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玫瑰

✍ dations ◷ 2025-07-02 21:25:22 #艺术歌曲,歌德作品题材乐曲,花题材作品,舒伯特作品,台湾电影主题曲

《野玫瑰》是德国大文豪歌德1771年在史特拉斯堡所写下,并在1789年出版的一首诗。曾有多位作曲家为这首诗谱过曲,其中最有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所写乐曲的诠释方式是由女高音演唱,而只在背景放入不浓的音乐;此外为这篇《野玫瑰》(Heidenröslein)谱曲的人还有Heinrich Werner。

舒伯特有一日在教完钢琴课的回家路上,在一旧货店的门口看见一位穿着破旧的小孩手持一本书及一件旧衣服欲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虽自己生活上并不富裕,却将身上所有的钱与小孩交换了那本书,接过来一看是德国作家哥德的诗集,随手一翻就看到了“野玫瑰”这首诗,顿时间被诗中的文字所触动,灵感涌出一发不可收拾,舒伯特急忙回到家里,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因而诞生了。舒伯特也为歌德其他诗篇谱过曲。

1770年,年轻的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结识了弗里德里柯·布里翁(Friederike Brion),回忆着那场难忘的邂逅,歌德改编了一首16世纪的诗歌,创作了这首忧伤的《野玫瑰》。

歌德的这首诗有多重寓意,野玫瑰象征着年轻的少女,她拒绝了少年的追求并保卫自己。少年摘采野玫瑰,意味少年粗野地夺去了少女的贞洁;这在当时的德国是一种侵犯的象征。而少年是否会因此永远的忍受着爱的折磨,是显而易见的,他想自己强烈的爱唤起野玫瑰回报的爱,然而她的离去和坚持却使少年心碎。这篇诗篇最深入人心之处在于,少年与野玫瑰的对话中弥漫着的忧伤情绪。

《野玫瑰》共有三个诗节,诗节的进行伴随着不断重复的旋律与和声,因此也称为“诗节歌”。

这首诗歌因其意境优美,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及威纳(H. Werner)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亦流传最广,这二首皆有中文填译词,分别为萧而化先生依原歌词字意修改之填词与周学普先生之译词。在旋律方面,舒伯特的作曲比威那的作曲轻快、容易上口,而周学普的译词比萧而化的填词平易近人。





男孩看见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开真鲜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觉欢喜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说我要采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说我要刺你
使你常会想起我
不许轻举妄为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终于采了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苦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
玫瑰、玫瑰、红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2008年台湾电影《海角七号》以野玫瑰作为串起整个故事的媒介,可见此电影片段。

相关

  • 土木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在中国大陆原先翻译为“公民建”(公用与民用建筑),是指一切和土、木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能源、水利及交
  • 菲律宾众议院菲律宾众议院,是菲律宾的下议院立法机构。目前共设有300个议席。现任议长是Alan Peter Cayetano,他于2019年7月22日开始担任该职务。菲律宾众议院有80%的议席是地区议席,代表特
  • 交通事故死亡率本表中有关各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报告。
  •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三氯苯氧乙酸,也称2,4,5-涕或2,4,5-T,可用作植物的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纯品为白色无臭晶体,难溶于水,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根据不同植物施用适当计量,可以防止植物落花落果,
  • 交点交点是指线与线、线与面相交的点。在几何学上(准确地说在欧几里德空间中),两条直线如非平行,必存在交点。引申下去,一切事物相交接的时间或空间,都可被称为交点。
  • AZ大厦AZ大厦(英语:AZ Tower)是一座位于捷克共和国布尔诺的摩天大楼,楼高30层,是捷克现今最高的建筑(英语:List of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Czech Republic)。View on the AZ TowerConst
  • 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社团法人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英语:Taiwan Tongzhi Hotline Association)是台湾同性恋社群所成立的民间组织,提供包括同志人权、同志家庭、同志教育、艾滋病防治等电话咨询服务
  • 全民一起来《全民一起来》,是中华电视公司、十全娱乐、游戏橘子共同制作,结合手机游戏的大型现场直播益智节目,谢震武主持。2016年6月18日华视主频首播、接档《名模出任务》,2016年10月1日
  • 岳阳书院岳阳书院,清代书院之一,位于湖南岳州(今岳阳)。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州知府许玠就文昌阁改建。其后多次修葺,有讲堂、东西厅、东西斋等。咸丰十年(1860年)山长阮文锦劝修藏书楼,邑
  • 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弗朗索瓦·德·马勒布(英语:François de Malherbe),(1555年-1628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他出生于诺曼底,是亨利四世的宫廷诗人。他清晰的古典风格与早期诗人的夸饰形成对比,受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