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靶向药物
✍ dations ◷ 2025-04-25 09:53:54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也称“靶向治疗药物”或“靶向药物”,是一类只针对某一些特殊组织、细胞起作用的药物。最初靶向药物是被作为抗癌药物而开发的,但随着其发展,现在靶向药物的功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抗癌药物。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以肿瘤分子病理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等为靶点。如改变激素平衡失调状态的某些激素或其拮抗药;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MA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和细胞周期调控剂;针对某些与增殖相关细胞信号转导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破坏或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减少癌细胞脱落、黏附和基底膜降解的抗转移药;以端粒酶为靶点的抑制剂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向成熟分化的分化诱导剂等。靶向治疗抗肿瘤药
相关
- 化学合成在化学中,化学合成是以得到一种或多种产物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通常表现为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操纵的一步或多部反应。在现代的实验室应用中,合成通常暗示整个过
- 阿巴卡韦阿巴卡维(英语:Abacavir,简称 ABC )是预防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本品属于核苷类(英语:nucleoside analog)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 药物),借由阻断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必需的反转录酶发挥
- 狩猎猎物是任何作为动物的狩猎运动或者肉类食物的物品。世界不同地区的捕猎动物的类型和范围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猎物被分类,包括所需许可证的法定分类,即“小猎物”或“大猎物”
- 单倍群O-M175单倍群O-M175(英语:Haplogroup O-M175)是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群之一,主要分布于东亚与东南亚,源于单倍群NO。单倍群O首次出现于距今约3万年前,出现地为东南亚或东亚,是单倍群NO-M214
- 质粒体色素体(英语:plastid),又称质粒体或质体,是植物、藻类、光合营性(英语:pototroph)细菌中所含有的一种囊泡,与光合作用有关。囊泡中含有菌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在紫细菌中,如紫螺菌(英语:Rh
- 爱德华·孟克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 燃素说燃素说(英语:Phlogiston theory),是一个已被取代的化学理论,起源于17世纪。这个理论假设,任何物质在燃烧时,都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这个学说被安托万-洛朗·德·
- 直尺直尺,亦称为间尺,是一种用于量度长度的仪器或文具。这种文具极为普遍,几乎每位小学生都有,通常用于量度较短的距离或画出直线。现代的直尺则多与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制成套装
- 艾迪生韦斯利艾迪生维斯理(英语:Addison-Wesley),位于美国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图书出版商,以其出版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教科书而广为人知。除了图书,Addison-Wesley还通过Safari Books Online发行
- 伊朗人质危机所有人质于阿尔及尔协议(英语:Algiers Accords)后释放伊朗伊朗人质危机(英语:Iran hostage crisis,波斯语:تسخیر لانه جاسوسی امریکا)或称伊朗人质事件,为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