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色谱法

✍ dations ◷ 2025-04-04 11:18:33 #色谱法,实验室技术

柱色谱法(英语:Column chromatography,又称为柱层析,俗称过柱子)是一种制备性色谱(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在化学中是最为常用的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净物的分离方法。不同蛋白质具不同大小、电荷、附着力,这些差异可以帮助分离从毫克到公斤级别的产物。柱色谱的主要优点是相对的低成本和可处理的固定相,选用的固定相可以避免重复利用的交叉污染和固定相的分解。

常见的制备性色谱柱是直径5mm至50mm的管状玻璃仪器,高5mm至1m,底部有旋塞,柱体底部间通常塞有多孔玻璃块或玻璃纤维以支撑填料。色谱柱的装填主要有两种方法:

固定相装填完毕后,通常在其顶端铺上一小层硅藻土、玻璃纤维或棉花等材料,用来保护固定相顶层的形状不被流体搅乱。将液面调节至固定相顶端以上,硅藻土顶端附近,小心滴加含有待分离物质的溶液。溶剂自柱色谱上口补充,同时打开下旋钮开始洗脱。分离过程中必须保持液面在固定相顶端以上,否则将会出现气泡和裂缝。如果发生干柱,吸附在固定相中的产物可能很难冲洗下来,需拆下使用溶剂溶解,造成时间上的消耗和产物上的损失。由于分离时间通常较长,有时在柱顶加上一溶剂球,或装满溶剂的分液漏斗,以保持液面可以持续高于柱顶一段时间,而不必一直在旁值守。

使用一系列按次序编号的锥形瓶或试管等接收溶剂,由于各组分通过固定相速度的差异,流出时间有差别,于是不同组分被分离到不同编号的容器中。通过旋转蒸发等手段浓缩产物。并且,较长时间的柱色谱分离可能耗费大量溶剂,旋蒸过后的溶剂可拿来重复使用。

对于有色物质的分离,可通过流出序列颜色判断产物位置,然而,多数情况需要借助分析性色谱的方法判断。常用的方法例如取一组流出液点板,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硅胶板置于紫外灯下,从产物荧光判断组分。

可同时操作数根色谱柱以提高分离效率,多通道收集器可实现区分不同组分的流出液,其原理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或荧光光谱监控流出液的组分。已有快速制备色谱仪实现自动化的分离和组分检测。

固定相通常为吸附性的粉末状固体。最常用的固定相是硅胶,其次是氧化铝。过去也有使用纤维素的。除此之外,离子交换色谱法(英语: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反相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扩张床吸附(英语:expanded bed adsorption)也可用于柱色谱。固定相与待分离物质干重之比是一个评估固定相效率的重要参数,对于硅胶,这一比值在20:1到100:1之间,取决于待分离物保留因子的接近程度。

流动相或称洗脱剂,可以是单组份的纯溶剂,但更多情况下选用一定比例的混合溶剂。流动相的选择对柱色谱分离至关重要。溶剂配比或根据文献,自己尝试时则需综合考虑产物和溶剂极性等因素。极性产物能被极性溶剂洗脱,而非极性产物能被非极性溶剂洗脱。常使用薄层色谱法(TLC)测试各组分的保留因子,以确定固定相溶剂种类和配比。通常,保留因子在0.2至0.3之间较为合适,平衡了分离效率和溶剂消耗量。

流动相的流出速率影响分离的效果。较快的速率能缩短实验时间,并且减少扩散,因而使得分离效果更好。然而流速也不是越快越好,因为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平衡需要时间。范第姆特方程对影响分离效果几种主要因素进行了总结,根据此方程,流速当有一最优值。简单的柱色谱利用重力驱动洗脱,调节旋钮减慢流速,或者在柱顶加上溶剂球增加压力加快流速。需要更快的流速时,可使柱顶与泵或压缩气体(例如空气、氮、氩)相通,在液面以上加压,这种方法称为快速柱色谱(flash column chromatography)。

快速柱层析中的固定相粒径较 平时做管柱层析时所使用的颗粒 小。前者最常用的粒径为230 – 400目 (40 – 63 µm),而后者通常为70 – 230目(63 – 200 µm)。

柱色谱是化学实验室中极为耗时的步骤,以至于成为实验室工作的效率瓶颈。基于此现状,很多实验室仪器制造商,包括Biotage、Buchi、Interchim和Teledyne Isco等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动化的快速柱色谱系统,称为LPLC(low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低压液相色谱仪,工作压力350~525 kPa或50.8~76.1 psi),以期人力投入的最小化。LPLC通常含有更昂贵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组件,包括梯度泵,样品注入端口,UV检测器和馏分收集器。LPLC可分离毫克至千克级的产物,对于原本需要HPLC多次进样的情况提供更廉价的解决方案。

相关

  • 生态球生态球是一个类似水族箱的东西,为一个密封的玻璃球,内有小虾、藻、微生物和水,只要能够提供光,便可模拟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生态球 (Ecosphere) 是一微小的、封闭的“微型
  • 刘维民刘维民(1962年9月-)是一位中国材料科学家。1984年取得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成为该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材料润滑和材料摩擦的研
  • 历史主义一些人认为必须研究与解释人类历史发展,基于这些解释才能认真了解社会与政治。这样的见解被卡尔·波普尔称为历史主义。在这里,“人类历史”一词与“人类发展”或“人类发展史
  • 礼萨·汗礼萨沙阿·巴列维即礼萨汗(波斯语:رضا شاه پهلوی‎,1878年3月16日-1944年7月26日),伊朗沙阿(国王),巴列维王朝的缔造者。礼萨·巴列维1878年生于伊朗山区的一户贫苦人家
  • 龚自珍龚自珍小像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曾字尔玉 ,曾更名易简,字伯定,再更名为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生于乾隆五
  • 南斯拉夫战线同盟国: 南斯拉夫游击队轴心国: 纳粹德国 法西斯意大利 匈牙利王国(直至1944年) 保加利亚王国(直至1944年)轴心国傀儡政权: 克罗地亚独立国 塞尔维亚救国政府 黑山王国 斯洛文
  • 塔劳群岛坐标:4°05′31″N 126°46′05″E / 4.092°N 126.768°E / 4.092; 126.768塔劳群岛是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位于苏拉威西岛以北、桑义赫群岛东北,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最北端,西北距
  • 特里西娅·尼克松·考克斯帕特丽夏·“特里西娅”·尼克松·考克斯(英语:Patricia "Tricia" Nixon Cox,1946年2月21日-)是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的长女。帕特丽夏·尼克松·
  • 曼丹语曼丹语(曼丹语:Nų́ų́ʔetaa íroo)是一种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已经绝迹的苏南语。直至2009年,只有一个流利的使用者:埃德温·本森博士(1931年10月23日-2016年12月9日)。这种语言在本
  • 朴南基朴南基(谚文:박남기,1934年2月21日-2010年3月12日),黄海南道海州市人、原朝鲜劳动党计划财政部部长。他毕业于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列宁格勒工业大学,曾担任劳动党第二经济事业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