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之战

✍ dations ◷ 2025-08-02 21:19:18 #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朝对英法宣战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京津地区八旗绿营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进行的决战,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胜保战斗中重伤。随后咸丰帝及宫廷人等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难。因此役之胜,法军司令夏尔·库赞-蒙托邦于1862年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Comte de Palikao),以为纪念。1860年9月初,蒙托邦和克灵顿所率领的英法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城的通州、张家湾,张家湾之战于9月18日结束。9月19日,英法联军对八里桥一带开始全面军事侦察,通过入华多年的传教士为辅助。英法联军通过侦察发现北京到通州运河沿岸部署大量清军,运河上有一座17世纪石料单孔桥,即为八里桥,距通县8里。9月19日,清朝朝廷在《谕僧格林沁等应敌机宜》的“廷寄”中询问:“僧格林沁自退扎八里桥之后,日来与该夷是否又经见仗?”,在《著乌兰都迅带马队赴通》的“廷寄”中指令:“僧格林沁现扎八里桥,胜保现扎于家卫,防堵由通入京要隘,以截夷人前进……著乌兰都迅即统带所部马队官兵二千三百名,日夜趱行,前往通州以西八里桥地方,听候僧格林沁等调拨,勿稍迟延。”战役打响后清军首先进攻:大批密集的蒙古骑兵力图从他们借以掩蔽的树林后面向一队法国步兵法国炮兵猛扑,当时后者正从距运河三俄里许的一个村庄中出发。枪炮的火力。主要还是照明弹迫使这一群阵容杂乱的骑兵不得不折回原地,而当时,他们正驰向英国陆军,开始向其侧翼迂回,显然企图突入后方,这一行动在锡克人的骑兵团中造成极度的仓惶不安,对于皇家龙骑兵团来说,营救自己的同伴这是责无旁贷的事。当阻扼联军进攻的最初尝试遭到失败后,中国方面又在八里桥前沿的墓地一带,而后又在寺庙附近重新发动攻击,但是,这两次他们都被为数不多的法军击退了。最后的,但也是十分顽强的抵抗,是在该桥桥堍一带进行的。在桥的另一端,部署了拥有二十七尊炮的一个炮兵连,同时还有从北京调来的正黄旗的满洲禁军,在此次战役中负伤的指挥官胜保也亲临阵前。八门法国线膛炮把中国的炮兵队摧毁了,接着步兵又以刺刀对该桥进行了扫荡。满洲人英勇搏斗,并未立即撤退,但是当法军渡过运河以后,他们便溃不成军了。一部分军队奔向北京,而大部分则向北跑回草原老家。法国远征军中尉保罗·德拉格朗热:炮弹和子弹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骑兵们似乎是从灰烬中重生。他们如此顽强,以至于一时间会拼命地冲到距大炮只有30米远的地方。我们大炮持续和反复地排射,炮弹于他们的左右飞驰,他们在炮火中倒下了。蒙托邦、科利诺、雅曼等部队采用刺刀、炮火持续攻击,布杰(Pouget)少校率领法军第101旅夺取了清军阵地中心村庄,雅曼率法军占领八里桥。接着英法联军开始以大口径火炮射击拼死一战保卫八里桥的埋伏清军,最终占领了八里桥,桥上横布清军战死将士。蒙托邦回忆:“八里桥成了这一天最动人的一幕。早晨还斗志昂扬的那些清军骑兵,现在都已消失得无踪影了。这座桥是一种古老文明造就的伟大古迹。那些衣着华丽的骑兵,在桥道上挥动旗帜,毫无掩护地以一种对我军大炮和火炮无能为力的炮火反击。”据俄使伊格估计,当时清军投入约5至6万人,其中3万骑兵,损失1000人(清朝自己估计为3000人)。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9月21日,英法联军自郭家坟向八里桥附近进攻。胜保、僧格林沁、瑞麟奉命迎击,激战半日后僧部溃退,胜保、瑞麟继续督军奋战,激战中胜保连中数弹而昏晕落马。最终清军战败。战后胜保受咸丰美誉“忠勇性成,赤心报国”。史家对八里桥之战中的僧格林沁褒贬不一。认为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虽败犹荣,堪与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媲美。此外,认为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是首先接仗,并主动反复冲击敌军,僧格林沁确实是较早撤退,但并不是撤退而逃,是因为联军包抄僧军侧后,僧格林沁遂一面抵抗一面缓缓撤退。还有学者认为僧格林沁有战术上的失误,但兵力装备,物资供求悬殊是失败的根源,虽然失败却充分体现了各族爱国官兵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更有人主张僧格林沁领导的八里桥之战是中国千年传统的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西方经过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以及主张八里桥之败却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学者认为八里桥之战之所以失败,是由于僧格林沁的临阵脱逃造成的。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是找借口保命逃跑。此外亦有认为八里桥之战的失败并非肇因于僧格林沁的“畏敌如虎”,“撤队而逃”,而完全是僧格林沁不汲取以往失败的教训,以及对新形势下的战争的无知和指挥失误造成的。批评家中还有认为僧格林沁在第三次大沽口之役中已经知道冷兵器不能抵抗新式兵器,就不该督率马队与联军决一野战,是他的无知和错误使官兵付出惨重的代价,僧格林沁丧师误国难逃其咎,但与主和派也不可同日而语。

相关

  • 杀外寄生虫药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蕈类中毒蕈类中毒(英语:Mushroom poisoning)是指因为摄取有毒蕈类后因为其毒性物质(真菌毒素(英语:Mycotoxin))造成的中毒反应。症状轻微的话,可能只有肠胃不适,而严重时也会致命。蕈类中的毒
  • 决定性问题在可计算性理论与计算复杂性理论中,所谓的决定性问题(Decision problem)是一个在某些形式系统回答是或否的问题。例如:“给两个数字x与y,x是否可以整除y?”便是决定性问题,此问题可
  • 金融海啸name = 'Transport', description = '交通',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 }, { type = 'item', original = 'articulated bus', rule = 'zh-cn:铰接客车;zh-tw
  • 暂停生命暂停生命、生命暂停(英语:Suspended animation),又可称为人工休眠或人工冬眠(英语:Artificial hibernation)是通过外在的方法(如医疗科技)将生命的过程减慢至近乎暂定的迹象,但生命不
  • 刘新垣刘新垣(1927年11月7日-)是一位中国分子生物学家。1927年生于湖南衡东。l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河北医学院任教,l96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班毕业,留
  • 1-丁醇1-丁醇,是醇类的一种,每个分子拥有四个碳原子,其分子式为C4H10O。1-丁醇也称作正丁醇或丁醇(可能有歧义),它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分别是异丁醇、仲丁醇和叔丁醇。正丁醇为有酒味的无色
  • 星座{{Otheruses|西洋占星术|subject=天文学上所指的[[天球名都不尽相同。星座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精确边界,直到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统一繁杂的星座划分,用精确的边界把天
  • 拉美西斯八世拉美西斯八世(英语:Ramesses VIII)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二十王朝的第七任法老。(约前1130年—约前1129年在位),作为拉美西斯七世继承人,他的记载极少。在底比斯帝王谷也没有发现他的
  • 流派艺术运动,或艺术流派,是指一种在艺术上具有共同宗旨和目标,被一群艺术家在一段时期内(从几个月至数十年不等)所遵循的潮流或风格。每个连贯的艺术运动都被归为一种新的先锋派,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