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

✍ dations ◷ 2024-12-22 21:48:13 #地貌学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地貌学起源于人类出于生存需要而对地形的识别、利用和改造。古代汉字中亦有关于地貌的相关内容,比如《诗经·大雅》中记载的岗、塬和隰等。早期古代地貌学主要是定性描述地貌形态和类型分布。11世纪,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流水侵蚀作用解释奇异地貌的成因。17世纪,明朝的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做出了解释。18世纪到19世纪是现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创立时期,两者的交叉领域则为地貌学提供了空间。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地貌学则发祥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莱伊尔(C. Lyell)均变论(又称“现实主义原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对地貌学产生了重要影响,W·M·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和地貌成因三要素原理、瓦尔特·彭克的坡地学说等对科学地貌学理论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阿尔布雷希特·彭克于1895年所著的以个人大量野外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地表形态学》一书是最早的地貌学教科书之一。二战后各种大型工程对地貌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2年,美国自然地理学家斯特拉勒发表《地貌学的动力基础》一书,形成了地貌学的动力学派。20世纪50年代也是地貌学出现分支学科的时期,形成了河流地貌学、冰川地貌学、海岸地貌学和构造地貌学。地貌学开始多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系统论被引入地貌学研究中,并形成了地貌学的动力派。自1985年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国际地貌学会议,并在1989年的第二届国际地貌学会议上成立了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现代地貌学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着重区域非线性地貌过程、突变地貌过程、分形地貌过程的研究,注重数值模拟、精准测年、高分辨率遥感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并因地制宜面向社会生产实践和应用。根据形成地表起伏形态的主导营力,地貌学可以划分为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两大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应用范围,地貌学有下列两个分支,即动力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

相关

  • 胸腔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呼吸医学为探讨呼吸器官疾病之一门学
  •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
  • 共祖共同起源(英语:Common descent)是指一群生物体拥有最近共同祖先的情况。所有地球上的生命都源于最后共同祖先或最后共同祖先基因池。在演化生物学中,一群生物的某个共有的性状如
  • 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太平洋沿岸地区是一块由美国的人口调查局所正式定义的九块地理区域之一。此区域包括五个州: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州、俄勒冈州、以及华盛顿州等,而这五州都濒
  • 玻尔效应玻尔效应(英语:Bohr effect),1904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克里斯蒂安·玻尔首先提出,即:氢离子(低 pH)和二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产生该效应的原因为质
  • 信使RNA信使核糖核酸(英语:messenger RNA,缩写:mRNA),是由DNA经由转录而来,带着相应的遗传讯息,为下一步翻译成蛋白质提供所需的讯息。在细胞中,mRNA从合成到被降解,经过了数个步骤。在转录的
  • 胶囊剂胶囊剂以可溶性明胶作为包覆材料的囊状药剂,可避免口服时,药物与味觉器官直接接触引发恶心反应。请阅读硬胶囊请阅读软胶囊
  • 双尾目双尾目(学名:Diplura)为一类较为原始的节肢动物,通称铗尾虫、双尾虫。身体细长而扁平,白色或黄色,没有眼睛,尾部具有一对尾须或尾铗,触角长,如念珠状。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腐殖质
  • 大肠激躁症大肠激躁症(英语: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称为大肠躁郁症、肠躁症、躁性大肠征候群、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为没有任何肠胃道疾病损伤下出现腹痛及排便型态改变的症状。这些症状
  • 占星术占星术(英语:Astrology),亦称占星学、星象学,是用天体的运动和相对位置来占卜人事及地表事件的一种理论。占星术可至少上溯至公元前2000年,植根于历法系统预测季节性变化和将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