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一号

✍ dations ◷ 2025-10-21 04:05:44 #萤火一号
萤火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因为此时俄方火星计划中中国航天共同参与,也是中国首次与欧洲、俄罗斯等国一起,进行国际性的深空探测合作,于是加速开发出萤火一号,以便安装在福布斯土壤号里面前往火星。2011年11月成功发射,但俄方探测器未能成功变轨,2012年1月坠毁于太平洋。火星古称荧惑,所以作为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它以谐音命名为“萤火一号”。为了顺便搭乘俄方火箭的发射周期,被提出的萤火一号加速发展,以较快速度开发完毕。其属于微小卫星级别。2008年4月完成初样并公布于众。萤火一号并不大,探测器长、宽各约75厘米,高60厘米。两侧装有太阳帆板,展开近8米,重约115公斤,设计寿命2年。探测器上的有效载荷包括等离子体探测包、光学成像仪、磁通门磁强仪、掩星探测接收机。因为地面测控网的天线发射功率和直径达不到技术要求等原因 ,作为中俄航天合作项目之一,搭载在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中 ,由天顶-2SB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原定经历约10至11个半月的飞行后,萤火一号将与福布斯-土壤分离,进入火星轨道进行轨道探测,福布斯-土壤则将在火卫一表面软着陆,采取土壤样品后返回地球。萤火一号主要研究火星的电离层及周围空间环境,火星磁场等。原定任务流程,以下时间均为协调世界时:萤火一号2009年6月完成正样并赴俄罗斯联合测试。协调世界时2011年11月8日20:16(北京时间9日凌晨4:16)成功发射,但俄方探测器未能成功变轨,以至于未能脱离地球轨道。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称,莫斯科时间2011年11月9日凌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搭载有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未能按计划变轨,被困在距离地表206到340公里的太空中。俄罗斯联邦太空总署(Roscosmos)先后两次抢救都未成功,有专家概算此卫星可能坠毁地球的时间和地点,尤其它载有12吨有毒燃料撞地球后可能引发的灾难。该卫星部分碎片于2012年1月15日17时45分坠于太平洋海域,燃料在大气层全部烧毁,未构成危险。

相关

  • 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是一种不完全骨折。通常由于异常的或重复性的外界应力,或者腿部或踝部持续负重所导致。常发生于胫骨、跖骨,以及相对少见的股骨、桡骨。疲劳性骨折是
  • 成像一般情况下,在物理学中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折射、衍射或由小孔直线传播而在光屏投下的实像。正常情况下,菲涅耳透镜(螺纹透镜)、凸透镜、小孔能成实像。而凹透镜成虚像,不能被光屏
  • 高斯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德语:Johann Karl Friedrich Gauß  帮助·信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生于布伦瑞克,卒于
  • 伯克氏菌属等伯克氏菌属,或伯克氏菌,又译伯克霍尔德菌(学名:Burkholderia),是伯克氏菌科的一个属,这个属下最出名的有鼻疽伯克氏菌(B. mallei),是一种会在马或其他相关动物身上引起马鼻疽的病菌;
  • 法郎法郎(法语:Franc,简写:₣)是货币的一种。可以指以下货币:最早在1360年法国国王约翰二世铸造叫法郎的硬币,法国大革命后推行公制,1795年,法郎开始作为标准货币在法国流通,取代原有的里
  • 自组装自组装(英语:Self-assembly,或译自我组装)是用来形容一无序系统在没有外部的干预下,由个别部件间之互动(如吸引和排斥,或自发生成化学键),而组成一个有组织的结构之过程。近年自组装
  • 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是真菌感染鼻窦粘膜组织所造成鼻窦炎,此疾病并不常见,但在近几十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通常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真菌性鼻窦炎的症状包括脸部疼痛、眼
  • 奇电子分子奇电子分子是指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分子,它们通常用两种方式来使自身稳定。首先是成键轨道或非键轨道未填满,例如氢分子离子H2+、二氧化氮可以形成单电子键、三电子键
  • 鲁道夫·狄塞尔鲁道夫·克里斯琴·卡尔·狄塞尔(Rudolf Christian Karl Diesel,1858年3月18日-1913年9月30日),德国工程师,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他在1892年提出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原始设计,经过不
  • 固定投资总额这是各国固定投资总额与GDP比例列表。固定投资总额是指所有花费于固定资产(例如工厂、机器、设备、住宅和为未来生产提供基础的原材料库存)。它计算了这些资产的折旧,所以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