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由海洋之门远征(英语:OceanGate Expeditions)营运的泰坦号潜水器在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附近的北大西洋失踪。这艘潜水器正载着一队游客(5名)前往参观泰坦尼克号残骸。潜水器下潜至残骸地点的1小时45分钟后与外界失去联系,在预计时间内没有浮出水面,相关搜救单位随即接获通报。它可以提供大约96小时的氧气供应。
此前,有人对泰坦号的安全问题表示疑虑。事件发生后,美国海岸防卫队、美国海军、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和加拿大武装部队组成了国际搜救小组,前往事发海域展开搜救工作。
6月22日,在搜救行动开展约80个小时后,一架遥控水下探测器(ROV)在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约500米处发现了一片残骸区。残骸中包括潜水器的锥形尾部,共分为五块散落在海床上。救援队估计潜水器可能发生了严重的内爆,而深海极高的水压导致乘员几乎瞬间丧生。
海洋之门远征(OceanGate Expeditions)是由斯托克顿·拉什(英语:Stockton Rush)和他的商业伙伴于2009年创立的私人公司。自2010年以来,该公司提供商业深潜活动,运送付费顾客在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墨西哥湾和大西洋地区进行深潜探险。
拉什意识到参观沉船遗址是一种吸引媒体关注的方式。于2016年,该公司首次利用潜水器Cyclops 1,将顾客带到一个安德里亚·多利亚号的遗址参观。
泰坦尼克号是一艘英国远洋班轮,于1912年4月15日在北大西洋与冰山相撞后沉没。并自1985年在距离纽芬兰海岸约400海里(740千米)处发现残骸。残骸位于约12,500英尺(3,800米)的深度。
泰坦号是一艘由海洋之门远征营运的小型潜水器,采用5英寸(12.7厘米)厚的圆柱形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构建,而非使用完整的钛合金耐压壳。该潜水器长22英尺(6.7米),前后两端使用钛半球盖加固,舱室由17个螺栓从外部密封。它的设计目的在于能够潜入深达4千米(13,000英尺)的深度,用于现场沉船残骸的调查、检查、研究和数据收集,以及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深海测试,同时也可用于电影和媒体制作。
潜水器使用的操舵控制系统为罗技F710无线游戏改良操纵杆(无线PC游戏控制器)的修改版。并搭配四个电动推进器,最高速度可达3节(5.6千米/小时;3.5英里/小时)移动,其中两个推进器水平排列,另外两个则垂直排列。根据海洋之门的说法,该潜水器配备了专有的船体健康监测(RTM)系统,可在每次潜水中评估船体的完整性。此外,泰坦号还配备了生命维持系统,可提供五名船员长达96小时(4天)的氧气供应。
另外,该潜水器设有七个备用系统,用于应对紧急情况,以确保船只能够安全返回水面,其中包括可投放的压载物、气球和推进器。这些用系统被设计成即使潜水器上的所有人都失去知觉,它们仍然能够正常运作。船上还使用钩子固定沙袋,这些沙袋在水中一定时间后会溶解并释放,使船只能够浮到水面上。泰坦号并未搭载导航系统,仅能依靠支援船舰监视其与目标位置的相对关系,并通过简讯提供距离和方向信息。一位海洋之门的投资者解释说,泰坦号的设计目的是在24小时内释放压舱物并浮到水面上。如果船只无法自动上升,船内人员可以通过倾斜船身前后来使压舱物滑落,或者使用气动泵来松开重物,以协助释放压舱物。2020年,拉什表示由于泰坦号出现了金属疲劳的迹象,船体的潜水深度等级已经降至3,000米(9,800英尺)。因此,在2020年和2021年期间进行了船体的修复或重建工作。
通常,泰坦号每次潜水都会有一名驾驶员、三名客人和公司的导游在船上。一旦所有人员进入潜水器内部,舱口就会用螺栓关闭,必须从外部重新打开。从水面下降到泰坦尼克号潜水点通常需要三个小时,整个潜水过程大约需要八个小时。在整个旅程中,潜水器预计每15分钟发出一次安全声呐信号,由水面船员进行监控。船只和水面船员也可以通过简讯进行通信。那些搭乘泰坦号前往泰坦尼克号的客户被该公司称为“任务专员”(Mission Specialists),他们需要支付25万美元参与为期八天的探险。
科技作家戴维·伯格在2022年参加探险时曾表示,所有登上泰坦号的人都签署了一份权利放弃同意书,该文件表明他们知道泰坦号是一艘“实验性”船只,尚未获得任何监管机构的批准或认证,可能导致身体受伤、残疾、情感创伤或死亡。曾参与此次探险的电视制片人电视制片人麦克·赖斯(英语:Mike Reiss)也指出,同意书在第一页上三次提到了死亡。
由于纽芬兰的恶劣天气,海洋之门原本计划在2023年对泰坦尼克号进行多次探险,但今年只能进行一次探险。
由于泰坦号在国际水域作业,因此不受任何安全法规的约束。在2018年,海洋技术学会曾向拉什发信,表达了对“泰坦号”计划中的泰坦尼克号考察的“一致关注”,并向他指出“当前的实验方法...可能会产生从轻微到灾难性的负面结果,这对整个行业都将带来严重后果。”其中一位信件签署者后来告诉《纽约时报》,拉什在阅读信后致电给他,表示他认为所谓的“行业标准”扼杀了创新。
旅游公司亨利·库克森冒险有限公司(Henry Cookson Adventures Ltd.)曾对海洋之门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在2016年签订协议时没有一艘合格的船只,该协议旨在在2018年将9名乘客运送到泰坦尼克号残骸。然而,海洋之门表示天气条件阻碍了他们对船只进行及时测试。最终,亨利·库克森冒险有限公司撤回了这起诉讼。
2019年,《史密森尼》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拉什为“冒险型发明家”。该文章中提到,拉什曾表示1993年的美国客船安全法“不必要地将乘客的安全置于商业创新之上”。
2018年,海洋之门对前海洋之门潜水员兼海上作业主管大卫·洛克里奇(David Lochridge)提起诉讼,指控他违反了保密合同并作出欺诈性陈述。
洛克里奇对此事指出该船只不符合规定,被证实只能够达到1,300米的深度,仅达泰坦尼克号所需深度的三分之一,并表示,他先前曾对于海洋之门在载人潜水之前不进行无损测试感到担心,并声称他“一再被告知不可以对船体或接缝进行抽检,以检查胶水的分层、多孔性和粘接充分性,因为船体厚度不足”。而洛克里奇提出的检测方法被公司认为实时声学监测比他的方法更可靠。洛克里奇最后建议公司可以让美国验船协会(ABS)等类似机构对泰坦号进行检查认证,并声称公司不愿支付这类评估费用,之后在一次会议后被解雇。
海洋之门则表示,洛克里奇并非工程师,他拒绝接受海洋之门的工程团队对安全的批准,并且该公司对泰坦号机身的评估比洛克里奇认为必要的任何第三方评估更为强大。因而对洛克里奇提起诉讼,洛克里奇随后进行反诉,声称他是因为对泰坦号安全操作能力的担忧而被误解雇。双方在几个月后达成庭外和解。
自泰坦号投入使用以来,已经进行了三次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考察行程,第一次考察是在2021年7月进行。在其中一次考察中,来自德国的60岁富豪罗伊伯(Arthur Loibl)乘坐了泰坦号,他表示在行程中遇到了电气问题,导致下潜时间延迟5小时;下水后又发现平衡潜水器的稳定管支架断裂,在1600米的深海中不得不浮起换乘。他还指出潜水器内部状况简陋且恶劣,存在着设计缺陷,对他来说,这次行程就像是一场“自杀任务”,他能够安全返回是侥幸。
2022年,戴维·伯格(David Berg)曾搭乘泰坦号进行潜水。他在2022年12月为CBS主持的《CBS新闻星期日早晨》节目对此事件进行报导,并在2023年6月泰坦号再次与支援船失去联系后,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在报导中,伯格提到潜水器明显存在着拼装成分。他指出,泰坦号使用价值30美元的F710蓝牙游戏控制器进行修改,用于操控船舶运动(英语:Ship_motions)的转向和俯仰,还使用建筑管道作为配重器(英语:Ballast) 。此外,伯格回忆起行程时,提到潜水器中的压舱物使用生锈的建筑铁管制成。尽管舱门周围有18个螺栓,工作人员从外部将其紧固,但在他乘坐时,工作人员只紧固了17个螺栓,无视了舱门上方的螺栓,并告诉伯格这并没有什么不同,让伯格感到非常震惊。伯格进一步指出,乘坐泰坦号的过程并不舒适,舱内气温在潜水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冷,乘客必须穿着冬季外套和滑雪袜,而且船上也没有洗手间,只有一个小便壶。此外,水下没有GPS系统,水面上的船只只能通过发送讯息引导潜水器找到泰坦尼克号,然而在他的行程中,通讯却因不明原因中断,令他留下了深刻的恐惧。
在2022年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潜水中,泰坦号上的一个推进器被错误地安装反向,当试图在海底附近前进时,潜水器开始旋转。根据BBC的纪录片《带我去泰坦尼克号》的纪录,泰坦号通过将游戏控制器横向握住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2022年11月的法庭文件,海洋之门的远征报告称在2022年的一次潜水中,潜水器遇到了电池问题,必须手动连接到升降平台,从而导致外部组件损坏。
2023年6月16日,泰坦号的探险队乘坐研究探险船北极王子号(MV Polar Prince)从纽芬兰的圣约翰斯出发。探险队于6月17日到达目标海域,并在次日6月18日纽芬兰夏令时间上午9点30分开始进行潜水作业在下降后的一个半小时内,泰坦号每15分钟与极地王子号进行一次通信,但在上午11点15分最后一次通信后失去了联系。
该船原计划应于下午4点30分重新浮出水面。晚上7点10分,美国海岸警卫队接到潜水器失踪的通知。潜水器在出发时为其五名乘客提供了最长约96小时的可呼吸空气,预计于2023年6月22日上午耗尽。
哈利法克斯联合救援协调中心表示泰坦号可能发生多种潜在问题。一种可能性是泰坦号的通讯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无法与水上船员进行通讯,但仍可自由航行。负责管理船只浮力的压载系统也可能存在问题。另一种情况是泰坦号“陷在一个残骸上,无法升回到海面”。它也可能已经遭受损坏或机械故障进而发生潜水器内爆,导致乘员因深海压力立即丧命。
美国海军的潜艇探测系统在泰坦号沉没数小时后曾检测到与内爆一致的声学特征(英语:Acoustic_signature)。这是在潜水器被报告失踪后发现的,这导致海军审查了该时期的声学数据,并将资讯传递给海岸警卫队。
以下是事发时在泰坦号上的人员资讯:
事发后,由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海军和加拿大海岸警卫队领导搜救工作。加拿大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的飞机也在协助搜索。对于泰坦号的搜索共有两个方面:水面搜索和水下声纳搜索。
6月19日,驻扎在波士顿的美国海岸警卫队东北部工作人员展开了对泰坦号和船上五名人员的搜索任务,地点位于距离马萨诸塞州科德角海岸900海里(1,700千米)处。加拿大皇家空军的洛克希德CP-140极光飞机(英语:Lockheed_CP-140_Aurora)也参与了搜索,由哈利法克斯联合救援协调中心(英语:Joint_Rescue_Coordination_Centre_Halifax)报告 。海岸警卫队表示,由于位置偏远,搜救任务非常困难,但他们正在全力展开“所有可用资产”的部署。除了位置困难外,搜救行动还受到“天候状况、夜间光线不足、海况和水温”的影响,这增加了水下搜救的难度。虽然许多潜水器配备有声纳浮标,可供救援人员在水下探测,但目前尚不清楚泰坦号是否具备这种装置。
当日的搜索工作包括水面搜索和水下声纳搜索,使用了三架C-130运输机(两架美国、一架加拿大)以及一架配备声纳浮标的加拿大P-8波赛顿海上巡逻机。然而,搜救工作也受到低能见度天气的影响。
美国和加拿大都没有能够轻松协助搜索和研究任务的水下船只。虽然美国海军拥有一艘潜艇救援船,但无法到达泰坦号的潜水深度。此外,遥控车辆可能难以及时到达搜索现场。
德希尼布FMC营运的铺管船(英语:Pipe-laying_ship)深能号(Deep Energy)于6月20日抵达搜救现场,并携带了两台遥控潜水器(ROV)和其他适用于该地区海床深度的设备。截至当地时间6月20日上午11点,美国海岸警卫队已经搜索了10,000平方英里(26,000平方千米)的区域,并计划在下午1点举行新闻发布会。
稍晚,美国海军宣布他们将派遣专家和一艘深海救援系统(FADOSS)船舶升降系统,该系统设计用于从深海中举起大型和重物。预计该救援设备将在周二晚些时候到达。此外,一架国民警卫队的C-130运输机也参与了搜救任务,计划在当天结束之前再派遣两架。
根据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报告,其他船舶和ROV已经在途中协助搜索,包括约翰·卡博特号(CCGS John Cabot)、安·哈维号(英语:CCGS_Ann_Harvey)、特里·福克斯号(英语:CCGS_Terry_Fox)、亚特兰大梅林号及远程操作载具(CCGS Atlantic Merlin(ROV))、地平线北极号(MV Horizon Arctic)、商用船舶斯坎迪·文兰号(Skandi Vinland(ROV))、法国研究船拉塔兰特(L'Atalante(ROV))和格雷斯贝号(英语:HMCS_Glace_Bay_(MM_701))。其中,格雷斯贝号船上搭载着医疗人员和一个移动减压室。法国海洋国务秘书贝尔维尔承认,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已派遣拉塔兰特前往事发地点协助搜救。拉塔兰特配备一个名为维克多6000(Victor 6000)的机器人。该船预计于21日晚上8点抵达事发海域,然后机器人将进入深海区域进行搜寻。
根据一份美国政府内部备忘录,一架加拿大P-3飞机的声纳在搜索潜水器时听到了“撞击声”。美国海岸警卫队在隔天早上正式承认了这个声音,但初步调查尚未取得结果。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地区指挥约翰·牟格表示噪音来源不明,可能来自沉船现场的多个金属物体。
6月21日,尽管人们对泰坦号上的氧气含量越来越担心,但海岸警卫队表示他们仍然“100%”将泰坦号的失踪视为一项搜救任务,并全力以赴。截至大约下午14点45分,仍有五架空中和水上交通工具积极搜寻泰坦号,另外五架预计将在接下来的24-48小时内抵达。目前的搜救资产包括两架ROV、一架P-3飞机和一架C-130飞机。此外,海岸警卫队表示搜索范围已扩大至相当于两个康涅狄格州的面积。
美国海军的深海打捞系统已经到达圣约翰斯,但目前还缺乏能够将该系统运送到沉船地点的船只。官员们估计,将深海打捞系统焊接到一艘航母的甲板上大约需要24小时,然后才能启航进行搜救行动
来自泽西岛麦哲伦公司(Magellan)的一艘勘探遥控潜水器朱丽叶号(Juliet)已经装载到一架波音C-17环球霸王III运输机上,预计需要48小时的时间抵达搜索区域。由于许可问题,出发时间已经推迟了几天。
另外,一艘来自地平线北极号(MV Horizon Arctic)的加拿大遥控潜水器已经抵达海底并开始搜寻失踪的潜艇。维克多6000也将进入深海区域搜寻并将图像传输到海面。
下午13点18分,美国海岸警卫队东北部门宣布,在泰坦尼克号船头附近约488米(1,600英尺)的区域,地平线北极号的遥控潜水器发现了一片残骸场。新闻发布会定于下午3点举行在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地区指挥官约翰·牟格(John Mauger)少将表示,搜救团队发现的残骸来自泰坦号的压力舱,包括锥状尾锥、耐压船体的前端和后端以及着陆架等其他残骸。这些残骸显示与潜水器压力舱内爆的现象相符,潜水器的飞行员和船员相信已经死亡。牟格少将没有回答关于机上五名人员尸体是否可能被找到的问题。
海洋之门针对船上人员的死亡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这些人在不久后就“不幸失踪”。他们向外界发表声明,称“这些人是真正的探险家,拥有独特的冒险精神,以及对探索和保护世界海洋的浓厚热情。在这个悲惨的时刻,他们的心与这五个灵魂以及他们的每一位家庭成员同在。他们对这些生命的逝去以及他们给予认识的每个人带来的欢乐感到悲痛”。
基德号退伍军人博物馆(英语:USS_Kidd_(DD-661))主任、泰坦尼克号研究人员帕克斯·斯蒂芬森(Parks Stephenson)在Facebook上对泰坦号失踪事件发表评论:“无论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你可能会读到什么,目前唯一确定的是与潜水器的通讯中断,这足以引起最严肃的关注。”他补充道:“我最关心的是船上的人,他们的身份尚未公开。”,斯蒂芬森在深海探险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曾五次潜入观察泰坦尼克号残骸。同时也曾在詹姆斯·卡梅伦执导的《泰坦尼克号》片场担任技术顾问。
北极王子号(MV Polar Prince)的母公司地平线(Horizon)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肖恩·利特(Sean Leet)在讨论搜救反应时表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海洋行业,见过很多不同的情况,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性质的设备移动得这么快……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军方、机场人员、这里的人们、参与调动该设备的各个公司的反应……做得完美无缺。”。
Netflix在英国和爱尔兰的推特账户因宣布限时播放深海探险纪录片《最深的呼吸(英语:The_Deepest_Breath)》而受到批评。
泰坦尼克号展览公司白星回忆(White Star Memories Ltd)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斯科特-贝达德(David Scott-Beddard)表示,泰坦号的失踪对于未来继续研究泰坦尼克号残骸的可能性产生了影响。他表示这场悲剧“毫无疑问”地影响了参观和研究残骸的机会。
这一事件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引发了社交媒体用户的多种网络迷因。一些在线评论者批评了船上富有的乘客,以及他们支付高昂的价格参加这次任务。部分网民对泰坦号的开发和控制技术提出质疑,在Twitter上,许多用户对此发表评论,并表示对船上人的缺乏同情,然而也有其他用户严厉批评这种反应。此外,与同一月发生的2023年迈塞尼亚移民船倾覆事件相比,泰坦号搜救行动的参与人数和媒体曝光度引发了网络舆论的批评。
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伦曾亲自参观过沉船残骸,他对此事件表示,潜水器的内爆与导致泰坦尼克号灾难的事件之间的“相似性”令他“震惊”。卡梅伦批评拉什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建造泰坦号,称其“缺乏抗压强度”,并指出当深海潜水器深入深渊并承受巨大水压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他也强调在压力下内爆的风险一直是工程师的“首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