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玫瑰

✍ dations ◷ 2025-08-02 14:09:27 #艺术歌曲,歌德作品题材乐曲,花题材作品,舒伯特作品,台湾电影主题曲

《野玫瑰》是德国大文豪歌德1771年在史特拉斯堡所写下,并在1789年出版的一首诗。曾有多位作曲家为这首诗谱过曲,其中最有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所写乐曲的诠释方式是由女高音演唱,而只在背景放入不浓的音乐;此外为这篇《野玫瑰》(Heidenröslein)谱曲的人还有Heinrich Werner。

舒伯特有一日在教完钢琴课的回家路上,在一旧货店的门口看见一位穿着破旧的小孩手持一本书及一件旧衣服欲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虽自己生活上并不富裕,却将身上所有的钱与小孩交换了那本书,接过来一看是德国作家哥德的诗集,随手一翻就看到了“野玫瑰”这首诗,顿时间被诗中的文字所触动,灵感涌出一发不可收拾,舒伯特急忙回到家里,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因而诞生了。舒伯特也为歌德其他诗篇谱过曲。

1770年,年轻的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结识了弗里德里柯·布里翁(Friederike Brion),回忆着那场难忘的邂逅,歌德改编了一首16世纪的诗歌,创作了这首忧伤的《野玫瑰》。

歌德的这首诗有多重寓意,野玫瑰象征着年轻的少女,她拒绝了少年的追求并保卫自己。少年摘采野玫瑰,意味少年粗野地夺去了少女的贞洁;这在当时的德国是一种侵犯的象征。而少年是否会因此永远的忍受着爱的折磨,是显而易见的,他想自己强烈的爱唤起野玫瑰回报的爱,然而她的离去和坚持却使少年心碎。这篇诗篇最深入人心之处在于,少年与野玫瑰的对话中弥漫着的忧伤情绪。

《野玫瑰》共有三个诗节,诗节的进行伴随着不断重复的旋律与和声,因此也称为“诗节歌”。

这首诗歌因其意境优美,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及威纳(H. Werner)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亦流传最广,这二首皆有中文填译词,分别为萧而化先生依原歌词字意修改之填词与周学普先生之译词。在旋律方面,舒伯特的作曲比威那的作曲轻快、容易上口,而周学普的译词比萧而化的填词平易近人。





男孩看见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开真鲜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觉欢喜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说我要采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说我要刺你
使你常会想起我
不许轻举妄为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终于采了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苦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2008年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以野玫瑰作为串起整个故事的媒介,可见此电影片段。

相关

  • 美国医学会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是一份美国出版的经由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该期刊由美国医学会以每周一期出版。起初于1883年创
  • 纬度纬度(φ)是地球表面一个点的南北地理位置的表示法。纬度与经度通常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在英文文本中,纬度
  • abbr class=abbr title=S1/2: 上锁储存并防止儿童触及S1/2/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英语:Soil fertility)是指土壤支持农作物生长的能力,即:为农作物提供生长的土地,并使得土地资源可持续使用,产出高质量的作物。土壤肥力高的土地需要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阿姆哈拉语:የኢትዮጵያ ሕዝባ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转写:ye-Ītyōṗṗyā Həzbāwī Dīmōkrāsīyāwī Rīpeblīk)是一个存在于1987
  • 巴拉乌尔龙属巴拉乌尔龙属(学名:)又称双爪龙或矮壮龙,是兽脚亚目鸟翼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罗马尼亚。巴拉乌尔龙是种高度特化的肉食性恐龙。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巴拉乌尔
  • 寺内寿一寺内寿一(1879年8月8日-1946年6月12日),第18任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长子,日本军人,政治家,伯爵。二战后病死于狱中。189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加入日本陆军。曾经派往德国工作,
  • 穆龙贝区穆龙贝区(马达加斯加语:Morombe),是马达加斯加的行政区,位于该国南部,由阿齐莫-安德列发那区负责管辖,首府设于穆龙贝,面积7,634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111,02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
  • 阿莉西亚·阿隆索阿莉西亚·阿隆索(西班牙语:Alicia Alonso,1920年12月21日-2019年10月17日),古巴舞蹈艺术家,编舞家。1920年12月21日出生于哈瓦那。9岁开始在哈瓦那音乐艺术学院学习芭蕾舞,第一位老
  • 谐音 (语言学)谐音,是指利用类似的音,用他字来代替本字,产生不同的意义。谐音多用作意头事物或暗喻事物,也广泛用于谜语之中。不过,谐音也易引起听讲者之间的误会。由谐音衍生的游戏非常多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