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拉圈

✍ dations ◷ 2025-02-24 23:25:23 #玩具,健康,舞蹈

呼拉圈(英文:hula hoop)是直径约一米的环形玩具(制作材料可以是藤、草、竹、木材、塑胶、超合金等)。玩家要将呼拉圈套在腰上或身体其他部分不停转动,不让呼拉圈跌落地上。呼拉圈除了可当成一般玩具之外,也常用于比赛、杂技表演,或当成运动器材使用。

早于数千年前,世界各地已有儿童利用直径很大的圈环作玩具。这些圈环可以用葡萄藤、或者质地较硬的杂草制作,玩的方法有转、滚、抛等等。3,000年前的古埃及儿童会用一根棒来推动葡萄藤做的圈环,让它不停滚动。在古希腊,人们会把圈环套在腰间转动,以收减肥之效。这种玩意在14世纪的英国也十分流行,不过当时的医师指责这会引起心脏病发作和脊骨移位。18世纪初期,西方航海家到达夏威夷,发现当地的呼拉舞和转动腰间圈环的姿势不约而同,于是这种玩意便得了“呼拉圈”之名。

1958年,美国Wham-O玩具公司的创办人理察·纳尔(Richard Knerr)和阿瑟·莫林(Arthur Melin)重新将呼拉圈推出市面。他们的灵感源自一名刚到访澳大利亚的加州朋友,他说当地的儿童上体操课会把竹制圈环套在腰间转动。新推出市面的呼拉圈,用名为Marlex(英语:Marlex)的新研制耐用塑胶制成。呼拉圈广受欢迎,推出仅两年间卖出超过1亿件;而这也推动了Marlex塑胶的广泛生产和使用。呼拉圈堪称1950年代最受欢迎、也最能赚钱的玩意。呼拉圈热潮退却后,Wham-O公司再度推出飞盘玩具,同样卖个满堂红。

1960年代,呼拉圈开始成为马戏团、杂技团的常见道具。俄国和中国的杂技艺人的呼拉圈技法层出不穷,影响了后代杂技艺人的表演。2002年,澳大利亚杂技艺人、呼拉圈研究者茱迪斯·拉妮艮(Judith Lanigan)编排的《垂死的天鹅》(),就用上了30个呼拉圈,号称“悲剧与呼拉圈的混合体”。

时至今日,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五花十色的呼拉圈,最常用作减肥用具。21世纪初甚至出现所谓“坐着都能旋转的电子呼拉圈”,那是条内嵌电路的软带,用家缚在腰间打开电流,仪器会在腰间绕圈下压,产生类似转动呼拉圈的感觉,生产者声称“运动效果和传统呼拉圈类似,但不会造成运动伤害”。

相关

  • 郑兰荪郑兰荪(1954年10月22日-),福建厦门人,中国无机化学家,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郑
  • 堕胎《如果墙壁会说话》是一部1996年在HBO所放映的电视电影,描述三位不同时期的女子所遇到与堕胎相关的困境,三个故事借由发生在同一栋房子中串连起来,发生时间分别为1952年、 1974
  • 西道镇海军节度使,即浙江西道观察使,唐朝在今浙江省北部、江苏省南部设立的节度使。乾元元年(758年)设置浙江西道观察使,兼江宁军使,下辖润州、杭州、常州、苏州、湖州、昇州、宣州、
  • 恒齿恒齿亦称恒牙,是指人类和多数哺乳动物幼年时期乳牙脱落后,再生的第二套和最终一套牙齿。人类通常在6-7岁乳齿开始脱落,被恒齿自门齿位置逐渐取代。恒齿全部出齐共有32颗:最后四
  • 哈氏刺鲨哈氏刺鲨(学名:)是一种很罕有的鲨鱼,现时只知在近台湾及南澳州曾发现其踪影。它们可以生长达1.09米,有很大及绿色的眼睛,一般生活在250-385米水深处。有指哈氏刺鲨其实就是近亲的
  • 杰里米·赖特杰里米·保罗·赖特 QC PC(英语:Jeremy Paul Wright;1972年10月24日-),是英国保守党的党员,自2005年英国大选后担任英国国会凯尼尔沃思和绍瑟姆选区下议院议员。2014年内阁改组,首相
  • 阿瑟·富特阿瑟·富特(英语:Arthur Foote,1853年3月5日-1937年4月4日),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哈佛大学师从佩因学习,后又到法国进修。回国后担任管风琴师并从事教学。富特是19世纪重要
  • 雷丽·里德雷丽·里德(英语:Riley Reid,1991年7月9日-),美国色情片女演员。出生于佛罗里达迈阿密海滩,就读于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她曾担任过脱衣舞娘,在2011年起开始拍摄成人片,并因此获得了多个
  • 1992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1992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是中国足协举行的第4届中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联赛于1992年5月3日展开,10月4日结束。主客场双循环赛制,辽宁队夺得三连冠。从上赛季甲B联赛升级:从上赛季甲A
  • 童道明童道明(1937年-2019年6月27日),江苏江阴人,中国翻译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7年2月童道明出生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