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

✍ dations ◷ 2025-11-18 22:30:40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是一群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1856 年,其遗迹首先在德国尼安德河谷被发现。目前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科人属,至于是否为独立物种还是智人的亚种则一直不确定,随着2010年的研究发现部分现代人是其混血后代后,也可能被归类于智人下的一个亚种。最近期的尼安德特人相关考古发现包括Hyaena Den(英国),其存在年代被认定已超过3万年。另外,克罗地亚的尼安德特人存在年代则被测定为距今3.2万年至3.3万年前间。考古界至今没有挖掘到距今3万年以内的标本;然而,直布罗陀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用火遗迹,显示他们可能在当地生活到距今2万4000年之时。保有“尼安德特人性状”的克罗马侬人或原始现代人骸骨则出土于Lagar Velho(葡萄牙),经鉴定年代为距今2万4500年前,这意味着广泛的基因渗入迹象,而现在几乎已经确定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是尼安德特人与非洲智人的混血后裔。遗传学家原以为非洲人身上没有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两万年中有许多携带尼安德特人DNA的欧洲人回移非洲,增强免疫功能和抵御紫外线辐射的基因即来自于尼安德待人。在骸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尼安德特人的石器便成为他们存在、活动的明确证据。莫斯特文化近期的考古成果发现了一种与尼安德特人有关的石器,地点在直布罗陀面南海岸边的Gorham洞穴。与尼安德特人相关的石器文化另有Châtelperronian文化、奥瑞纳文化与格拉维特文化,保有尼安德特人距今2.2万年前、最后存在的遗迹。学者推测尼安德特人的脑容量应与智人相同,甚至更大,因此推断他们的脑部大小也与此相衬。2008年,一群科学家将发现于俄罗斯与叙利亚的尼安德特人幼儿化石,以电脑的三维重建技术重现原貌,显示尼安德特人的脑部出生时与现代智人大小相同,成人时则稍大于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的平均身高与那时候的智人差不多。尼安德特男人约为165至168公分(65-66英寸),有强健的骨骼结构。他们比智人更为强壮,尤其是手臂与手掌的部分。女性高约152-156公分(60-61英寸)。尼安德特人几乎是全然的肉食性,为最高级掠食者。但在西班牙南部一考古遗址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的饮食中也含有大量植物。尼安德特人身高约 1.5-1.6 米,颅骨容量约 1,200-1,750 cm³(现代人约 1,400-1,600 cm³)。身体特征:额头平扁(眉弓到发际线的距离比现代人短得多)、下颌角圆滑,下巴不如现代人前突。骨骼强健,身体耐寒。其具体特征是肱骨、尺骨、桡骨之间的比例,和股骨、胫骨、腓骨之间的比例大于现代人。此为适应寒冷气候的典型。另外,研究亦显示尼安德特人的牙齿的珐琅质较现代人的祖先的为薄。尼安德特人看来是相当稀少的群体,已经在法国北部发现尼安德特人的艺术品;在艺术品中发现一颞骨,通过研究发现,它属于一个尼安德特人。就艺术品本身,它们的一端被切出一条沟,应该是被人用绳子绑起来的。而现代人的艺术品,则是在其中打洞,并将之用绳串起来。其营地的遗迹大多是工具。但是尼安德特人的工具在数万年当中都没有改革。因此认为他们的智力比现代人低。他们没有弓箭,要利用特殊的策略去围捕动物。他们会与熊等动物争夺栖身用的洞穴。已发现的尼安德特人遗骸都有发现被工具刮下肉的痕迹,推测他们会将死去的同伴也用来作食用,考古学家认为那是因为他们欠缺有效的狩猎技巧。目前发现尼安德特人似乎也会进行墓葬,据读者文摘的一考古学家撰写的资料表示,在北法某一洞窟发掘出来的遗址的土壤中,经土壤分析发现有花粉的痕迹化石,且其举行方式跟今日欧美国家类似,都是对死者的墓冢进行献花,但尼安德特人为何会进行墓葬,从何时开始学会祭祀,成了待解之谜。尼安德特人的遗迹从中东到英国,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甚至远至西伯利亚,都有所发现。这些遗迹有骨骸、营地、工具,甚至艺术品。尼安德特人的遗迹消失的时候,大概正是在现代人进入欧洲的时候。早期学说认为尼安德特人在智人的入侵下已经绝种。可能是由于气候突然寒冷起来;尼安德特人为避寒而躲进山谷;群体之间缺乏联系,近亲交配增多;加上现代人与之的竞争,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灭亡。还有一种猜测,那就是他们的灭亡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太大,需要利用过多脑部空间去处理视觉信息,这让他们在进化过程中处于劣势。在2010年以前,学者就开始研究尼安德特人是否能与智人混血,早期研究大多以为不可能混血;但后来少数证据显示,尼安德特人可能因为在遗传上居于劣势,所以都被现代人同化,而不是单纯地完全灭绝,例如在葡萄牙发现的一具4岁小童的尸骨,其中的解剖显示了很多尼安德特人的特征,如提到的肱骨与尺桡骨的比例、以及下颌骨的形状。但是他配有装饰品,下巴的强健构造,而且他生活在尼安德特人灭绝的3千年后,刷新了灭绝的时间记录。直到2010年发表的一份基因研究报告才有突破性的发现,在对比尼安德特人和五个分别来自中国、法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非洲及南非洲的现代人基因样本后,发现非洲以外的大多数现代人(包括欧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人)的基因有至少1至4%源自尼安德特人,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现代人则没有这些基因。由于东亚人及东南亚人,包括巴布亚民族、美洲原住民都携带此基因,但除欧洲及中东以外的地区都未再发现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因此报告作者推断,这是因为智人走出非洲时在中东一带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并发生小规模融合混血,然后才迁移到世界各地,所以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携有这部分基因。

相关

  • 立克次体目立克次体目是变形菌门中的一目,大部分已知的物种都只是以其他细胞的内共生体的形式存在。其中有一些是很有名的病原体,包括立克次体,它引起许多人类的疾病。另一方面,对立克次体
  • 头孢克肟头孢克肟(Cefixime)是一种口服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淋病、扁桃腺炎和咽炎。常用剂量为400毫克。头孢克肟在美国以“Suprax”的名称发售,直到2003年,当它的专利失
  • 游隼17–19, see text夏季侯鸟繁殖区  留鸟繁殖区  冬季侯鸟  过境侯鸟Falco atriceps HumeFalco kreyenborgi Kleinschmidt, 1929Falco pelegrinoides madens Ripley & W
  • 黑尿症黑尿症(Alkaptonuria,AKU)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和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代谢障碍有关,是一种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具有无法合成尿黑酸氧化酶的缺陷,这种酵素可降解有毒性的尿黑酸,这种
  • 水泡状胎块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 是一种异常的人类妊娠,系由着床但未成功发育的受精卵所造成。因其特征为胎盘绒毛间质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形似
  • 1818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8号染色体。18号染色体缠绕了约85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2.5%的DNA。辨识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遗传学
  • 两栖动物毒液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是两栖纲生物的通称,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壳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蚓螈的四肢已退化)。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
  • 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指植物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体积小,有着相对较大的细胞核,没有或者薄细胞壁。胞内被原生质充分填充。细胞排列紧密。分生组织是植物中有特色的一个组织
  • 科特·考夫卡科特·考夫卡(Kurt Koffka,1886年3月18日-1941年11月22日)是一位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1886年3月18日,科特·考夫卡出生在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身材瘦小,性格内向古板。1909年,他获
  • 几何光学几何光学是利用几何学研究光学的学术方法。几何光学有几个基本原理。由于光本身就是从原子、分子内发出的高频电磁场,因此上述原理都可以通过电动力学中的电磁场理论导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