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核内体
✍ dations ◷ 2025-04-25 00:22:03 #核内体
胞内体(英语:Endosome,又称内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指的是一种真核细胞中的膜结合细胞器,属于一种囊泡结构。作为细胞内吞作用中运载途径的一个区室,胞内体从细胞质膜被传递到溶酶体被其降解,或者再循环回到细胞质膜。一个成熟的内体直径大约500纳米。胞内体可根据细胞内吞作用的不同时间阶段分为初级内体(early endosome),次级内体(late endosome),以及再循环内体(recycling endosome),并可被如GTP结合蛋白rabs等蛋白标记而区分,并且此三种内体在形态上也有不同。一旦在内吞作用中的囊泡被释放,它们首先与初级内体融合,之后再成长为次级内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初级内体成长形成次级内体,随着其酸度通过V-ATpase的活动而增加,并且大小通过融合同类型的内体成为更大的囊泡而增加。次级内体或以为多泡体(MVB)的形式呈现。最终,次级内体释放RAB5而获取RAB7,为其与溶酶体的融合做好准备。 次级内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是一个两种区室混合的过程,以结果来看,主要的生化特性也趋于原先二者的属性之间。比如,溶酶体的密度大于次级内体,而融合后的密度介于二者之间。此后溶酶体重新聚合提高自身的密度,而在此之前可能有更多的次级内体与之融合。少数一些初级内体中的物质会直接再循环至细胞质膜,但多数还是通过再循环内体。胞内体提供了细胞外物质进入细胞内的运载途径。例如很多病毒以此条途径进入细胞,以登革热病毒为例:病毒先吸附在细胞膜上,其后胞内体像袋子一样裹住病毒,病毒膜与胞内体膜融合,进入细胞质基质。再例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前,先与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在到达初级前体时,在膜质子泵V-ATPase产生的微酸性环境下与受体分离,此后受体被再循环回细胞表面,而低密度脂蛋白在内体中被运送至溶酶体。
相关
- 冷冷是热的相反词,用来形容一种低温的客观条件,是一种缺乏热能及温暖的状态。冷也用来表示对于类似状态的主观感受。理论上最冷的温度是绝对零度,在开尔文温标下是0 K,若以摄氏温
-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英语: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为SEM),简称扫描电镜,是一种电子显微镜,其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产生样品表面的图像。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相互
- 古细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
- 炮弹病毒水泡病毒属 Vesiculovirus 丽沙病毒属 Lyssavirus 短时热病毒属 Ephemerovirus 胞内水稻黄矮炮弹病毒属 Cytorhabdovirus 核内水稻黄矮炮弹病毒 Nucleorhabdovirus 粒外弹状
- 同义词同义词(synonym)或者更学术性的称呼同义异形是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指的是表达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是表达形式不同的词汇。例如厕所和“茅房”就是不同词汇表示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简称NCBI)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一部分(该图书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一部分)。NCBI位于美国马里兰
- 硬皮病硬皮病(英语:Scleroderma),也称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全身性自体免疫病。病变特点为皮肤纤维增生及血管洋葱皮样改变,最终导致皮肤硬化、
- 吗啉胍N-morpholine-4-carboximidamide吗啉胍也称为“盐酸吗啉胍"”吗啉咪胍”“吗啉双胍”或“病毒灵”,是一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发的为治疗流行性感冒而开发的,能作为潜在抗病
- 天气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征,反映大气是冷还是热、是干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是晴朗还是多云等等。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之下的对流层。天气通常指每天的温度和降水
-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ean cell volume,简称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平均红细胞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