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史瓦西半径
✍ dations ◷ 2025-08-16 21:01:27 #史瓦西半径
史瓦西半径(Schwarzschild radius)是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都存在的一个临界半径特征值。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中,尤其在万有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916年卡尔·史瓦西首次发现了史瓦西半径的存在,这个半径是一个球状对称、不自转又不带电荷的物体的重力场的精确解。该值的含义是,如果特定质量的物质被压缩到该半径值之内,将没有任何已知类型的力(如简并压力)可以阻止该物质自身的重力将自己压缩成一个奇点。对符合条件(即不自转、不带电)的任何物体的史瓦西半径皆与其质量成正比。理论上,太阳的史瓦西半径约为3公里,地球的史瓦西半径只有约9毫米。一个不少于3.2个太阳质量的星体一旦坍缩至小于它的史瓦西半径便会因为自身重力坍缩成为一点,从而变成黑洞。对于一个已经形成的黑洞来说,若将史瓦西半径内的物质看作一个系统,则该系统内的任何物质都无法逃逸出该半径之外。换句话说,该半径也是不带电荷无自转黑洞的视界,光和粒子均无法逃离这个球面。由于黑洞的无毛性(即我们无法得到有关黑洞内部的有效信息),再加上目前所知的科学定律在史瓦西半径内均会失效,因此我们无法观测或者预测史瓦西半径内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确切知道黑洞内是否存在一个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球体,如果存在的话,其球体的半径是多少。正因如此,视界通常被认为是黑洞的表面。又因为黑洞视界本身并不好直接测量,史瓦西半径等类似方法就作为估算视界半径的方法。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史瓦西半径估计约为780万公里。一个平均密度等于临界密度的球体的史瓦西半径等于我们的可观测宇宙的半径,也就是说如果可观测宇宙的平均密度为临界密度,其本身可被理解为一个黑洞。然而,旋转黑洞、带电荷黑洞及旋转并带电黑洞的解则较为复杂,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有两层、一层或者甚至没有视界(裸奇点)。一个物体的史瓦西半径与其质量呈正比,其比例常数中仅有万有引力常数和光速出现。史瓦西半径的公式,其实是从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来。它将物件的逃逸速度设为光速,配合万有引力常数及天体质量,便能得出其史瓦西半径。当中,把常数的数值计算,这条公式也可写成r
s
{displaystyle r_{s}}
的单位是“米”,而
m
{displaystyle m}
的单位则是“千克”。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上公式能计算出准确数值,但需透过广义相对论才能够正确推导出史瓦西半径。有人认为牛顿力学及广义相对论能导出相同结果,纯粹是巧合而已,但也有人认为这暗示着尚未被发现的理论。下述为上式以经典力学为依归的推导过程,虽然结果与用广义相对论得出的解不谋而合,也不能视为正确,因牵涉到光速,而必须作相对性的修正,仅供参考。设一物体
a
{displaystyle a}
质量为
m
a
{displaystyle m_{a}}
,想摆脱一质量为
m
{displaystyle m}
、半径为
r
{displaystyle r}
的星体的引力场,飞到无限远处,开始时该物体在星体的表面上。因此,它的动能必须大于重力势能移项后得出此时,上式的
v
{displaystyle v}
就是物体
a
{displaystyle a}
的脱离速度。若该星体是一个黑洞,而物体
a
{displaystyle a}
刚位于它的视界之上,则此刻,其脱离速度必为光速
c
{displaystyle c}
,所以把②与③代入①得整理后再改写成由此结论可知:当把星体视为完美球体可得体积为V=
4
3
π
(
2
M
G
c
2
)
3
{displaystyle {frac {4}{3}}pi left({frac {2MG}{c^{2}}}right)^{3}}而密度的临界值
D=
3
32
c
6
π
M
2
G
3
{displaystyle {frac {3}{32}}{frac {c^{6}}{pi M^{2}G^{3}}}}所以当
D
≥
3
32
c
6
π
M
2
G
3
{displaystyle geq {frac {3}{32}}{frac {c^{6}}{pi M^{2}G^{3}}}}
时·星体会因为重力坍缩而变为黑洞。从以上结论不难得知其星体的质量越大,密度的临界值会越低。假如一个天体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水在普通条件下的密度),而其质量约为1.5亿个太阳质量的话,它的史瓦西半径会超过它的自然半径,这样的黑洞被称为是超大质量黑洞。绝大多数今天观察到的黑洞的迹象来自于这样的黑洞。一般认为它们不是由星群收缩碰撞造成的,而是从一个恒星黑洞开始不断增长、与其它黑洞合并而形成的。一个星系越大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也越大。假如一个天体的密度为核密度(约1018千克/立方米,相当于中子星的密度)而其总质量在太阳质量的三倍左右则该天体会被压缩到小于其史瓦西半径,形成一个恒星黑洞。小质量的史瓦西半径也非常小。一个质量相当于喜马拉雅山的天体的史瓦西半径只有一奈米。目前没有任何可以想象得出来的原理可以产生这么高的密度。一些理论假设宇宙产生时会产生这样的小型黑洞。
相关
- 坐式生活型态坐式生活型态是指只有很少或没有体能活动的社交性生活型态。一个以坐式生活型态生活的人常常由于阅读、社交联谊、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操作手机或电脑等原因,在一天中大部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坐标:39°55′54″N 116°22′49″E / 39.931765°N 116.380416°E / 39.931765; 116.38041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创立于1915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临床医学院。现
-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落(英语:Retinal detachment)是因视网膜从下层支撑组织上剥离下来而导致的急性眼部疾病。症状包括飞蚊症的数量增加,闪光症(英语:photopsia),视野外部恶化,有点类似视野一部
- 肾小体肾小体(英语:renal corpuscle)位于肾脏,是肾单位中首先进行过滤工作的单位,它包含了由动脉性微血管组成的肾小球,并被囊状的鲍氏囊包围起来。经超滤作用后,来自肾小球血细胞中的液
- 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之一,根据诺贝尔的遗嘱,每年表彰“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首届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
- 卡佩奇马里奥·卡佩奇(英语:Mario Capecchi,1937年10月6日-),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也是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马里奥·卡佩奇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
- 英属南极领地英属南极领地(英语:British Antarctic Territory,地区代码缩写BAT)是英国的海外领土之一,为南极洲上一由英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区域,包含南极洲上从南极点到南纬60度,西经20和80度之间
- 银两银锭指铸成锭状的银两(“锭”亦通“铤”,量词,本指未经冶炼铸造的金属块)。元朝以“元”为国号,库银逐称为元宝(取其元朝之宝之意。元初的“中统元宝”也有发行交钞及钱币),此后“元
-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法西斯意大利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是由意大利王国于1935年10月3日发起的入侵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军事行动。意大利王国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
- Nasub4/subXeOsub6/sub高氙酸钠(Na4XeO6)是高氙酸的钠盐。白色粉末,有八水、六水、二水、半水和无水等形式。无水高氙酸钠可由半水物在>100°C下烘干而得到。它在200-360°C时才分解。干燥后的高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