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颚手术
✍ dations ◷ 2025-11-18 07:22:44 #正颚手术
正颚手术(Orthognathic surgery)是一种为了修正颚部及脸部的构造及发育问题或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颞颚关节功能障碍(TMJ disorders)、骨骼问题导致之咬合不正(英语:Malocclusion)或其他不易以牙齿矫正器完成的齿列矫正问题所施行的手术;这项手术通常也会用以治疗先天的唇颚裂。正颚手术的做法需要把骨头切开再以骨板及骨钉接合,而像是垫下巴手术(英语:Chin augmentation)这种需要增大或缩小的整型,也能顺便在主要的手术施作过程中由同一位外科医师在同时间完成。一般的正颚手术主要是由颚颜手术外科医生施作,而且几乎都会一道配合齿列矫正进行,齿列矫正的程序包括在术前及术后配戴矫正器以及最后卸下矫正器之后配戴维持器的过程,外科医师及齿列矫正师之间仔细的协调将可以确保术后牙齿能精确的咬合。在过去,整型医师及耳鼻喉科医师也做这些步骤,至今有些国家仍然如此,但基于这些人只有受过有限的牙医训练的缘故,目前多数的正颚手术还是会由颚颜手术外科医生独立完成。执行正颚手术的前置计划通常需要投入一支跨专业的团队,该团队成员的专业需求往往因国而异;甚至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有时也会因医院或习惯的不同而有差异。需要的专门人士可能包括齿列矫正师、颚颜手术外科医生及言语治疗的专家。这项手术通常会造成患者脸部显著的变化,因此偶尔也会需要运用心理测验以评估手术对患者的需要性及预期影响。拍摄X光片及照片都能对术前计划产生帮助,也有一些电脑软件可以预测出患者术后外貌的改变,这对于术前计划及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这项手术都有莫大助益,而先进的电脑软件甚至可以提供患者在术前就看到预期的术后结果。正颚手术可能在同样的步骤内对单颚或双颚施作,先切开上颚、下颚或是双颚的骨头,接着再将切开后的断骨重组至需求的位置后,就完成了整个修改。通常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并且会从鼻部使用气管内插管,而非使用较常见的口部插管,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手术中用钢线将牙齿绑在一起。这项手术往往不用切开外表的皮肤,外科医生通常可以从口腔内部施术。把骨头切开的做法称做“切骨手术”(osteotomy),如果同时对上、下颚施行这项手术,则称做“双颚切骨手术”(bi-maxillary osteotomy)。传统上切开骨头的方法是使用特殊的电钻、电牙钻以及手工骨凿。近来,一种以超音波切开骨头的机器已经开始大量地被采用。在手术中,颚部会被用不锈钢线绑起来,这项技术被称做“颚间固定法”(inter-maxillary fixation),这是为了确保切开后的骨头能够精确的重组;大部分的病例中,患者在清醒之前钢线就会被松开,但如果外科医生对其固定的情形不满意,可能会决定保持颚部被绑紧的状态。有种相当新的改变是使用新型的骨板,与过去的病例相较,这可将术后需要用钢线绑住颚部的状态缩短数周的时间。虽然有的外科医生为了确保骨头能够适当的愈合,还是比较偏好使用钢线绑住颚部的方法,不过这在从事正颚手术的外科医生中,已经是属于少数的了。在历史上,某些手术步骤的执行是为了打通至颜面特定区域的通道,“勒福式切骨术”(Le Forte osteotomy)第一次被施作就是为了能接近位在后鼻腔的鼻咽瘤。就像其他手术一样,正颚手术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像是出血、肿胀、感染、恶心及呕吐等,也有可能因为神经受损的关系,脸部会出现一些麻痹的症状,麻痹可能是暂时性的,在极罕见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麻痹。总之,并发症是有发生的机会,但并不常见。假如手术是施作在上颚的部位,那么可能会改变患者的鼻部外观,只要有细心的手术计划并且精确的执行该计划,其影响可以降至最低。有时术后也会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尤其是在对上颚执行切骨手术的时候。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根管治疗的必要性已减低,然而,这仍然是正颚手术中常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在正颚手术施作完毕后,患者通常被要求只能吃全流质的食物,一段时间后,才能吃软质的食物,接下来才是硬质的食物。术后的饮食在痊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因为食欲的减低以及进流质饮食的关系,患者体重剧降是很常见的状况,不过这也是可能避免的。一般来说,复原期可能从小型手术的几周,到更复杂手术的一年不等。在某些手术中,疼痛可能会因为神经受损及欠缺知觉而变轻;另外,医生也会开止痛剂及预防性抗生素给患者。很多医生会推荐患者租用一种专业的机器,透过在脸部放置的冷水循环垫来帮助消肿。在术后的头几周,肿胀的情况会消失,但有些可能会持续几个月。外科医生在术后为了检查愈合及感染情况,并确定骨头没有位移,会密集地观察患者一段时间,其后频率才会逐渐降低。假如外科医生并不满意骨头的愈合情形,可能会建议追加手术来改善可能让骨头位移的状况,所以在外科医生对愈合的状况感到满意以前,避免任何的咀嚼会是非常重要的事。
相关
- 异形词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笔画”和“笔划”、“按
- 氧气中毒氧气中毒(Oxygen toxicity)是指吸入高浓度高压氧气的不良反应,又称氧气毒性症,氧气毒性。这种症状历史上曾称以发现及描述此病症的19世纪研究员命名,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称为
-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化学式NaClO,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有的成分。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
- 撒哈拉撒哈拉沙漠(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كبرى,aṣ-Ṣaḥrāʾ al-Kubrā ,“大沙漠”)是世界最热的荒漠,亦是世界第三大荒漠,仅次于南极和北极,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
- 台塑仁武厂污染事件台塑仁武厂污染事件是台湾塑胶工业公司在台湾高雄县仁武乡厂区的污染物超量事件。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在2009年的检验中,验出厂区的地下水及土壤含有超出国家标准含量的1,2-二氯
- 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弗朗西斯科·维多利亚(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年-1546年))西班牙神学家,萨拉曼卡学派始祖。
- 法 (印度哲学)法,直译为世间万法、音译为达摩(梵语:धर्म,dharma,巴利语:धम्म,dhamma)是在印度的哲学和宗教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含义多变的术语。在传统印度社会中,法在历史上已经指称了各种思
- 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摩擦癖摩擦癖,又称挤恋、挨擦癖(frottage,frotteurism),指在拥挤的场所故意摩擦他人,甚至用性器官碰撞他人的身体,并可伴有自慰等性刺激来达到性兴奋的人。摩擦癖者通常在人多拥挤的公共
- 应用行为分析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