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效应

✍ dations ◷ 2025-05-15 12:37:22 #玻尔效应
玻尔效应(英语:Bohr effect),1904年由丹麦生理学家克里斯蒂安·玻尔首先提出,即:氢离子(低 pH)和二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气。产生该效应的原因为质子与二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Hb)分子特定位点结合而促进后者从松弛态(relaxed state,R态)转变为紧张态(tense state,T态)。相关的基团有血红蛋白 α 亚基的 N 端氨基以及 β 亚基的 His-146 和 α 亚基的 His-122 两个咪唑基,这些基团在 Hb 处于紧张态时都是高度质子化的。Hb 与氧气的结合促使质子解离。因此当 pH 降低、质子浓度增高时,将有利于上述基团处于质子化的形态,从而稳定 T 态,抑制 Hb 与氧气的结合。外周组织中二氧化碳产生 Bohr 效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可以在碳酸酐酶催化下发生水合生成碳酸,并解离出质子:二是它可与珠蛋白 N 端去质子化的氨基可逆地作用,产生氨甲酰血红蛋白。不过,这两种途径都是通过释放出质子而产生玻尔效应。

相关

  • 心脏病心脏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医学导航: 产科生理/发育/薄膜(英语:Temp
  • 肾源性尿崩症2肾源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NDI))主要是源于肾脏病理的一种尿崩症。这是相对于中央/神经性尿崩症(neu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神经性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英语: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或称DPP-4 抑制剂或列汀类药物,是一种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来发挥作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 ,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第一种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物(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简称SERMs) 为作用于动情素受体(英语:Estrogen receptor)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分为动情素受体激动剂以及受体拮
  • 叶酸缺乏症叶酸缺乏症(英语:Folate deficiency)是膳食中缺乏叶酸所致的疾病。叶酸缺乏贫血症是此症状的医学名词。脑叶酸缺乏症(Cerebral Folate Deficiency)是一种近年发现的罕有脑疾,患
  • 笑死笑死是一种罕见的死因,通常是由一阵大笑引起的心脏骤停或者窒息所致。自古希腊时代至现代均有笑死的案例纪录。笑死的别称“致命的欢闹”(英语:fatal hilarity)则是于1956年首次
  • 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联合国定义的“北非”,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包括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
  • 行政办公室总统行政办公室(英语: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缩写为EOP),又译为总统办事机构,是对美国总统的贴身幕僚人员、以及直接向总统负责的各级助理人员及机关之总称,其架构起始
  • 苯妥英钠苯妥英(Phenytoin,或称diphenyl hydantoin),常见商品名大仑丁(Dilantin),是一种抗惊厥药物(英语:anticonvulsant)。该药在治疗强直-阵挛性发作及部分发作(英语:partial seizure)有治疗效果
  • SSTAR小型、密封、便携式自控反应堆(英语:Small, Sealed, Transportable, Autonomous Reactor,缩写:SSTAR)是一种已提出的由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为主体设计及研发的一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