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键

✍ dations ◷ 2024-07-01 05:22:31 #肽键
肽键(英语:Peptide bond,“肽”,拼音:tài)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 − COOH {displaystyle {ce {-COOH}}} )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胺基( − NH 2 {displaystyle {ce {-NH2}}} )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 − CO − NH − {displaystyle {ce {-CO-NH -}}} ,为连结两单体氨基酸之共价键,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由于共振而无法自由旋转,具部分双键特性。两个氨基酸透过肽键生成合为一个二肽,此称缩合反应。在缩合反应中,两个氨基酸靠近对方,羧基与氨基相互接近,一个会失去在羧基( COOH {displaystyle {ce {COOH}}} )上的一氢一氧,另一个则会失去氨基( NH 2 {displaystyle {ce {NH2}}} )上的一氢。此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水( H 2 O {displaystyle {ce {H2O}}} ) 及被肽键( − CO − NH − {displaystyle {ce {-CO-NH -}}} )连结的氨基酸,其连结的氨基酸被称为二肽。在肽键生成时,一氨基酸的羧基会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失去一分子的水( H 2 O {displaystyle {ce {H2O}}} ),故过程为脱水反应(也名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需消耗能量,因而在生物体内,会由ATP提供。肽键连结形成的氨基酸炼会成为多肽与蛋白质。 生物体使用酵素及核糖酶,制造多肽和蛋白质。胜肽由专属的酶制成,举例而言,借由两种酵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两步骤,可生成三肽的谷胱甘肽。借由水解便可让肽键断裂,分解并释放8–16千焦耳/莫尔(2–4卡/莫尔)的自由能,但这过程相当缓慢。而在活体中,此过程可被酵素催化使反应加速,肽酶与蛋白酶即具有此功能。肽键的吸收光谱介于190–230奈米间,以至于易受紫外光影响。由于共振稳定,以生理条件而言是相对稳定,甚至胜过类似的化合物,如酯类。肽键在化学反应下可以保持不变,通常会透过阴电性原子攻击羰基碳,打断羰基双键形成四面体。这是蛋白水解的过程,而且更常发生在 N − O {displaystyle {ce {N-O}}} 、酰基的交换反应中,好比内含蛋白。在环醇假说中,要是如巯基、羟基、氨等官能基攻击肽键,与其结合,那么生成的分子可称其为Cyclo分子。←氨基酸二级结构→

相关

  • 蠕虫病蠕虫病,也称为蠕虫感染,是人和其他动物一部分身体被寄生蠕虫感染导致的一种巨噬细胞疾病。这些寄生虫种类很多,大致分为绦虫、吸虫和线虫。它们通常生活在宿主的胃肠道中,但也可
  • eMedicineeMedicine是一个建立于1996年的线上临床医学知识库,创建者为两名医生,分别是Scott Plantz与Richard Lavely。这家公司于2006年卖给了WebMD。
  • 第四心音在心脏生理学中,第四心音(英语:Fourth heart sound,S4)又称心房音,是一种心音,一种少见的额外心音,发生于主要心音"lub-dub"心音(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前的的短暂瞬间,即心房收缩之后
  • 科尔萨科夫综合征科尔萨科夫氏症候群(Korsakoff's syndrome),又称健忘综合征,为一种大脑缺乏硫胺(维生素B1)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疾病由俄国神经学家谢尔盖·科尔萨科夫最先发现而命名。科尔萨科夫
  • 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又称为种型转换,种型交换,或者类型转换重组(英文简写CSR))是一种可以使得B细胞所生产的抗体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从IgM转换成IgG)的生物学机制。在这
  • 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孢子囊会出现在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蕨类相关、苔藓植物、藻类和真菌等生物上头。小孢子囊是花朵雄蕊上被称做花
  • KUNV昆津病毒(英语:Kunjin virus,缩写作 KUN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英语:Flavivirus),是一种西尼罗河病毒亚型,只分布在大洋洲。昆津病毒最早是在1960年从澳大利亚环
  • 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 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文化对经济成果的影响。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文化是否影响经济成果、文化对经济结果影响的程度,以及它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主题包括艺术和
  • 长QT症长QT症又名长QT综合症(Long QT syndrome),全称是QT间期延长综合症,简称LQTS,是一种跟心律或心血管有关的心脏病。这一种病可能是先天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治疗其他心脏病的药物而引起
  • 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一座11.1厘米(4又3/8英寸)高的女性小雕塑,1908年出土于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英语: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的维伦多尔夫村(Willendorf)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