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希讷乌

✍ dations ◷ 2025-07-18 06:59:42 #基希讷乌
基希讷乌(罗马尼亚语:Chișinău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聆听;俄语:Кишинёв,苏联时期根据俄语发音曾译为基什尼奥夫),是东欧国家摩尔多瓦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该国的工业与商业中心,坐落在比克河(英语:Bîc_River)上。根据2014年的统计(英语:2014_Moldovan_Census),该市市区人口约有492894人,全市总人口为736100人(2015年统计)。基希讷乌是摩尔多瓦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以及最大的交通枢纽。市名的来源不明,但有一种说法是说“基希讷乌”一词源于古罗马尼亚语chișla(意为“泉水”或“水源”)和nouă(意为“新的”),因为在普希金街到阿尔比修拉街的拐角处有一个小泉井,基希讷乌就建在泉井周围。另一个说法是由罗马尼亚的历史学家斯特凡·乔巴努(英语:Ștefan Ciobanu (politician))阐述的,他所持的观点认为,罗马尼亚西部小城基希内乌克里什这个名字的形成同基希讷乌有相同之处,其罗马尼亚名源于其匈牙利名“基什耶纽”Kisjenő。基什耶纽之名是由“小”kis和896年进入潘诺尼亚平原的七个马扎尔人部落之一的“耶纽”Jenő构成。至少有24座城市名的后缀里带有“耶纽”。基希讷乌的俄语名为Кишинёв (Kishinyov ]),加告兹语名为Kişinöv,在二十世纪之前,其罗马尼亚语写法是Chișineu,用摩尔多瓦西里尔字母(英语:Moldovan Cyrillic alphabet)则写为Кишинэу。在苏联时期,中文曾根据俄语发音译为基什尼奥夫。该市位于聂斯特河的支流比克河(罗马尼亚语:Bâc)上。全市总面积有635平方公里。基希讷乌于1436年建成,当时是摩尔达维亚公国的一个修道院村落。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在19世纪初期,该市已发展成为一个有人口7000人的小镇。在第七次俄土战争后,俄土两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基希讷乌一带被割让予沙俄。割让予沙俄后,它成为了俄国底下比萨拉比亚的首府,而人口亦稳步增长,从1862年的9.2万人,增加至1900年的12万5787人。在1877年到1878年之间的俄土战争中,基希讷乌曾被俄军方面作为侵攻土耳其方面的主要根据地,战略地位重要。19世纪时,由于俄罗斯与波兰等地越趋激烈的反闪米特(Semitic,一通行于北非与中东的语族,犹太人即属该语族之一)情绪,许多犹太人陆续迁居至基希讷乌,导致1900年的人口统计中,该市有高达43%的人口是犹太族裔。与俄国境内许多地区同样,基希讷乌曾在1903年4月6日至4月7日,和1905年10月19日至10月20日发生两场大型的反犹骚乱事件,史称“基希讷乌反犹骚乱(英语:Kishinev pogrom)”。在这两场反犹太暴动中,至少有47与19名犹太人在事件中死亡,导致隔年大批居住在东欧地区的犹太人移民至西欧或美国。1917年俄罗斯革命后,摩尔多瓦地区趁机脱离俄国人的掌控,在该年12月2日宣布成立摩尔多瓦民主共和国,但却在数天后遭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并于1918年3月27日被罗马尼亚兼并,直到1940年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夹在诸多大国之间的摩尔多瓦沦为战场,1941年6月22日基希讷乌遭到空袭并被当时属于轴心国阵线的罗马尼亚占领,但在1944年8月24日,又遭由东边进攻的苏联占领。奇西瑙在战后成为新成立的摩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首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在苏联统治的期间,由于中央政府方面奖励苏联各地的人口移居如摩达维亚这般新占领的地区,使得基希讷乌的人口在这段期间飞速成长,从1944年的25,000人左右暴涨到1950年时的134,000人。1991年苏联瓦解,摩尔多瓦独立成为摩尔多瓦共和国,基希讷乌理所当然也成为新国家的首都所在地。全市共分成五个行政区,分别为:今日的奇西瑙是摩尔多瓦的主要工业与服务业中心。工业方面,主要的项目包括消费产品与电子产品制造、建筑材料、机械、塑胶、橡胶与纺织。而服务业则主要包括银行业与一般零售交易。奇西瑙市区内有一个国际铁路终点站和奇西瑙国际机场(Chișinău International Airport, KIV/LUKK)。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主要有三个终点站,除此之外,也有私人经营的计程车与迷你巴士系统,服务市区内的交通需求。奇西瑙境内有36所大学,以及摩尔多瓦科学院(罗马尼亚语:Academia de Științe a Moldovei)。自从苏联解体摩尔多瓦独立后,整个城市就逐渐变得较有生气且发展健全,而都市内的居民生活水准,也普遍比郊区来得高。法国 - 巴黎 英国 - 伦敦 德国 - 柏林 荷兰 - 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 - 布鲁塞尔 卢森堡 - 卢森堡市 瑞士 - 伯尔尼 奥地利 - 维也纳 爱尔兰 - 都柏林 摩纳哥 - 摩纳哥 列支敦士登 - 瓦杜兹丹麦 - 哥本哈根 挪威 - 奥斯陆 瑞典 - 斯德哥尔摩 芬兰 - 赫尔辛基 冰岛 - 雷克雅未克西班牙 - 马德里 葡萄牙 - 里斯本 意大利 - 罗马 希腊 - 雅典 土耳其 - 安卡拉 塞浦路斯 - 尼科西亚 梵蒂冈 - 梵蒂冈城 圣马力诺 - 圣马力诺 马耳他 - 瓦莱塔 安道尔 - 安道尔城波兰 - 华沙 捷克 - 布拉格 爱沙尼亚 - 塔林 拉脱维亚 - 里加 立陶宛 - 维尔纽斯 乌克兰 - 基辅 匈牙利 - 布达佩斯 斯洛伐克 - 布拉迪斯拉发 白俄罗斯 - 明斯克 摩尔多瓦 - 基希讷乌 俄罗斯 - 莫斯科罗马尼亚 - 布加勒斯特 保加利亚 - 索非亚 黑山 - 波德戈里察 科索沃 - 普里什蒂纳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萨拉热窝 北马其顿 - 斯科普里 阿尔巴尼亚 - 地拉那 塞尔维亚 - 贝尔格莱德 斯洛文尼亚 - 卢布尔雅那 克罗地亚 - 萨格勒布

相关

  • 野火山火,又称野火、林火、森林大火、森林火灾,是一种通常发生在林野间难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闪电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见的原因有人为疏忽、故意纵火、火山爆发和火山碎屑云,热浪、
  • 南非南部非洲即非洲大陆南部地区,不常简称为南非,“南非”通常指南非共和国。联合国的南部非洲次分区包括下列五个国家:南部非洲除了以上五国和其他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国家外,有时
  • 原电池br /smallspan style=font-weight:normal;/span<原电池(英语:Primary cell),又称一次电池,是化学电池的一种,以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而提供电力。一次电池只可放电一次,当内里的化学物质全部起了化学作用后便不能再能提供电能,也不能将
  • 肉类肉类食物,或者简称肉类或荤菜,是从各种动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及一些其他组织,经过不同程度及方法的加工,成为不同种类的肉类食物。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狗肉以及鸡肉
  • 子宫环宫内节育器(英文名:Intra-uterine device,简称IUD),俗称子宫环、节育环、避孕环。是置于子宫内的避孕装置,因最早装置为圆形,也称为子宫环、节育环、避孕环。现今一般为T形,由医生或
  • 三世纪危机三世纪危机,又名军事无政府状态或帝国危机(英语: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是指罗马帝国在235年(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杀)至284年(皇帝戴克里先即位)间受到三项同时发生的危机
  • 詹庆元詹庆元(1970年-),男,中国内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
  • 昭和昭和(日语:昭和/しょうわ Shōwa */?)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时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合共64年;但由于开始时是年底、
  • 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胺(INN:Procainamide,发音: /proʊˈkeɪnəmaɪd/)是一种Ia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律不整。普鲁卡因胺在1951年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制成功。 它在1950年6月2日被美国食品
  • 白色体白色体(Leucoplast),泛指一种存在植物细胞中,不含色素的色素体,功能为储存养分或执行生物合成作用,储存养分的白色体会依储存的养分类别而特化成淀粉体、油粒体及蛋白质体。广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