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蒸腾流
✍ dations ◷ 2025-11-28 17:41:28 #蒸腾流
蒸腾流(英语:Transpiration stream)是维管束植物体中从根至叶的连续水流,植物从根部吸收水与无机盐后,经由木质部的导管(英语:Vessel element)运送到全株,并于叶以蒸腾作用或泌液作用(英语:Guttation)排出。蒸腾流的主要动力为蒸腾作用在导管中造成的负压,其流速亦受蒸腾作用的速度影响,当环境气温较高、湿度较低时,水分从叶蒸腾的速度较快,使蒸腾流流速较快;反之环境较湿冷时蒸腾流流速较慢。植物可以共质体途径或质体外途径从土壤将水分与无机盐运输到根的木质部中。前者为水分及无机盐透过植物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根部细胞中,并沿着胞间连丝穿过各个细胞,最后到达木质部的运送方式,在运送途中,水分及无机盐可以进入液泡中贮存,再从液泡中输出;后者过程中,水分与无机盐起初并不进入细胞内,而是沿着细胞壁的空隙从表皮运送到内皮层(英语:Endodermis),此时会受内皮层细胞壁不透水的构造凯氏帶所阻,无法通过,而必须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改由共质体途径继续运送到木质部:180。维管束中,木质部的导管(英语:Vessel element)专司植物体内的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水分子间的内聚力以及水分子与管壁间的毛细现象使其在导管中形成连续的水柱,水从叶的气孔中以蒸腾作用离开植物体,并在导管中形成负压,将水分向上运输,此即“凝聚力张力假说”(cohesion- tension hypothesis),最早于1727年由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黑尔斯(英语:Stephen Hales)提出,但当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1894年才由爱尔兰植物学家亨利·赫瑞修·迪克逊(英语:Henry Horatio Dixon)与物理学家约翰·乔利阐明:185。导管中水分的流动可以哈根-帕醉方程描述:186:可见水流效率与导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在导管截面积总和一样时,导管数量较少、但半径较大者的输送效率较高:187,但其坚韧度不如导管数量多且半径较小者,且水分反复结冻与融化时,较易造成气穴现象,生长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可能因较常面临水分的冻融,其导管的半径通常较生长于低海拔、低纬度者小:193。当蒸腾作用停止时,根压是植物体运送水分的另一种动力,植物以主动运输将无机盐吸入根部后,造成根部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从土壤渗透入根部,进而在导管中造成正压,有限度地将水分向上推进。水分运输至叶时,一般由气孔以蒸腾作用排出体外,其速率受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影响,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在有风、高温、干燥时蒸腾速率较快,且气孔一般会在夜晚时关闭。当气孔在夜间关闭、且环境湿度较高时,水分还可以泌液作用(英语:Guttation)从由叶缘的泌水孔排出,泌液作用的动力即为根压在导管中造成的正水压。
相关
- 携带者带原者指受到传染病的感染或带有隐性(recessive)遗传疾病的不正常基因,却不表现症状的人。即使不受到疾病或基因可感染到的影响,他们仍能够将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散播给其他个体
- 尸体尸体,是相对于生物的概念,指生物体死亡后遗留的尚未完全腐烂的躯体。至于完全腐坏、仅残余骨骼组织的动物尸体则称为骸骨,亦称白骨、骷髅、遗骨等,其中“骷髅”一词可能带有恐惧
- 依那西普Etanercept(商品名:恩博)是一种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制剂,作用机转为干扰肿瘤坏死因子(英语: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一种可溶性的发炎性细胞激素)的作用,为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英
- 第二水俣病第二水俣病是1965年确认的四大公害病之一。因与熊本县的水俣病症状相同,而得此名。因发生在新潟县阿贺野川下流,因此又名“新潟水俣病”及“阿贺野川有机水银中毒”。水俣病早
- 凡士林凡士林(英语:Vaseline)是一种石油胶(英语:petroleum jelly)(石化制胶状物)的通用商标,同时亦为联合利华所生产的个人清洁用品、除臭用品、体香剂、润肤霜与润滑剂品牌。凡士林的最早
- 系统药理学系统药理学(Systems pharmacology)系将系统生物学知识应用到药理学中而产生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旨在阐明药物如何作用于肌体的各系统。和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药物反应来评价一
- 几何光学几何光学是利用几何学研究光学的学术方法。几何光学有几个基本原理。由于光本身就是从原子、分子内发出的高频电磁场,因此上述原理都可以通过电动力学中的电磁场理论导出。在
-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vaccine)是一种用作预防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的疫苗 。在有将这疫苗纳入接种计划的国家,严重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减少到10%以
- 尿素酶脲酶(Urease,EC 3.5.1.5)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它催化的是尿素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的反应:脲酶存在于细菌、酵母和一些高等植物中。1926年,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得到脲酶的结晶,并用
- 葡糖苷酶葡糖苷酶(英语:Glucosidases)是催化葡萄糖苷水解的糖苷水解酶,EC编号为3.2.1。其中α-葡糖苷酶是参与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糖原分解成单体的酶。葡糖苷酶催化各种糖类化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