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之战

✍ dations ◷ 2024-10-06 10:03:30 #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对英法宣战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京津地区八旗绿营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进行的决战,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胜保战斗中重伤。随后咸丰帝及宫廷人等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因此役之胜,法军司令夏尔·库赞-蒙托邦于1862年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Comte de Palikao),以为纪念。1860年9月初,蒙托邦和克灵顿所率领的英法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城的通州、张家湾,张家湾之战于9月18日结束。9月19日,英法联军对八里桥一带开始全面军事侦察,通过入华多年的传教士为辅助。英法联军通过侦察发现北京到通州运河沿岸部署大量清军,运河上有一座17世纪石料单孔桥,即为八里桥,距通县8里。9月19日,清朝朝廷在《谕僧格林沁等应敌机宜》的“廷寄”中询问:“僧格林沁自退扎八里桥之后,日来与该夷是否又经见仗?”,在《著乌兰都迅带马队赴通》的“廷寄”中指令:“僧格林沁现扎八里桥,胜保现扎于家卫,防堵由通入京要隘,以截夷人前进……著乌兰都迅即统带所部马队官兵二千三百名,日夜趱行,前往通州以西八里桥地方,听候僧格林沁等调拨,勿稍迟延。”战役打响后清军首先进攻:大批密集的蒙古骑兵力图从他们借以掩蔽的树林后面向一队法国步兵法国炮兵猛扑,当时后者正从距运河三俄里许的一个村庄中出发。枪炮的火力。主要还是照明弹迫使这一群阵容杂乱的骑兵不得不折回原地,而当时,他们正驰向英国陆军,开始向其侧翼迂回,显然企图突入后方,这一行动在锡克人的骑兵团中造成极度的仓惶不安,对于皇家龙骑兵团来说,营救自己的同伴这是责无旁贷的事。当阻扼联军进攻的最初尝试遭到失败后,中国方面又在八里桥前沿的墓地一带,而后又在寺庙附近重新发动攻击,但是,这两次他们都被为数不多的法军击退了。最后的,但也是十分顽强的抵抗,是在该桥桥堍一带进行的。在桥的另一端,部署了拥有二十七尊炮的一个炮兵连,同时还有从北京调来的正黄旗的满洲禁军,在此次战役中负伤的指挥官胜保也亲临阵前。八门法国线膛炮把中国的炮兵队摧毁了,接着步兵又以刺刀对该桥进行了扫荡。满洲人英勇搏斗,并未立即撤退,但是当法军渡过运河以后,他们便溃不成军了。一部分军队奔向北京,而大部分则向北跑回草原老家。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蒙托邦、科利诺、雅曼等部队采用刺刀、炮火持续攻击,布杰(Pouget)少校率领法军第101旅夺取了清军阵地中心村庄,雅曼率法军占领八里桥。接着英法联军开始以大口径火炮射击拼死一战保卫八里桥的埋伏清军,最终占领了八里桥,桥上横布清军战死将士。蒙托邦回忆:“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军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反击。”据俄使伊格估计,当时清军投入约5至6万人,其中3万骑兵,损失1000人(清朝自己估计为3000人)。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9月21日,英法联军自郭家坟向八里桥附近进攻。胜保、僧格林沁、瑞麟奉命迎击,激战半日后僧部溃退,胜保、瑞麟继续督军奋战,激战中胜保连中数弹而昏晕落马。最终清军战败。战后胜保受咸丰美誉“忠勇性成,赤心报国”。史家对八里桥之战中的僧格林沁褒贬不一。认为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虽败犹荣,堪与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媲美。此外,认为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是首先接仗,并主动反复冲击敌军,僧格林沁确实是较早撤退,但并不是撤退而逃,是因为联军包抄僧军侧后,僧格林沁遂一面抵抗一面缓缓撤退。还有学者认为僧格林沁有战术上的失误,但兵力装备,物资供求悬殊是失败的根源,虽然失败却充分体现了各族爱国官兵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更有人主张僧格林沁领导的八里桥之战是中国千年传统的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西方经过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以及主张八里桥之败却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学者认为八里桥之战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僧格林沁的临阵脱逃造成的。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是找借口保命逃跑。此外亦有认为八里桥之战的失败并非肇因于僧格林沁的“畏敌如虎”,“撤队而逃”,而完全是僧格林沁不汲取以往失败的教训,以及对新形势下的战争的无知和指挥失误造成的。批评家中还有认为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中已经知道冷兵器不能抵抗新式兵器,就不该督率马队与联军决一野战,是他的无知和错误使官兵付出惨重的代价,僧格林沁丧师误国难逃其咎,但与主和派也不可同日而语。

相关

  • 保罗·维拉尔保罗·于尔里克·维拉尔(法语:Paul Ulrich Villard,1860年9月28日-1934年1月13日),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900年,他在研究镭的辐射时发现了伽马射线。维拉尔退休后离开了巴黎。193
  • 三氧化碳三氧化碳(CO3)是一种不稳定的碳氧化合物。三氧化碳有多种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对称性分别为Cs、D3h和C2v。经过研究,C2v这种分子结构是CO3分子的基态结构。三氧化碳与碳酸根(CO3
  • 扬·彼得·巴尔克嫩德扬·彼得·巴尔克嫩德(荷兰语:Jan Peter Balkenende,1956年5月7日-),荷兰政治家,前荷兰基督教民主党领袖,2002年—2010年担任首相。巴尔克嫩德是家中长子,其父是商人,其母是教师。他在
  •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荷文: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简称VU)位于阿姆斯特丹市南部的Boelelaan,是荷兰唯一一所基督新教大学。自由大学成立于1880年10月20日,校名中的“自由”(v
  • 查尔斯·贝斯特查尔斯·赫伯特·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1899 - 1978),加拿大生理学家。1921年在多伦多大学作为弗雷德里克·班廷的助手共提炼了胰岛素。1923年班廷获诺贝尔奖后曾将一半
  • cʎ̝̊清硬颚边塞擦音(Voiceless palatal lateral affricate)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用于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c͡ʎ̥˔⟩,亦可使用清硬颚塞音⟨c⟩加上清硬颚塞擦音的非
  • 半乳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galactocerebroside、galactosylceramide)是一种包含由"部分1-羟基"(1-hydroxyl moiety)半乳糖残基之神经酰胺(Ceramide)所组成的脑苷脂。半乳糖是由半乳糖基神
  • 转向处遇转向处遇(或转换处遇、转换处分、司法外处分)是在刑事政策下,为了避免标签理论作用的制度,主要在于使犯罪人早日脱离司法程序,重返社会。转向处遇在青少年犯罪的部分尤其受到重视
  • 孟买七岛孟买七岛已经合并组成孟买市:附近的岛屿Trombay和撒尔塞特岛都被并入大孟买都会区。附近被保留的岛屿还有:
  • 过硫酸铵过硫酸铵是一种白色晶体,分子式为(NH4)2S2O8,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易溶于水,在温水中溶解度增大,在水溶液中能水解成硫酸氢铵和过氧化氢。其干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加热至1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