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动说

✍ dations ◷ 2025-09-02 17:31:12 #热动说
热动说是一种解释热现象的学说,由伦福德伯爵于1798年引入,并由法国物理学家尼古拉·卡诺进一步发展。这一学说指出热量与机械功在改变内能方面是等价的。这一学说的验证与热功当量的测定密切相关。而在接下来的整个19世纪,随着 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一学说又进一步发展成为较为完备的热力学理论。在1851年,在其著作《论热的动力学理论》(On the Dynamical Theory of Heat)中,开尔文勋爵,基于当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等人的实验,如是概括了这一学说:“热并非一种物质,而是一种运动现象,我们认为在机械功和热量之间必存在着一如因与果一般的等量关系。”随后,“热动说”这一名词逐渐被新的“热力学”这一名词取代,如1876年,理查德·西尔斯·麦卡洛在其热力学专著中提及:“热动说,又称热力学,是一将热现象当作物质运动体现的科学分支”这一学说在19世纪被引用来解释与热相关的大量概念、理论、定律、关系以及实验现象等,比如测温学(英语:thermometry)、量热学、燃烧、比热、以及对气体压缩或膨胀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讨论等等。而这一方面最为有名的专著之一是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发表的《热理论》(Theory of Heat),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麦克斯韦妖。 而在此之前,在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于1850年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中,熵这一概念开始被引入。“热动说”通常与解释热现象的另一种学说——热质说——形成对比。依照热质说观点,热是一种可以从物体表面流进或流出并可在组成物质的原子间找到的一种无质量的流体。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热与机械功之间的等价关系并不意味着他们本质上完全等同。他们之间本质上的差异在光谱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关

  • 心脏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心脏病学(英语:cardiology)亦称心脏学,为
  • 司他夫定司他夫定(英语:Stavudine)也称为 d4T,是预防及治疗艾滋病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主要市售药名为滋利特(英语:Zerit) 。一般推荐和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一起使用,在受到针扎伤害(英语:needl
  • 中风 (中医)中风,中医学术语,中医认为这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之后所造成的病证。因为“风者,擅行而数变”,有许多症状都被归类在中风之下,但最主要的,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因脑血管阻塞、出血而造成
  • 鼠毒症鼠毒症(Sodoku)是一种以动物为传染媒介的细菌感染症。致病的细菌Spirillum minus(英语:Spirillum min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一种鼠咬热(英语:rat-bite fever)(rat-bite fever,
  • 约翰·罗杰斯·希尔勒约翰·罗杰斯·希尔勒(又译作约翰·罗杰斯·塞尔;John Rogers Searle,1932年7月31日-),出生于美国丹佛。是一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执教的哲学教授。他对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理
  • 银河系天文学银河系天文学是研究我们的银河系和其所有内容。相对来说,星系天文学是研究在我们银河系之外的一切,包括所有其他的星系。不要将银河系天文学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混淆,后者一般是
  • 苏消安苏消安(英语:Treosulfan,又称曲奥舒凡)是一种正在研究的治疗癌症的药物。 它属于烷化剂。卤化/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克拉屈滨、克罗拉滨、氟达拉滨、奈拉滨)聚合酶链式反应抑制
  • 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意大利文: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1625年6月8日-1712年9月14日),法文名让-多米尼克·卡西尼(Gian Domenico Cassini或Jean-Dominique Cassini),是一位在
  • 叶绿素 a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藻类和蓝藻中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第一步是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将叶绿素离子化。产生的化学能被暂时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并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
  • 网状细胞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是一类能合成Ⅲ型胶原α1并以之形成网状纤维的成纤维细胞。该细胞围绕着网状纤维,使之与其它组织成分和细胞分离开来。网状细胞产生并维持纤维网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