音韵学研究汉语语音从古至今的变化,因此现
  • 开放式关系开放式关系(英语:open relationship)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双方有保持伴侣关系的意愿,但又不受主流的单配偶制的限制。这意味着双方同意保持恋爱关系或伴侣关系,同时
  • 始祖马始祖马(学名Hyracotherium),又名始新马或始马,曾被认为是马科中最早的品种。现时它被认为是属于古兽马科,这是与马及雷兽有关的科。始祖马的大小如狗一般,生存于北半球,分布在始新
  • FORTRAN福传(英语:Fortran),源自于“公式翻译”(英语:Formula Translation)的缩写,是一种编程语言。1957年由IBM开发出,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高级编程语言。Fortran语言是为
  • 赫 捷赫捷(1960年-)中国医学家,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疾病的早诊早治、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工作。取得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学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
  •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症是缺乏维生素D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病症。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人体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并且没有接受足够多的阳光照射(准确地说是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B光)导致的,也有可
  • 微型行星微型行星(minor planet)是直接环绕著我们的太阳的天体,但它们暨不是主要的行星,也不是原本所谓的彗星。微型行星可以是矮行星、小行星、特洛伊天体、半人马小行星、古柏带天体、
  • 史丹利·米勒斯坦利·劳埃德·米勒(英语:Stanley Lloyd Miller,1930年3月7日-2007年5月20日)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以生命起源的无生源论研究而闻名,尤其是以证明有机化合物可从简单的无
  • 托马斯·法雷尔托马斯·法雷尔(英语:Thomas Farrell,1891年12月3日-1967年4月11日)是美国陆军少将,在一战、二战中均有服役。他在曼哈顿计划中经莱斯利·格罗夫斯亲手提拔担任副指挥将军,并出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