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面黑面

✍ dations ◷ 2025-07-03 11:27:06 #赤面黑面

赤面‧黑面(アカマタ・クロマタ)是在琉球八重山列岛(今属日本冲绳县)的丰年祭中登场的来访神。发源于西表岛东部的古见(日语:古見 (竹富町))地区、并流传于小滨岛、石垣岛宫良与上地岛一带。在西表岛古见地区为赤面(アカマタ)‧黑面(クロマタ)‧白面(シロマタ)三柱神的形式、其他地区则是以赤面‧黑面二柱神的形式显现。

能参与这项仪式的只有当地居民中具备资格者,对其他人来说这是只能公开一小部分的秘密仪式。这项民俗祭典也曾经存在于西表岛北部其它已经废村的地区和下地岛。

赤面与黑面两位神明皆身披蓬草、身材浑圆,外表酷似达摩不倒翁和猫头鹰。身高约180公分左右,赤面和黒面有着狭长的鼻子、圆眼睛,以及细长尖锐的牙齿,眼睛和牙齿两边生有长长的发须。眼睛和牙齿受光照射会反射出神秘的光辉。

傍晚时会从某处突然出现,当夜会遍访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到了早上便又不知消失到何处。

首先、由数十名敲打太鼓的鼓队进入各户人家的门,之后再向两旁分开站在庭园的左右两侧一边敲打太鼓高唱,呼唤著赤面与黑面。

之后,赤面与黑面便会自大门进入来到庭院中央。赤面和黑面会两手持握棍棒,配合鼓队的嘹亮歌声,一边敲打棒子一边跳舞。

赤面与黑面会在一群杀气腾腾,被称作“なみだ”的人(正被精灵附身着)的慎重戒护下移动。

已知这项祭典会在七月举行,但通常因为连岛上的居民也不知道详细情形,因此让此祭典充满了谜团与紧张感。其间拍照、摄影、素描或仿制等行为都被禁止。

相关

  • 新文学运动新文学运动,又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的一场文学与语文的改革运动,由作家及学者在1910年代后期发起。新文学运动属文学发展的自然趋势。白话文文学的植根时代,并非自五四
  • 李蓬李蓬(1965年10月-),女,江西宁都县人,分子生理学家,从事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研究。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取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
  • 黄濑和哉黄濑和哉(日语:黄瀬 和哉,1965年3月6日-),日本资深男性动画师、作画监督、动画导演。出身于大阪府。现为动画公司Production I.G董事。黄濑从小学时期开始,受到电视动画《宇宙战舰
  • 打鱼杀家《打渔杀家》是中国古代很有名的一个故事,也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之一,亦是京剧庆顶珠的组成部分。《打渔杀家》的故事背景取材自《水浒传》续作《水浒后传》。《水浒传》中一百单
  • 白频段在电信产业中,白频段是指被分配做广播使用,但实际没有被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国家和国际的组织会将不同频段分配做不同的用途,其中大部分做为广播之用。频率分配之后会进行频段划
  • 张海波 (1964年)张海波(1964年4月-),男,汉族,河北玉田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二级大法官,现任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2018年2月24日,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5 副主任☆
  • 人民革命党事件人民革命党事件(朝鲜语:인민혁명당 사건/人民革命黨 事件),简称人革党事件,是指大韩民国朴正熙军政府统治下的韩国中央情报部(KCIA)就“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冤杀8人、15人错判的历史事件。此事分为1965年第一次事件反共法、1975年第二次事件国家保安法。1975年4月9日,韩国大法院以违反《国家保安法》起诉23人,被告8人宣布死刑、15人被判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15年等重刑。 人民革命党事件是朴正熙时代的韩国人权遭到压制的典型事例。2005年12月,韩国国家情报院发表人民革命党事件记录。韩国司法当局就人
  • 记忆杀神《记忆杀神》(英语:)是一部2022年美国动作惊悚片,改编自比利时作家杰夫·吉拉兹(英语:Jef Geeraerts)的小说《杀手的记忆》(),该书2003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英语:The Alzheimer Case)。电影由马丁·坎贝尔执导,达里欧·斯卡达潘(Dario Scardapane)编剧,连姆·尼森、盖·皮尔斯和莫妮卡·贝鲁奇主演。剧情讲述一名雇佣刺客在拒绝为一支危险的犯罪组织完成工作后发现自己成为了目标。电影2022年4月29日美国院线上映。2020年2月,据报导,连姆·尼森签约主演马丁·
  • 艾尔夫斯堡省艾尔夫斯堡省(Älvsborgs län)是瑞典西部一个已裁撤的省份,首府位于维纳什堡,存在时间为1634年至1997年。1998年1月1日,与斯卡拉堡省、哥德堡及布胡斯省合并为西约塔兰省。
  • 楚辞音《楚辞音》,楚辞研究专著,隋释智骞(一作道骞)撰。《隋书·经籍志》有著录,小序又云:“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另外,《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楚辞音》五种,除此书之外皆佚。之后,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两唐书》皆有著录。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序》记曰:“及隋唐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又有僧道骞者,能为楚声之读,今亦漫不复存,无以考其说之得失”,其书已经不见。至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杨慎《转注古音略》卷首《闻书字书目录》等皆有著录,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