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本营

✍ dations ◷ 2024-12-22 19:41:28 #日本大本营
大本营是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大日本帝国陆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能够以大本营命令(大本营陆军部命令或大本营海军部命令)形式发布天皇敕命,是直属于天皇的最高司令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都临时设置了大本营,战争结束后即告解散。日中战争爆发后设置的大本营一直存在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同盟国称其为“帝国总司令部”(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大本营也进行关于战果的宣传。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败势尽显,但大本营发表中仍然充斥着显示战况对日本有利的虚假信息;后来“大本营发表”这个词语就用来揶揄掌权者为了自身利益而篡改讯息、发布虚伪讯息的情况。1893年(明治26年)5月19日,明治天皇颁布了《战时大本营条例》(敕令第52号);甲午战争爆发后的1894年6月5日,正式设置了大本营。根据1893年制定的《海军军令部条例》(敕令第37号),陆海军的军令部门在和平时期是对等的。而战时大本营条例规定,战时海军军令属于作为幕僚长的陆军参谋总长。同年9月15日,天皇和大本营都移到广岛,称为“广岛大本营(日语:広島大本営)”。1896年4月1日,大本营奉诏解散。1903年,《战时大本营条例》做了修改(敕令第293号):在战争时期,海军军令部长和陆军的参谋总长都被视为幕僚长,陆海军的军令部门在战时也保持对等地位。日俄战争期间,大本营设置于1904年2月11日,解散于1905年12月20日。日中战争爆发初期,由于两国都没有正式向对方宣战,于是在1937年(昭和12年)11月18日,根据敕令第658号废止大本营只能在战时设置的规定,另颁大本营令(昭和12年军令第1号)规定大本营在发生事变时也可以设置。11月20日,随即依新令设置了大本营,这次设置的大本营一直存在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9月13日。太平洋战争末期,曾经计划将大本营转移到长野市松代町的地下掩体中,称为“松代大本营(日语:松代大本営跡)”;但工作尚未完成,战争就结束了。大本营下辖的机构大部分是参谋本部(陆)和军令部(海)的机构。大本营会议由天皇、参谋总长和次长、军令部总长和次长、参谋本部第1部长(负责作战事务)和作战课长、军令部第1部长和作战课长组成;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列席会议,但没有发言权。大本营中不包含内阁总理大臣、外务大臣等政府文官(小矶内阁时期,首相曾例外地成为大本营的成员)。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负责在大本营和政府之间协调。

相关

  • 无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配体配体(ligand,也称为配基、配位基、牙基)是一个化学名词,表示可和中心原子(金属或类金属)产生键结的原子、分子和离子。一般而言,配体在参与键结时至少会提供一个电子。配体扮演路易
  • 圣母升天日圣母升天节纪念于每年的8月15日,在厄弗所大公会议基于肯定耶稣是真天主又是真人,宣认玛利亚为天主之母的信理。此后圣母敬礼便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至教宗本笃十四世,宣布玛利
  • 巨星巨星在本质上是一颗半径和亮度都比主序星大,但却有相同的表面温度的恒星。典型上,巨星的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0倍至100倍,亮度则是太阳的10倍至1,000倍。比巨星更亮的恒星是超巨星
  • 沸石沸石是一种含有水架状结构的铝硅酸盐矿物,最早发现于1756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提(Cronstedt)发现有一类天然铝硅酸盐矿石在灼烧时会产生沸腾现象,因此命名为沸石(瑞典文:zeoli
  • 国军高雄总医院国军高雄总医院,为中华民国国防部军医局所管理的一间军医院,番号陆军第八○二总医院(八○一医院为今日三军总医院的中正区院址),位于高雄市苓雅区中正一路2号,又称苓雅军医院。由
  • 大陆边缘大陆坡为向海一侧,从大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展布于所有大陆周缘。大陆坡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间;下界一般渐变,约在1500~3500米水深处,在邻近海沟地带,下延至更深
  • 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亚热带高压(英语:Subtropical high,又称亚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其脊线称为副热带高压脊
  • 德国电子加速器德国电子加速器(德文: Deutsches Elektronen Synchrotron,简称DESY)是德国的大型粒子物理学研究机构,1959年12月18日正式运行,在柏林和汉堡均有研究中心。目前德国电子加速器有三
  • 夏曾佑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学者。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曾佑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授礼部主事。后