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顶(梵语:अभिषेक,罗马化:,标准藏语:དབང་,罗马化:),其原来的意思是以四大海之水,灌在头顶然后表示祝福之意,原为昔日印度国王册立太子之仪式。大乘佛教中以灌顶表示佛位受职,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得诸佛智水灌顶,称灌顶法王。或称菩萨修至十地,即受诸佛摩顶,称灌顶,表示入佛之界。
密教中以灌顶为阿阇黎向弟子印可传授时的一种仪式,一般表示如来五智的五瓶水灌注弟子顶,意为自此绍继法门,不断掉佛的种子(承认弟子是未来的往后的佛)。不空三藏解释说:“顶为头顶,表大行之尊高。灌为灌持,明诸佛之护念(守护忆念)。”如不灌顶而学,即是盗法,不但不得以成就,得了成就也要下地狱。
道教内丹修炼讲究“真种子”的产生。《悟真篇》说:“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一般需要师傅在弟子身上种下的灵性之根,或称先天太乙之真气(真种子)。另外道家还有“飞灵入窍”的方法。这都与佛家的灌顶有类似之处。不过道家的“鼎”和“窍”一般不必在头顶。
一般可分为结缘灌顶与传法灌顶两种。灌顶也表示同时向受灌者授戒。
灌顶分金刚界为五部,胎藏界为三部。五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也。三部者,事业灌顶、秘印灌顶、心授灌顶也。
无上瑜伽部又分成四级灌顶:即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胜义灌顶。领受灌顶后可修习相应法门,最受争议就是时轮金刚灌顶要男女双运。灌顶”一词按梵文和藏文的原意是“授权”,就是授于学修密法的权力,也包含“培育”和“播种”之义,即培育成材和播种生产某种成果的善种。其内容包括传法、加持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