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拉圈

✍ dations ◷ 2025-08-02 22:50:37 #玩具,健康,舞蹈

呼拉圈(英文:hula hoop)是直径约一米的环形玩具(制作材料可以是藤、草、竹、木材、塑胶、超合金等)。玩家要将呼拉圈套在腰上或身体其他部分不停转动,不让呼拉圈跌落地上。呼拉圈除了可当成一般玩具之外,也常用于比赛、杂技表演,或当成运动器材使用。

早于数千年前,世界各地已有儿童利用直径很大的圈环作玩具。这些圈环可以用葡萄藤、或者质地较硬的杂草制作,玩的方法有转、滚、抛等等。3,000年前的古埃及儿童会用一根棒来推动葡萄藤做的圈环,让它不停滚动。在古希腊,人们会把圈环套在腰间转动,以收减肥之效。这种玩意在14世纪的英国也十分流行,不过当时的医师指责这会引起心脏病发作和脊骨移位。18世纪初期,西方航海家到达夏威夷,发现当地的呼拉舞和转动腰间圈环的姿势不约而同,于是这种玩意便得了“呼拉圈”之名。

1958年,美国Wham-O玩具公司的创办人理察·纳尔(Richard Knerr)和阿瑟·莫林(Arthur Melin)重新将呼拉圈推出市面。他们的灵感源自一名刚到访澳大利亚的加州朋友,他说当地的儿童上体操课会把竹制圈环套在腰间转动。新推出市面的呼拉圈,用名为Marlex(英语:Marlex)的新研制耐用塑胶制成。呼拉圈广受欢迎,推出仅两年间卖出超过1亿件;而这也推动了Marlex塑胶的广泛生产和使用。呼拉圈堪称1950年代最受欢迎、也最能赚钱的玩意。呼拉圈热潮退却后,Wham-O公司再度推出飞盘玩具,同样卖个满堂红。

1960年代,呼拉圈开始成为马戏团、杂技团的常见道具。俄国和中国的杂技艺人的呼拉圈技法层出不穷,影响了后代杂技艺人的表演。2002年,澳大利亚杂技艺人、呼拉圈研究者茱迪斯·拉妮艮(Judith Lanigan)编排的《垂死的天鹅》(),就用上了30个呼拉圈,号称“悲剧与呼拉圈的混合体”。

时至今日,世界各地都可以买到五花十色的呼拉圈,最常用作减肥用具。21世纪初甚至出现所谓“坐着都能旋转的电子呼拉圈”,那是条内嵌电路的软带,用家缚在腰间打开电流,仪器会在腰间绕圈下压,产生类似转动呼拉圈的感觉,生产者声称“运动效果和传统呼拉圈类似,但不会造成运动伤害”。

相关

  • 1920年1920年美国人口普查(英语:1920 United States Census)是美国历史上第14次全国人口普查,确定了美国的常住人口为105,710,620人,相比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同比增长为15.0%。1920年的
  • 泄殖腔泄殖腔(Cloaca)在动物学解剖学中指在某些动物种类背后作为肠道、尿道及生殖道出口。一般有泄殖腔的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及哺乳类的单孔目。上述动物直肠末端较其他
  • 电磁极化子电磁极化子是一种玻色子准粒子(不应与极子,一种费米子准粒子混淆)。它是由电磁波之间的强烈耦合以及带有电偶极子或磁偶极子的激发作用中诞生,是能级回避交叉(英语:Avoided crossi
  • 运动与神经元关系体能锻炼,又称体能训练、体适能训练,泛指所有通过运动方式,来达到维持与发展适当体能、增进身体健康的身体活动。它的目标有许多种,包括:增强肌肉与循环系统、增进运动技能与身体
  • 犹太教卡拉派犹太教卡拉派(英语:Karaite Judaism 希伯来语:יהדות קראית)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可能是在公元7至9世纪在巴比伦或埃及出现的。卡拉派以对塔纳赫及犹太教律法的不同见
  • 与非门 (乐队)与非门成立于2001年,风格从民谣、电子摇滚到 chill-out、drum&bass。是由中国广东的3个年轻人组成。
  • 象印象印魔法瓶株式会社(日语: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ぞうじるしマホービン;英语:Zojirushi Corporation)简称象印,是一家总部位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北区天满,主要生产及售卖保温瓶及其
  • 月橘月橘(学名:),别称七里香、九里香、十里香、千里香、万里香、满山香、九秋香、九树香、千只眼、千只眼跌打、千枝叶、臭千只眼、小万年青、青木香、四季香、四时橘、石柃、石芬等
  • 依喜依喜(雅纳语(英语:Yana language):Ishi,约1861年-1916年3月25日),或作伊希,是美国原住民雅纳族(英语:Yana people)雅喜群(雅纳语:Yahi)中最后一位为人所知的成员。他自小居于加州,但与族人过
  • 巩焴巩焴(1591年-1663年),一名清,字成我,号育炉,陕西真宁县(今正宁县)堡巷村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1年),自幼聪慧好学。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